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窑:活着的邛窑

成都日报 2018-09-15 02:03 大字

位于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明月窑

秋日,位于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村依然热闹。村口明月国际陶艺村的亮眼招牌,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合影。原来,这个以陶艺出名的“网红村”内,还保留着4口以邛窑工艺烧制陶瓷的老窑,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近期入选成都市第十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明月窑。

邛窑是四川烧制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造型纹饰最美的陶瓷窑之一,始烧于南北朝,于唐代兴盛一时,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因与邛崃相邻,明月村自古也采用邛窑的工艺烧制陶瓷。近日,记者专门探访了明月村保留最为完好的明月窑。

产品曾热销外地

百年老窑炉火已熄

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往前行进,在农家小院般的环境中,两间土黄色的砖瓦房赫然出现于眼前。用砖砌成的窑炉,被一圈木质篱笆保护起来,窑身遍布黑色的烟熏痕迹,时不时能看见岁月留下的裂痕。整个明月窑呈梯状分布,共7个窗,每窗10行,窑内残留不少烧制器具的碎片,仿佛在向游客诉说着旧日的故事。

16岁就开始在明月窑制陶的村民张崇明如今已86岁,他告诉记者,明月窑其实就是以往的“上张碗厂”。“在上张碗厂停产以前,厂里主要烧制土碗、土花盆、泡菜坛子等传统日用陶瓷产品,烧制好的产品按大小规格价格也不同,初期大都卖给村民,后来才慢慢有商家开始来拉货。”由于烧制的产品质量好,村里家家户户用的碗、罐子、煤油灯等都是出自于张崇明之手,张崇明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大人物”,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张罐罐”。

谈及上张碗厂曾经红火的景象,张崇明激动地说,“在明月窑前面那个台阶上,我们将烧制好的产品一件件抬上货车,货车多得排成了一列,外地老板都有专门来订货的!”当记者问起那时的条件是否艰苦时,张崇明笑着说道,“苦啊!以前要一边用手推动石盘基座,一边给产品塑形。厂里人不多,都是一个生产队的,练泥、拉坯、刻花、施釉、烧窑……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不然这个器具烧出来就会不成形。”在张崇明家里,记者还看到了张崇明珍藏的以往在厂里做的一些产品,个个样式精美朴素,张崇明说,尽管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后,上张碗厂就停工了,但是看到现在老窑被保护利用起来,他感到很欣慰。

发展乡村旅游

旧技艺迎“新春”

“一直到2008年初,明月窑都还在生产。大地震发生以后,厂房和窑炉受损,旋即停止了生产。后来有专家前来考察,提出明月窑是四川为数不多的‘活着的邛窑\’,其烧制工艺完整保存了唐代技艺,因此建议修复,保存文脉。”明月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应运而生,相关团队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老窑的修复,并配套建设了格调高雅的陶艺工作室、体验区、展厅和茶室。

很快,“政府搭台、公益助推、文创撬动、产业支撑、旅游合作社联动”的发展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截至目前,明月村已入驻艺术家、设计师100余位,引进文创项目36个,初步形成以“陶艺手工艺”为特色的文创项目集群和文化创客聚落。

如今,漫步于明月村中,大小的陶艺制作体验室随处可见,明月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日慕名而来体验陶瓷制作和观赏明月窑的游客很多,周末人气更是“爆棚”。“以明月窑为核心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不仅让千年邛窑技艺再续传奇,也极大地助力了明月村村民增收致富。”明月村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老窑炉、老厂房的存在还有助于后人认识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白洋 实习记者 祝箫 文/图

新闻推荐

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行动方案出炉 将加快建成高端研发平台 每年农业科技经费超5000万元

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每年建设重点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科研基地等10个以上●新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0...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