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乡的绿色守望
成佳茶乡风光。受访者供图
马尾松花。
《镇乡走笔》
春来茶香
□特约通讯员 邓娟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文/图
嫩绿的新芽在阳光下晶莹通透,大人们忙着采摘新茶,孩童就在小溪边观察蝌蚪。3月13日,走进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的茶园内,四处已是春意浓浓。茶农郑循章在自家的茶园里走走看看,用手掌拍了拍茶田里粗壮的松树,他说他正在等一场“雨”。
松矗立田间,撒落春“雨”
郑循章轻轻拍打的,是一棵马尾松。
放眼望去,四处都是高耸翠绿的树丛。成佳茶乡拥有大面积的天然马尾松林,这些松树就散落在村落民居之间,与茶树生长在一起,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和谐画面。
同心社区党总支书记罗琼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此前有居民砍伐了社区内的 7 棵杂树,其他居民便立即进行了监督,于是社区对他做出了一个“处罚”——栽种 21 株树苗。该居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当天便联系商家购买树苗,第二天如约完成了栽种,并承诺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这个故事似乎是当地人护林爱树的缩影,对于马尾松,大家更为珍惜。任由这些粗壮的大树生长在田间,而不去计较其占用良田或与茶树争夺营养。
这背后实际是当地茶农独特的农耕智慧。
喜光的马尾松宛如伞盖,而喜阴的茶树在它的庇护下,共生一处。马尾松还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有马尾松的地方便证明土壤的 pH 值一般在4.5-6.5之间,而茶树也有喜酸怕碱的特性。马尾松为茶树遮阴,有利于茶叶中的氨基酸合成;松花粉、松针掉落在茶林中能增加土壤营养与有机物质,又是天然的肥料。
郑循章正在等待的这场“雨”,便是“松花雨”。茶园里,马尾松的金色花苞已经有手指般粗,每年的3月至5月时,松花相继开放。“松花粉到处飘,就像下雨一样,落在茶树上都是厚厚一层。”郑循章说。松花粉堪称“花粉之王”,本身便是一味中药,“沾了松花粉的茶叶加工过后,有一种独特的清香。”而被松花“雨”滋养过的茶,也将给他带来更多的收获。
还有十来天,郑循章的黄金茶就要进入采摘期。而彼时,马尾松 花 亦将盛开。
茶 老树新发,守正创新
“师傅,还要揉多久啊?”“师傅,快来看看我这个炒得怎么样了!”在一阵阵欢快的呼喊声中,罗军忙得不可开交。今天他的“徒弟”们,是来自成都市郫都区花园幼儿园的一群教职工。有20多年制茶经验的罗军,除了制茶,现在还有了一项新的工作——带游客体验制茶工艺。
对于罗军这样的手艺人来说,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毕生的技艺,是一种很有满足感的事。“我年轻时就在茶厂工作,现在不光能回到家乡做茶,还能帮助游客了解茶、喜爱茶,是一件开心的事。”
“我也是从乡村出来的,这里的生态环境让我感觉回到了自然。”花园幼儿园的苏拉卓玛觉得,亲近自然对于小朋友来讲也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她希望能从这里带回几株茶苗,种在幼儿园里。
“我们茶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罗军认为,正是良好的生态,独特的自然条件,才造就了这里品质出众的茶叶。据他介绍,这里的茶农通过签约进行统防统治,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让茶树尽量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化肥农药残留低,很受欢迎。
人 住在景区,客来四方
“在我回到同心社区前,这里就已经是AAAA级景区核心区域了。”2017年底,罗琼回到同心社区任党总支书记后,总在探索如何利用住在景区里的天然优势,帮助当地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成佳茶乡在2017年便创建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而罗琼关于这里的思考,却远远早于此。
生长于此的罗琼1992年进入了成都茶厂一分厂,从此开始与茶结缘。1999年茶厂改制后,罗琼又负责同心社区的茶叶基地建设。起初乡亲们并不看好种茶和旅游的前景,大家都是“见水才脱鞋”。随着产业规模的发展,连片的茶山才蔓延开来。
景区创建成功后,前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怎么留住游客并产生经济效益?罗琼认为,要发展体验游。于是,回到同心社区后,罗琼牵头成立了茶韵天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开农家乐、当乡村导游、带游客体验制茶……村里人人都开始忙活起来。
“自然环境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罗琼告诉记者,同心社区有马尾松两万多株,茶叶2800亩,大家就在松树下、茶海间忙碌着,生活悠然而宁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好的,马上就来了!”说罢,罗琼顾不上跟记者说话,又去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新闻推荐
抢抓机遇 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发展 谢瑞武赴蒲江县调研产业功能区建设
本报讯(记者陈泳)昨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率领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蒲江县调研产业功能区建设情况。谢瑞武一行先后...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