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点赞成都多项工作 本报记者走进一线揭秘成都获赞的亮眼答卷
2019年成都大气污染防治战役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优良天数达287天 本报摄影部供图 吕甲 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9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内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30项奖励支持措施。在督查激励的名单中,就包括成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更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苦干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通报要求,受到督查激励的地方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大胆探索,争取新的更大成绩。
在这份通报中,成都多项工作获赞,那么,成都交出了哪些亮眼答卷?成绩的背后,成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下一步,成都将如何再接再厉,争取新的更大成绩呢?时间从不辜负砥砺前行的实干者,本报记者走进一线、深入项目,沿着成都奋发向上的脚步,找到了成都获赞的“答案”。
【获赞】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成都成绩:2019年优良天数创287天的历史新高
在本次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的项目中,成都因为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而名列其中。2019年,是成都环境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19年半年优良天数(132天)与2013年全年优良天数持平,全年优良天数创下287天的历史新高。
“好气质”的背后,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以及兄弟城市间的联防联控。2019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不断优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在产业结构上,印发《成都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烧结砖瓦结构调整方案》,严格控制产能总量,打造13家绿色生产标杆企业并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与此同时,成都认真贯彻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建立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防治城市轮值主席制度,常态化开展空气质量联合会商。
科技治气,“对症下药”精准治理,成都市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探索是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战役取得成效的重要支撑。成都通过精准溯源、研判、管控,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治理。在寻找污染源方面,成都市成立首个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与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管控方面,创新打造成都“数智环境”系统,有效接入电力、住建、城管等部门数据,实现了对企业电力数据的实时调度、工地扬尘和运渣车的实时监管;在具体治理方面,充分利用网格化微站、激光雷达、VOCs走航等技术和“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平台等信息化系统。
【获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
成都成绩:因河施策 一河一策 三级河长齐抓共管
重拳治水,打好碧水保卫战。金牛区深入实施“治水十条”,建立健全“两级党政、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对全区55条河渠现状和污染源全面普查,建立河渠管理工作台账,形成“一河一档”。
金牛区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方案,区、街道、社区三级255名河长、19名河道警长快速到位,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左右联动、责任逐级传导的河渠管护责任体系。在治理措施上,该区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问题、目标、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因河施策,编制锦江流域和沱江流域“一河一策”。
该区坚持因河施策,一河一策,对涉农地区涉水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采取末端截污和新建临时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方可下河,解决了涉农区域配套管网不健全的问题。辖区清水河、东风渠等主要干流河渠水质保持在常态III类,摸底河、金牛四斗渠等主要支流河渠水质维持在IV-V类之间。
【获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
成都成绩:积极探索全生命周期 信用监管新机制
“非常时期,你们的反馈非常及时,为你们点赞!”疫情期间,青羊区市场监管局开通了企业信用网络邮件受理渠道和电话专线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办理所有信用监管业务。此举是依照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信用管理工作的7条措施》,及时推出“零见面”“特事特办”“预约办理”等便民举措,全力支持复产复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落地实施。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新机制,更好地服务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为载体、以智慧监管为手段、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取向的现代监管体系,市场监管智能化、协同化、规范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对成都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具有重大促进意义。在具体工作中,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已初步建成,在全国率先实施信用积分评价、动态风险管理、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监管、联合惩戒、大数据分析“六维”联动精准靶向式监管。
不断健全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2019年,全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双随机监管子系统支撑金牛、青白江、蒲江等多地开展部门联合抽查试点。今年在部门联合双随机试点运用的基础上,平台双随机子系统将进行5个方面的18项优化完善,从2019年的“1.0版”升级为更加智能化的“2.0版”。
【获赞】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
成都成绩:农业+电商 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这个“五一”,蒲江县鹤山镇的李艳几乎没有出门——她在天猫上的蒲江特色农产品店铺生意火爆,当前的主打产品春茶已经卖到了北京、福建、浙江等地,“去年我的店卖了200多万元,今年由于疫情,网上销售更火了,估计可能要翻番!”而在不远处的西来镇,柑橘种植大户陈凯也正在包装车间的摄像头下忙碌着,“幸好有电商,今年的丑柑不仅没滞销,还卖了个好价钱!”
在疫情影响下,蒲江县的农产品销售竟然还不降反升,这正是蒲江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的成果。据悉,蒲江县是国内较早布局农产品电商的农业县,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思路,依托该县农业产业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深化农村电商发展。县上制定了柑橘等的产业规范,发布了蒲江联合发展电商销售标准,成立了各个部门联合执法的网络销售监管机制,组织电商企业到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线上平台开设蒲江农产品电商专卖店,并引进菜鸟网络、顺丰等企业20余家,建设了蒲江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园。近年来,蒲江县不仅成为了全国农业农村的信息化示范基地,还先后成为京东授予的京东农村电商推广示范区,阿里研究院的中国农产品电商示范县,也是天猫最喜爱的原产地区。
【获赞】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
成都成绩:“加减乘除” 构建“双创”高地的“天府运算”
作为本次受到表彰的区域之一,四川天府新区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
为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天府新区先后出台支持《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政策28条》等政策“大礼包”,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同时,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进行政审批“证照通”改革,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
通过引进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等30余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以及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先进微处理器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核聚变堆技术研发基地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项目。2年时间里,100余位高校科研人员在天府新区创办领办企业,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天府新区完成了转移转化。
【获赞】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
成都成绩:用大数据推进质量工作 打造“看得见的”食品安全
青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监管全区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农贸市场(菜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为切入点,创新打造了“智慧云菜市”,依托大数据打造看得见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在青羊,“智慧云菜市”终端安装在农贸市场的云平台发布机上,实时滚动公示快检数据和溯源信息,消费者可通过发布机及时看到市场内各经营户的相关产品快检、溯源信息。此外,青羊区市场监管局还为每个经营户制作安装了公示牌,将摊位的价格公示牌、溯源信息二维码、经营主体、支付二维码等内容整合,形成综合信息公示牌,让市场环境秩序变得更加美观整齐。
"智慧云菜市”的上线,为青羊区市场监管局在农贸市场和食品安全的管理上“排忧解难”——食用农产品准入做到了全覆盖;快检数据、溯源信息有了输出终端,及时对外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和科普知识覆盖更广……下一步,青羊区将不断加强监管力度,通过技术培训、强化监督,运用新技术手段全面推进质量工作改革创新。
本报记者 胡清 缪梦羽 陈方耀 王静宇 陈泳 曹凘源 李自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梦蝶4月21日,蒲江县全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以下简称“两个替代”)战略行动启动...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