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储备肉制度40年:经历几次投放?肉存了多久?

广西工人报 2019-10-11 00:41 大字

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我国生猪价格基本平稳,全国瘦肉型生猪的出栏均价在27元/公斤平稳振荡。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在于,9月19日、9月26日、9月29日,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三次出手,通过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向市场投放3万吨冻猪肉。平时不为人知,关键时刻露峥嵘。储备肉这个“蓄水池”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1、从储备糖到储备肉

说储备肉,绕不过北京华商储备商品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它是专门承担国家宏观调控食糖肉类市场的唯一的交易所。

这家公司原名北京华储食糖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最初是储备糖的,成立于1998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关系隶属于中央财政。

后来,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有关部门决定从2009年6月起开始运用进行肉类市场的调节。但在收储交易过程中有些单位对公司名称中所含的“食糖”字样产生了误解。有关部门也希望这个企业全称中能涵盖其他商品,以便今后可以更好地成为调节其他商品供需的载体。因此,2009年12月底,企业正式更名为“北京华商储备商品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

现在,华商交易所的经营范围是:组织食糖、肉类、生猪、牛羊、蚕茧丝、副食品的交易服务。有会员单位1200多家,均为经有关部门核定的业内生产、经销、储备企业,交易企业通过华商交易所的电子平台竞价交易后,在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完成货款的交收与实物的交割工作。

不过,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国家储备糖、国家储备肉是国家应对突发性灾害和稳定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物资,其调度使用权属国务院。北京华商储备商品交易所是具体操作单位,在相关部委的指导和监管下工作。

其中,商务部负责储备肉的行政管理,审定储备肉区域布局及代储企业、储存库、活畜储备基地场(统称承储单位)和加工企业的资质,对储备肉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负责储备肉财政补贴的预算编制和资金的申领。

财政部负责储备肉财政财务管理,安排和管理储备肉财政补贴资金,会同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监督检查有关财务秩序和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按照国家有关信贷政策和储备肉计划安排储备肉贷款,对储备肉贷款实施信贷监管。

商务部委托的质检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卫生质量安全标准组织实施储备肉公证检验和全程卫生质量安全监控工作,出具公证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交易所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国家储备原糖、成品糖和冻肉、活体储备肉收储计划和实施方案,按计划落实储备商品的收购、加工、接卸、运输、出入库和在库管理,办理国家储备商品的政策性贷款,财产保险,负责相关的财务核算和申报、下拨国家储备商品利息、费用补贴,与加工单位、代储单位签订加工、代储合同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办理相关的法律诉讼,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储备工作信息等。

至此,国家宏观调控食糖及肉类市场的基本平台形成了架构,全国性国家级食糖及肉类中心批发市场也已基本形成。

2、从社会库到中央直属库

最开始的时候,国家储备肉和储备粮一样,采取的是租用社会库的模式。

有关专家介绍,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并无国家储备肉制度,但有类似安排。比如国家对生猪屠宰后统一送入冷库,然后按照计划分配调拨供应城乡市场。

开始实行国家储备肉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的,当时是由各省市冷库代储,但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难以把握,偶尔也有地方擅自调拨国家储备肉或投放市场牟利的事发生。后来,国务院对此很重视,2009年即由发改委立项,各有关部门以最快速度批复建设中央库。

首个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四川蒲江库项目2010年1月28日竣工。自此,国家有了直接管理的储备肉冷库,有效调控猪肉市场进入到新阶段。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规划,包括四川蒲江库在内,共在全国11个省市分两批布局建设11座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每个冷库的猪肉储存规模均在万吨左右。这些储备库遍布国内生猪主产区四川、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及东北。

此外,《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对代储企业资质也有严格规定。除了有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冷库、活畜储备基地场之外,还要求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低于70%。

办法还规定,储备肉入储计划,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操作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下达,并抄送财政部有关专员办、质检单位和承储单位。

储备冻肉加工和入库原则上实行招标采购、送货到库,采购上限价由商务部、财政部确定,操作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操作单位根据储备肉入储计划与承储单位签订合同。

为了保证储备安全,承储单位要根据储备肉入储计划向操作单位提供银行出具的担保证明,或以资产抵押,或缴纳保证金。储备冻肉资产抵押或保证金标准为入库成本的1%,储备活猪、活牛、活羊资产抵押或保证金标准,每头分别为40元、130元、13元和10元、30元、3元。

办法要求,储备冻肉入库数与入储计划的差异不得超过1%。储备肉实行常年储备、定期轮换制度。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冻牛、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活畜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

所以,可以负责任的说,近期投放市场的三批国家储备肉,都是今年的肉。

3、存肉百日,用肉一时

什么时候能动用储备肉呢?

