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文化记忆 讲述眉山故事”系列报道 寨子城: 一片林 一座城一段岁月

眉山日报 2019-08-26 07:01 大字

寨子城内的石梯。眉州武庙建筑。眉州武庙。关帝庙。寨子城下的水库。寨子城东门遗址。

□杨宇春 本报记者 刘娟 文/图

多年前,听朋友说,眉山有座修建于清朝的寨子城,古老而神秘,繁华时,热闹程度跟小县城差不多。这个“寨子城”究竟在哪儿?人们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古寨城?如今的它保留着怎样的容颜?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它将何去何从,如何迎接新生与希望?

昨(25)日,记者来到东坡区秦家镇宋坪村长楸山上,见到了这座古寨城。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墙,有留存至今的古城门,有搬迁至此的眉州武庙(城隍庙、斗姆庙、关帝庙),有寨子城的传说与故事……

即便寨子城的遗址遗迹已被一百六十多年的风霜改写了面目。但是,说起这座城池,无论当地的老者还是年轻人,都能把它的面积说得清清楚楚:“太平寨,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三。”

探寻寨子城

寨子城位于眉山城西北方向,东坡区秦家镇宋坪村三组。这里距市区约28公里,与成都市蒲江县交界。

出秦家场镇,沿一条蜿蜒的水泥路来到长楸山下。站在山下仰望,但见密密麻麻的树林,一棵棵大树好像要升入云霄。知了酣畅淋漓的歌声,也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据东坡区文管所所长杨宇春介绍,寨子城的东、南、西三面为深涧,北面为悬崖,山的前后各有一条小道通向山顶,道路崎岖难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果不其然。我们从寨子城的东面上山,蜿蜒的山路虽已硬化,但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巍峨的山体,十分险峻,车只能小心翼翼地通行。

到了山顶,只见成片的枣树上挂满了枣子,还有一片片玉米在随风舞蹈。杨宇春指着一片垮塌的墙角对我们说:“这就是寨子城的城墙。”

说是城墙,实际上是剩下的墙基,高出地面仅有一尺的距离。“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三。”宋坪村党支部书记邹先金说,小时候,他就听祖辈、父辈们说过,寨子城和当时的眉山县城形制基本一致,寨内有集市,分上街和下街。“相当于一个小县城,什么都有,包括办公区、跑马场、校场等,山下的人还将柴火、蔬菜等物资挑到山上去卖。”

寨子城山高路远,像一个“世外桃源”,藏在“深闺”。是什么人在这样一个地方修建了一座城池?又是谁造就了它的繁华?

据民国十二年版《眉山县志》记载“清咸丰(1851-1861)间,乡人避蓝李贼乱,结寨其上”。由此可以推断,寨子城应该是当时的眉山、青神、蒲江等县富户,为防范农民起义而筑城设寨武装自保的古城寨遗址。但也有人说,蓝李农民起义是在寨子城建成后五年才出现的,为了防范农民起义的说法并不科学。

不管寨子城是为何而建,在当地人代代相传的传说中,我们不难推算,寨子城其实就是当时的富豪为保护家产而修建的自保城池。

杨宇春说,当年的寨子城,城池平面呈倒葫芦状,修建耗时7年零10个月,每天有1700多名民工在山上劳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寨子城已经失去了往昔的模样,只留下太平门(南门)、水东门(东门)、福德门(西门)三道城门。

据有关记载显示,太平门位于最南葫芦口位置,为寨子的主要出入口,北城墙为葫芦底。寨纵深约1200米,最宽处约270米,葫芦中部最窄处位于西门和东门位置,距离约为110米。实际测量得出城墙周长约为2770米,宽1.5-3米,高约4米。太平门为前寨门,是进山之道,门额书刻“太平砦”,题记为“咸丰甲寅年(1854)小阳月”。

水东门位于寨子城东侧偏北部,下临深涧,经考察,可能为取水所设。西门为后寨门,又称“福德门”,形制与前门相似,至今仍保留了部分遗迹。

“每个城门的大小不同,材料不同,或与当时的财力有关。”当地村民李攀元介绍,听祖辈们讲述,寨子城在修城门时,修到西门,资金已经缺乏。正当修建者决定将西门简单修建时,却在西门处挖到了黄金。有了财力支撑,西门便在规模和用料上比东门修得更好。

