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手上 挂着一篮子菜”

四川政协报 2018-04-12 10:46 大字

4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四川通过人才振兴激发农村新活力的好经验好做法。报道首先就点到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此前,明月村也上过《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的重要版面。随着各项规划落地见效,这个过去的市级贫困村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创”新乡村。

在蒲江县政协全力推动下,从2015年1月开始,明月村开始了一场以“文创”力量激活古村落的探索实践。几年来,明月村形成了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化创意聚落与文化创客集群,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目前,该村已引入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房、明月轩篆刻艺术博物馆、明月剧场、火痕柴窑工坊、呆住堂艺术酒店等文创项目45个;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著名陶艺家李清,服装设计师、作家、主持人宁远,水立方总设计师赵晓钧,知名建筑设计师施国平等新村民100余人。

蒲江县政协委员、县城乡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奇是明月村项目的负责人。她说,新村民带来资金、理念、品牌、资源甚至新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明月村产业、文化的快速发展,并对原住民进行产业、技术、文化方面的培训,吸引众多大学生、村民返乡创业。在新村民的带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明月村原住民创业项目已有近30个。

“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融合,共建共享新乡村”,是明月村项目总体定位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明月村原住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从“文创”旅游中获得了可观收入。由此,新村民与原住民相处得非常和谐融洽。诗人阿野在村里开了一家民宿:“有时候我们从城里回到村里,会看到门把手上挂着一篮子菜。”

据统计,仅2017年,明月村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2019年,明月村将实现3亿元投资,完成45个中心项目。待剧场、民宿、餐饮等设施齐全后,每年预计将会有30万游客,“文创”旅游收入还将持续提升。

“锅”里有

“碗”里才会多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是四川省集体经济十强村。2月20日,正月初五,民建四川省委部分会员来到该村走访调研。“每天卖出上百碗汤圆的收入都归村集体所有。”在村口卖汤圆的村民梁明英告诉调研组,战旗村实行集体经济多年,大家挣得多就分得多,“‘锅\’里有‘碗\’里才会多”。

2005年,当地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自愿把土地集中到新成立的战旗土地股份合作社。随后,该村引进年产值上亿元的成都榕珍菌业公司、第五季妈妈农庄等一批项目,并辐射周边几个村,建成了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战旗村村民“摇身一变”,既是土地股民,又是企业股东,还是产业工人。截至目前,全村集体资产高达46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高出全区水平1993元。

四川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所在地。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四川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50个县启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万个、家庭农场7006个。

2017年初,四川省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试行意见》,旨在破解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长期虚置问题,建立发展现代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随后,省财政厅、省委农工委明确,在资金支持上,每年安排5亿元。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发展,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等提出了要求。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内江市委主委柳慧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工作仍是“短板”,必须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把中央、省委的要求部署化作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而战旗村采用集体经济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说,接下来,战旗村还将盘活文化大院、满江红豆瓣厂等集体资产,建设集生产、经营、体验、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乡村十八坊”。

□本报记者 刘奕锋

新闻推荐

蒲江县“人生如茶”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显成效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秦怡)去年以来,蒲江县依托茶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围绕传统文化“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深度挖掘“茶礼”文化,对成佳镇“人生如茶”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进行提档...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