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成都出发的茶马古道了不起 它是古中国五大国际通道之一

成都晚报 2018-02-05 12:06 大字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

□金瑾/文马千笑/绘

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古道西线以成都为起点,形成了涵盖川藏、川青甘和经川滇直至南亚的密集路网。被学术界称之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是与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海上之道、西域之道、南方丝绸之路、唐蕃“麝香——丝绸之路”相并列的第五条国际通道。

现有关于茶的文献记载

都与四川成都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茶、饮食茶最早的国家。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饮茶、种茶,已经难以确切地查明具体年代。不过,现有关于茶的文献记载,都与四川成都有关。

据《华阳国志》记载,远在公元前10世纪,周武王伐纣后,西南巴蜀小国就曾以所产茶叶作为方物进贡。

到了汉代,市场上有了茶叶买卖。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这是对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订于公元前59年,故中国人饮茶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晚期,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王褒是四川资中人,买茶之地为四川彭山,均属蜀地。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以及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见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

到唐代,种植茶园的面积不断扩大,制茶技术也不断提高。随着唐朝商贸的发展,茶叶已成为当时一种批量较大的商品。据史载,唐朝有43个州郡都产茶,朝廷开始专门征收茶税。可见当时茶叶产区之大和茶叶贸易的活跃。茶马古道也就是在茶叶成为批量较大的商品后而出现的。

在茶马古道已经形成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一部分,成都市境内茶马古道沿线的文物调研已初步完成。经调研发现,茶马古道成都境内共存在约50处文物保护点,分布在都江堰、邛崃、蒲江,主要包括道路、桥梁、建筑物、沿途的摩崖造像等,邛崃等地的冶铁遗址也位列其中。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商贸之路。它指的是古代汉族地区以茶叶、丝绸和藏族地区的马匹等进行交易的商贸通道。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被称为最早的“茶马古道”的“牦(旄)牛道”。这条古道由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崃)、严道(荥经),逾大相岭,至旄牛县(汉源),然后过飞越岭、化林坪至沈村(西汉沈黎郡郡治地),渡大渡河,经磨西,至木雅草原(今康定县新都桥、塔公一带)的旄牛王部中心。

真正以“茶”与“马”冠名的茶马古道是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我国茶叶产于南方,四川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藏民生活的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到唐代,形成了我国盛产茶叶的局面,并从唐代开始,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的茶叶,就从其他地区流入西藏地区,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出现了茶叶输往西藏的道路。随着藏族对茶叶需求的增加,伴随茶马互市、茶马贸易的兴旺而开通的商道,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茶马古道的历史。

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茶道的兴起,促使了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与西藏和内地的联系。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时代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1735年,清政府终止朝官营茶马交易制度。

“茶马古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经济文化交流意义,被学术界称之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是与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海上之道、西域之道、南方丝绸之路、唐蕃“麝香--丝绸之路”相并列的第五条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与背夫文化

在茶马古道上,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和背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

茶马古道运输线方方面面都充满着神奇与惊险。由成都、雅安经打箭炉至拉萨一线中,雅安至康定段由于山路太崎岖,太陡峭,无法运用骡马等运输工具,不得不完全以人力来背运货物,从而形成了茶马古道的背夫文化这道特殊的风景线。

所谓背夫文化,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负载运输以“背负”为主要方式而衍生的一种文化:背运工具主要有各式背篼、长背夹、短背夹、水背、粪背、草辫、竹麻辫、口袋、边茶篼等;辅助工具有垫背、云肩、拐子、各种草鞋、竹麻鞋等;背运距离有长有短,长者如男女边茶背夫,从雅安至康定,背运数十公斤、百余公斤,单边徒步行程300多华里,来回路程五六百华里;什么东西都可以“背”、什么东西都用“背”,边茶可以背,水可以背,大粪可以背,油盐柴米可以背,竹木可以背,庄稼秸秆可以背,畜草可以背,各种商品可以背,只不过是背的工具有区别而已。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并承传至今、积淀深厚的背夫文化,不仅鲜明地体现出山区劳动人民勤俭质朴、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风貌;而且在客观上为民族交流、民族和睦、民族团结、民族统一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堪称是民俗文化的奇葩。

茶马古道的历史贡献

茶马古道作为大西南地区连接不同地域文化,打通中国对外交流途径的道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历史已经证明,茶马古道上的“茶”,既是主体也是主题,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古往也是今来,体现了地区间、民族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历史和传统。

茶马古道上的“路”,体现的是勇敢者的追求。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

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历经岁月沧桑一千余年,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新闻推荐

重振川茶雄风 打造千亿茶产业 ——第三届四川茶业经济年会在成都邛崃召开

——第三届四川茶业经济年会在成都邛崃召开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