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石窟见证南丝绸之路繁华胡人天王像 留下中外文化交流印记

华西都市报 2021-10-11 10:37 大字

蒲江石窟见证南丝绸之路繁华 飞仙阁摩崖造像。

3000多年前,成都平原西南边的蒲水河畔,人们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修筑起道路、桥梁,贯穿南北。

距离成都60余公里的蒲江县域内,仍保留着许多石板铺筑而成的古道。据考证,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曾是成都重要的商贾要道。蒲江县留存的这段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部分重合。蒲江石窟,就这样在历史的注视中诞生了。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前往成都蒲江县,探寻蒲江石窟背后的“秘境”。

飞仙阁摩崖造像造型精美保存完好 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印记

如今,人们所说的蒲江石窟,主要包括飞仙阁摩崖造像、龙拖湾摩崖造像,年代从南北朝至清代,共有127龛1245尊。2006年6月,蒲江石窟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月22日,记者前往蒲江县朝阳湖镇,实地探访飞仙阁摩崖造像。该摩崖造像位于成都通往云南、印度、中亚、西亚的南方丝绸之路上。邻近村落边依稀可见的石板路,仍可窥见千年前此地的繁华。

背靠蒲江河,巨大的崖壁上,造型精美、保存完好,色泽艳丽的佛像凝视众生千年。这里共有唐五代至清代摩崖造像92龛777尊。其中,唐代造像64龛491尊、五代造像17龛256尊、宋代石刻文字4方、明代石刻文字2方、清代造像11龛30尊、民国石刻文字6方。

对于飞仙阁摩崖造像,蒲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专家龙腾如数家珍。“飞仙阁摩崖造像在南方丝绸之路上,保存较好。其中9号龛的胡人天王像等,都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印记。”他说。

龙腾介绍,位于大佛坪的9号龛,几乎是飞仙阁摩崖造像最为精美的一龛。释迦牟尼坐椅为印度笈多式背障,装饰金翅鸟、摩羯鱼、童子骑兽王,壁上高浮雕提婆、紧那罗、阿修罗、摩侯罗伽、迦楼罗、那伽、乾达婆、夜叉天龙八部、胡人天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已载入《中国美术全集》、美国《亚洲艺术档案》。

此外,飞仙阁摩崖造像中的60号龛,为唐永昌元年(689年)所造瑞像龛,是四川有明确纪年题记的龛窟中,最早的瑞像。

因山体垮塌,结构失稳,目前,飞仙阁摩崖造像尚未对外开放,正在进行加固工程。

龙拖湾摩崖造像造像多有明确纪年 对研究石窟艺术发展十分重要

蒲江石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蒲砚村的龙拖湾摩崖造像。龙拖湾摩崖造像主要由四处相邻的地点组成,分别是龙拖湾、庵子岩、土地嘴、石马庵。

蒲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拖湾摩崖造像有北朝西凉嘉兴元年(417年)题名碑,罕见的“佛说月上女经”造像,还有男观音造像、飞天造像。并且,从唐、宋至明、清各代都有造像,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龙拖湾摩崖造像在古佛山西麓,有南北朝至唐、宋造像10龛80尊,北朝西凉嘉兴元年(417年)摩崖题名碑1通。其中,南北朝造像“佛说月上女经”为十六国末期所造,著名考古学家林向曾评价此像,“佛像面相清瘦,结跏趺坐而无座床,奇特者头顶有平板状冠冕,佛作帝王相,在四川造像中尚无例可寻”。

庵子岩摩崖造像在古佛山东麓,有明代造像3龛34尊,石窟高4.3米,宽4.7米,深1.9米,造西方三圣、天王、童子31尊,有成化十九年(1483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题记。

土地嘴摩崖造像在庵子岩东北500米,在1块3米高的岩石上4面造像,有唐代造像13龛263尊,包括千佛、弥勒佛等,有“大唐天宝五载(746年)”题记。

石马庵摩崖造像在庵子岩东1000米,造像共9龛91尊,其中唐代5龛81尊,有“会昌七年改为大中元年(847年)”“大中十一年(857年)”等题记。清代造像4龛10尊,主尊分别为牛王菩萨,诃梨帝母、二郎神。

其中,北朝西凉嘉兴元年(417年)题名碑“是四川最重要的古代碑刻文物之一”。佛教艺术与考古研究专家丁明夷在《四川石窟杂识》一书中说,这为研究四川早期造像提供了值得思考的新线索……四川石窟曾与中原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敦煌一带的文化艺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此外,龙拖湾摩崖造像中不少精美的唐代、明代造像,多有明确纪年,对研究石窟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新闻推荐

筑牢“两节”期间食品安全屏障

本报讯9月19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童友好到百大周谷堆市场和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调研市场供应、安全生产、疫情防控...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