按照《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规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商务部提出动用储备肉计划,商财政部后下达动用品种、数量、价格和使用安排:(一)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事件;(二)全国或者部分地区肉类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三)其他需要动用的情形。

目前动用储备肉的理由,基本上就属于第二种了。

商务部决定开仓放“肉”后,就由操作单位根据储备肉出库(栏)计划,组织承储单位出库(栏)。

不过,储备肉不是随便就能买的,出库要采取公开竞卖、就地销售或者商务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其他方式进行。公开竞卖底价由商务部商财政部确定,操作单位组织实施,实行到库提货制;就地销售按结算价格对承储单位包干,由其自行销售。结算价格原则上由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参照当地市场批发价格和品质差价核定。

比如,9月29日下午投放的这一批,就是竞价交易模式。参加交易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严格遵守中央储备肉管理要求;财务状况良好,信誉高;遵纪守法,近三年无重大违纪违法记录;近三年内在中央储备肉加工、承储及出库任务中无违约行为;任一企业集团(包括全部子公司在内)可获得的竞价席位不得超过5个;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具有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

在交易时间内,按照“同等条件下价高者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确定成交企业、成交数量和成交价格。并且要求每个企业交易成交数量不超过300吨。

为了防止购入企业囤积居奇或另谋他用,还要求成交企业要将购买的冻猪肉通过有效方式及时增加市场供给,如不及时投放,一经查实将取消其交易资格,买方须于成交后一个月内,将所购入储备肉售卖给终端用户,严禁转为地方政府储备或政府委托的商业储备。

从9月份储备肉三次投放市场的提货地点看,包括北京、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遍及大江南北。

4、储备肉经历过几次投放?

国家曾多次启动猪肉收储及拍卖,一般在猪价严重亏损且市场恐慌时抛售,缓解猪价进一步下跌导致的产业恐慌过度去产能。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5~2016年。2015年3月,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猪价逐步企稳,市场恐慌性抛售情况减轻。2016年猪价高位时,国家启动猪肉拍卖,有效降低了市场对后期预期,养殖户压栏意愿下降,出栏增加,进而增加市场猪肉供应。

此外,1998年,松花江和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洪灾初期,国家及时安排黑龙江和湖南岳阳紧急收购受灾群众手中的生猪,缓解了受灾群众的“卖猪难”;洪灾中后期,国家紧急安排出库冻猪肉投放灾区市场,保证受灾群众和抗洪抢险部队的肉食供应。

2003年“非典”时期,河北、山西、上海、青海等地区市场出现肉食供求紧张,国家紧急调用2150吨储备肉出库,对平抑市场、安定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夏天,针对南方洪灾期间湖南、广西部分灾区市场上出现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国家及时组织调用储备肉投放市场,维护了灾区市场稳定,保障了防汛抗洪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7年,猪肉价格出现暴涨行情,国家先后组织投放4万余吨的中央储备肉,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分批向灾区调运了3223吨中央储备肉,保障了灾区群众及救灾部队的基本生活需要。

2009年,猪肉价格持续低,国家紧急收储中央储备肉10万余吨,缓解了养殖户压力。

2010年初,受口蹄疫疫情影响,一些地区出现生猪提前、集中出栏的现象,生猪供给激增。当年4月起,为了稳定生猪生产,国家先后启动了五批冻猪肉收储计划。到了当年第四季度,生猪价格迅速回升,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单位向全国市场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平抑了价格波动,保障了市场供应。 (据《第一财经》)

新闻推荐

奋楫者进 成都联通18载锐意创新跑出“加速度”

中国联通发布全新5G标识“5G成都联通iPhone5火爆预售现场市民现场体验联通5GVR应用成都联通5G智慧医疗落地三医院天...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