建成后的寨子城,以其险峻、易守难攻而得名,故又取名“太平砦(寨)”。

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这座城寨在一场熊熊大火中逐渐衰落。后来,跑马厅、演武厅、议事厅等建筑被拆。如今,走进寨子城,只能见到隐藏于密林间的城墙遗址,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的神秘感,就像一座“失落的古城”,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遇见眉州武庙

“失落的古城”并没有完全失落。在当地政府的发展打造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它重现了一段繁华时光。

古寨“复兴”,源于眉州武庙搬迁至此。

据杨宇春介绍,眉州武庙,又称关帝庙,原位于眉山城区大北街红星机械厂内。《眉山县志》(民国十二年版校注本)记载:眉山武庙在治北,雍正间金一凤重修。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州蔡宗建新建拜厅。五十三年(1788),知州赵秉渊重修大殿。1993年迁建于寨子山,位于寨子城内。

“当年,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出资500多万元将城里的眉州武庙迁到了寨子城内。武庙迁至寨子城后,寨子城繁华了几年。来来往往的游人、香客多了起来。那时,门票两元钱一张,每天的门票收入都能达到两三千元钱。就连卖几毛钱一碗的凉水小摊,一天也能收入几百元。”邹先金说,只可惜因为交通闭塞等多种原因,后来,去寨子城的人越来越少,寨子城也就变得萧条了。

如今,山上冷冷清清,武庙附近,只有一户村民居住。整个寨子山,也只剩下七户人家。武庙内,除了两名管理者外,很少有人再来到这里。

即便如此,挺立在此的眉州武庙依然散发出它古老而精致的魅力。

眉州武庙,依山布置,坐落于多层台地之上,两侧是对称布置的厢房,形成两进院落。从山门由下而上,可以看见山门、原山门(城隍庙)、前殿(斗姆庙)、大殿(关帝庙)。从山门进入武庙,向上行走,宏伟而古朴的建筑,可以让人很快安静下来,与历史对话。

武庙建筑屋面,有硬山、悬山、歇山等,建筑结构多以抬梁和穿斗相结合。砖木结构以及撑拱、垂花、雕花门窗等,彰显出四川传统建筑的别致与优雅。

杨宇春说,武庙建筑群使用的雕刻构件,如垂花柱、驼峰、撑拱、雀替等,比例适中,雕刻精美。武庙建筑采用了较多的石质柱础,特别是中轴线的建筑,柱础雕刻有各种图案,或为花草,或为腾龙,或为吉祥图案,内容丰富,雕刻生动逼真。尤其是山门的盘龙脊最为精美。脊饰为烧制脊砖拼接,四龙飞腾于祥云之间,宝顶为双龙夺珠,整个脊饰气势非凡。城隍庙屋檐上,保留至今的“飞天”彩绘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走出眉州武庙再往回看,古朴的庙宇安安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时而飞过它头顶的飞机,声响偶尔打破着那里的宁静。或许只有这时,我们才能看到庙宇与外界还有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居住在武庙门外的85岁村民邵淑英说,她十多岁就结婚到了寨子城,当时在寨子城上还见到过一座字库塔。时光的变迁,这座字库塔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寨子城,除了眉州武庙外,其余地方都种上了果树、庄稼。

守候寨子城多年,如今谈起寨子城,当地人失落的眼神里仍会亮出一道光。寨子城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在当地人心中有重要地位,在考古学者眼中,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都不可估量。

随着省、市、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寨子城是否能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再现它的昔日辉煌?

“武庙可以说是四川省内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清代建筑群。目前,我们正在为它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各种努力。”杨宇春说,如果“国保”申报成功,寨子城这座古城池或将成为东坡文旅融合的新名片,焕发新生与活力!

新闻推荐

持续做好“双提升”和扫黑除恶工作

本报讯为做好“双提升”、扫黑除恶工作,连日来,我区多家单位持续开展夜巡、走访等活动,解决居民的烦心事,提高居民安全感...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