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发掘宋代冶铁遗址 在宋朝,这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系四川已发掘的规模最大冶铁遗址
蒲江冶铁遗址发掘全景 图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冶铁遗址使用燃料—木炭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分享卓文君家族的“致富经”,邛崃、蒲江地区的铁矿资源,成了卓氏家族问鼎富豪榜的关键。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那种冶铁兴盛的景象真的存在吗?近年来,成都市的考古发掘中,史书记载的临邛一带,不断有冶铁遗址出现。从2017年8月到今年9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蒲江县鹤山镇铁溪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发掘出一处规模庞大的冶铁遗址。
烧炭区、冶炼区、生活建筑区一应俱全,功能分区明显,比川内以往已发掘的冶铁遗址都大。根据考古现场出土的瓷片等器物及地层关系,考古人员推断这是宋代冶铁遗址,结合此前在蒲江铁牛村、古石山等冶铁遗址的发掘资料,足以证明蒲江县自汉至宋一直是重要的冶铁业中心,为研究四川地区古代冶铁手工业增添一处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具重要意义。
一个条件
靠近矿山与河流 成就川西冶铁手工业
和《红色警戒》《星际争霸》等经典战略游戏一样,铁矿成为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如果以古代中国开局,成都蒲江一带定是基地的选择之一。坐拥五面山的铁矿和森林资源,靠近蒲江河的水资源,从秦汉开始,蒲江的冶铁手工业就兴盛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短暂衰落,到了唐宋时期,蜀地冶铁业再度繁荣起来。
为配合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公路(西段)项目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从2017年8月对项目施工区域进行考古勘探,共发现文物点27处,其中3号文物点就在蒲江县鹤山镇铁溪村一组。上报国家文物局及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后,考古人员2018年6月初开始对3号文物点进行抢救性发掘,从发掘情况判断,该遗址活动面位于宋代地层之上,各遗迹内亦仅出土宋代瓷片,结合各遗迹形制,确认其为保存较好的宋代冶铁遗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龚扬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遗址周边集合了燃料、水源、铁矿三大必备条件,而在历史文献中,这里也是历代王朝重要的冶铁基地。
一个猜测
暂未发现铸铁区域 或为原料加工厂
遗址位于浅丘东坡,沿山势西北东南向分布,主要由冶铁炉、炒钢炉、燃料窑、房址、灰坑、排水沟和废料堆积层等组成。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副研究员杨颖东介绍,遗址中冶铁炉共2座,由窑壁、窑床、火塘、排渣沟组成,窑炉平面形制多为椭圆形。火塘内深20厘米,炉底有凹坑连接排渣沟到窑外。炒钢炉共13座,分布于冶铁炉周边,平面多呈椭圆形,大部分炉底残留有铁块。
遗址功能分区明显,目前可确认的有烧炭区、冶炼区、生活建筑区等,其中出土大量冶铁方面的遗物,如铁渣、耐火砖、炉壁、铁矿石、积铁块等。杨颖东介绍,通过对冶炼遗物检测分析和观察,可确认该遗址用青杠树烧制的优质木炭作为燃料,用赤铁矿铁石作为主要炼铁原料,且在冶炼过程中使用大量石英岩作为耐火石或造渣材料。同时,在铁渣中发现大量处于冶炼状态的铁颗粒的富集。
发掘过程中,铁块、铁渣、积铁块等遗物都有出土,唯独没发现铸造完成的铁器,甚至连半成品也没有。这些大块的钢铁产品运到哪去了?龚扬民推测,可能这里只是原材料加工厂区域,铸铁区域可能在另一个地方。“如果这些原料要作为宋代铁币的制造来源,肯定要设立在更安全的地方。”龚扬民推测,铁器生产可能有专门的作坊和场地,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谜团也将得以解开。
合理分析
古代重要冶铁中心
遗址或与惠民监有关
唐代以来,一直流传着“扬一益二”的说法,安史之乱后,成都的经济实力也开始慢慢赶超扬州,唐宋之间各个割据政权之间的攻伐,削弱了各地经济实力,但前后蜀的政权更迭相对“温柔”,蜀地经济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北宋经济凋敝,川陕区域成为北宋初期国库的重要支柱,在四川地区,铜钱已经不够用,政府大量铸造铁钱。宋代三大铁钱监分别为邛州惠民监、嘉州(乐山市)丰远监、兴州(陕西略阳县,宋代属四川利州路)济众监。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惠民监设在今蒲江县境,辖现鹤山、大兴、西来、复兴、大塘等镇(乡),共铸造一亿二千零六十二万二千枚;最高年产量为十二万六百二十二贯,每贯一千枚。嘉州丰远监最高年产量为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贯;兴州济众监最高年产量为七万三千余贯。
龚扬民分析称,此次发掘的遗址很有可能和当时全国三大铁钱制造中心之一的惠民监有关。结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年在蒲江铁牛村、古石山等冶铁遗址的发掘工作,也足以证明蒲江县自汉至宋一直是重要的冶铁业中心,这为研究四川地区古代冶铁手工业增添一处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具重要意义。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廖静
新闻推荐
蒲江县明月村的明月窑“不早点预订,哪还有房间啊。”陈晓峰完全没有想到,要为家人预订一间离成都市区尚有80公里的小山...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