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做好“七改七化”,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四川日报 2019-03-12 06:43 大字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和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意义重大。,蒲江:做好“七改七化”,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目光看向成都西南的一个知名村落——蒲江县明月村,近期又因一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普及、教育与实践”受到关注。而在其背后,是蒲江县在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上的强力行动。

“蒲江是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接下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蒲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到2020年,蒲江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9%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100%,20户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力争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蒲萱 (图片由蒲江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做好群众动员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近年来,蒲江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抓手之一。

2018年12月16日,《蒲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正式印发,为整个工作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

“其中,做好群众动员工作,是整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富程说,在此认识下,创新群众动员机制,在全县形成了群众主动积极参与的局面,“这也成为蒲江突出的特色”。

这段时间,成佳镇麟凤村的郑尚桐一家很忙碌,他家要赶在成佳镇采茶节来临之前,在后院栽种绿植。郑尚桐最近在创业建民宿,怎么让房前屋后更漂亮成为他这段时间考虑的重点。

位于成佳茶乡国家4A级景区内的麟凤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了将这些资源转变为经济增长点,村里发动村民搞起了民宿旅游。“做旅游必须有环境,我们鼓励村民创业,激发他们参与整治环境的热情。”麟凤村村主任陈昌文说,现在,带头行动的村民已经得到了实惠,看到变化的村民纷纷效仿,共建、共管、共享的氛围逐渐形成,干净整洁的环境又进一步带动了村里的民宿旅游,进入良性循环。

以创业激发活力,是蒲江县“创新群众动员机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蒲江还“以规划凝聚共识”“以示范引导行动”。

以规划凝聚共识。以村为单位编制《村庄发展规划》,注重开门吸纳村民意见,阐释宣传乡村振兴美好未来,将规划编制过程转化为凝聚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共识的过程。

以示范引导行动。推进“一镇(乡、街道)一示范”示范打造,通过农民夜校、微党校等培训教育平台,培育一批人居环境整治党员示范典型,以示范引领提升村民“共建家园、共享成果”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目前,人居环境整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蒲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七改七化”全面推进 各出“招式”,环境显著提升

蒲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将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以“七改七化”为重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改线、改习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保洁员专职化。

“需要指出的是,‘七改七化’中,‘改习惯’要做在前面,习惯改好了才能保持整治的成果。”刘富程认为。

现在来到明月村,就会在清晨看到一支“晨跑小分队”,在当地村干部带动下,村民们每天早上通过晨跑清理路边、树林里的各种垃圾,以此带动培养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在全县,各个村都在按照自身的特色和情况,带领村民们转意识、改习惯。在做好“改习惯”这个“前置条件”下,其他的“六改”和“七化”全面推进。

加快实现农村“净化”。持续优化“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市场化推进农村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快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按照每100户配1名人员的标准落实保洁员岗位,实现保洁员专职化。近期,明月村通过与成都奥北环保公司合作,利用互联网科技实现垃圾变废为宝,目前,该公司已在蒲江7个村建了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站。

加快推进农村“改水”。实施城镇周边污水就近纳管治理工程,支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等有条件的地方运用市场化手段组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优先安排在有20户以上的农村居民聚居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河湖(库)长制管理工作,将河渠水环境保洁纳入市场化常态管理,开展水库管理达标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坚持政策引导、村民主体、分类实施、整村推进,注重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统筹实施农村厕所改造。依托新村建设、特色林盘改造和成片院落整治,按照每村两个以上的标准,配套建设农村公共厕所。结合乡村旅游景区、农业公园等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旅游厕所。实施“三格化粪池、户用沼气池、微污设施、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水冲式”改造,到2020年,全县实现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全覆盖,户办设施、公办设施分别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目前,明月村基本实现了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全覆盖,其中,污水处理系统由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组成,采用“改良型A/O+生物膜法工艺”,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该系统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运行稳定,适应性强,人工湿地投资少,简便易行,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污水和空气。

而村容村貌的提升,可以看作是“七改七化”中多项工作的综合体现。观察一个村,即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走到寿安镇插旗山村内,火镰钩翘角翻飞、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川西散居院落即映入眼帘,美感扑面而来。

从2016年起,插旗山村便着手开展分阶段院落整治,除了基本的“三建四改五通”,更注重院落美观度的提升,2018年以来,插旗山村还对全村进行了绿化升级,引进了钻石玫瑰、金银花、四季金桔、吉祥果、三角梅等各色绿植。与此同时,开展林盘整治,综合开展护林、理水、整田、改院、植绿等相关整治内容。“林盘整治对整个林盘区域乃至全村范围内的绿化、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插旗山村党支部书记宋怀洪介绍,插旗山村在2018年实施川西林盘整治551亩,2019年还将继续开展整治550亩。

截至目前,插旗山村已经获得了成都市级“三美”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四好村、全国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两大机制提供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提升“双赢”

“让蒲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除了‘七改七化’,还得益于蒲江为此建立的投入保障机制和长效治理机制。”蒲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推进“七改七化”全面实施。着眼解决资金从哪里来、怎么来的问题,蒲江统筹整合资金,构建了多渠道的投入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注重政策集成财政引导、注重农户自筹调动参与、注重市场投入激活要素等方式。例如,近年来,蒲江县已累计投入3500万元,建设农污处理设施70余座;投入7亿余元,实施干线公路改造、农村公路建设500余公里等。

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着眼解决常态化、长效性运行的问题,蒲江积极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并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努力推动长效运营、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例如,创新开展“最美阳台、最美庭院、最美小区”评选活动,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等方式,推进乡村环境持续改善;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乡镇为单位向专业保洁公司购买服务等。

在蒲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中,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即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支柱产业发展相融合。目前,蒲江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此过程中,蒲江大力向农户普及农膜果袋的回收利用。根据该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旧农膜回收与处置达到80%以上;废弃果袋回收率达到90%以上;营销环节弃果处理达95%以上,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做到相互促进,双双提升。

新闻推荐

远程诊疗有了“高速通道”

蒲江县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5G超声远程诊疗家庭与生活报记者白华宇2月26日上午,在蒲江县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诊断室,远在近百...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