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医改“成都经验”获国家卫计委肯定 我市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健康城市

成都日报 2017-08-30 02:33 大字

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

截至目前,在代表卫生计生综合水平的“三大健康指标”中,成都市人均预期寿命79.33岁,较“十二五”初提高了2.31岁;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高龄孕产妇增多的前提下,婴儿、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保持在3.49‰、9.15/10万的低位水平;在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中,医疗卫生持续名列第2位。

注重把医疗关口从治疗前移到预防,将医疗资源配置和投入持续向公共卫生、母婴健康、医养结合等覆盖,启动“健康细胞”工程,医疗改革的“成都经验”获得国家卫计委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数据仅是成都这座城市共治健康、共享健康的缩影。今日,成都市卫生与健康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成都市正朝着全国一流的健康城市稳步迈进。

实施“十大行动”

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省市党代会及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多方论证,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健康城市行动计划》,拟实施医疗资源优化、健康城市建设、医疗卫生国际化、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深化、基层能力提升、全民预防保健、计生服务关爱、卫计人才倍增、健康服务业发展等“十大行动”计划、30条具体措施,把成都市建成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城市、健康丝路重要节点城市、健康服务业标杆城市,推动成都市加快成为全国一流的健康城市。

规划策略分区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综合考虑未来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等,启动修订了《成都市区域卫生规划》《成都市卫生计生“中优”行动计划》等规划,调整卫生资源布局,把全域医疗资源规划成“优化整合区、调整完善区、重点建设区”三个策略分区。

“中优”区域进行医疗机构优化整合,抓好科技项目和重点专科建设,优质量、优服务;“西控、北改”区域加快调整完善,抓好基层能力提升;“南拓、东进”区域实施重点建设,增加大型综合医院,让新区成为优质医疗资源富集区。

医改“成都经验”

获国家卫计委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作为建设健康城市的核心举措之一,实施医改与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去年,成都市积极推进市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各项工作,破除“以药补医”,让医疗费用成为老百姓心里的“明白账”,医联体实现100%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超90%。

今年,持续推动医改各项工作,市属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组建起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74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至7月,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182支,共签约682.90万人、签约服务率44.14%,其中重点人群321.84万人、签约服务率74.07%。

7月20日至21日,国家卫计委、国务院医改办组织专家和全国30多家媒体记者来到成都,对四川省医改进展和成果进行考察和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面向全国推广建设经验。

编制健康标准

启动“健康细胞”工程

在连续23年保持全国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去年底,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城市。随即,成都市全面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出台《落实健康成都战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启动健康社区、健康单元等“健康细胞”工程,编制了健康街道(镇乡)、健康社区(村)、健康单位、健康家庭标准,筑牢健康城市基础。今年,成都新增都江堰市、彭州市两个“国家卫生城市”和 15个“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

7月27日至28日,全国爱卫办召开了全国卫生城镇和健康城市工作经验交流及健康城市研讨会。会上,成都市就“积极引导社会共治·全力建设健康村镇”作交流发言,展现成都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优异表现。

建“院士工作站”

提升中医药人才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

健康城市有一个明确的标志,即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对此,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到的优势。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设有一条中医药文化长廊,为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了直观载体;启动中医药文化进幼儿园活动,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权威推出“成都市名中医/中医馆寻诊地图”,中医馆、名中医实现一键“导航”……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宣传,成都市亮点纷呈。

为有效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成都市不断采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和健康服务业联动发展,例如,通过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提升成都市中医药人才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

亮点展示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

点位: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武侯区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腾全科医生团队的团队长徐霈,经常要带领成员下社区巡诊,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居民做健康讲座。

该中心下设一个龙爪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以核心团队、支持团队、辅助团队“铁三角”家庭医生团队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主动、连续、全程、综合医疗保健服务。

签约市民除了享有无偿服务和有偿定制服务外,中心先后与成都市三六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三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对口辅导和双向转诊关系,定期有上级医院专家“下沉”中心坐诊、开展健康讲座和提供健康咨询,遇有危急重症患者,可通过双向转诊平台第一时间向上级转诊。

关键词:分级诊疗

点位:市三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

蒲江县人民医院是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托管的一家县级医院,蒲江也是成都市医联体建设区域试点县。不仅是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更在此基础上实施“管理一体化”。例如,为了保障转诊绿色通道的畅通,作为医联体牵头单位的市三医院创建了24小时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的协调中转平台,每天给医联体内部预留320个号源,保证上转的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在蒲江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通过“互联网+医联体”实现了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打破时间和空间的信息壁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分级诊疗。

从全面托管到成立医联体,短短几年时间,原本“舍近求远”看病的城乡患者纷纷“回流”,县域内就诊率高达93.06%,实现了“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并且通过医联体建设,实现了健康管理全覆盖。

关键词:健康服务业

点位:成都医学城(温江)

成都医学城(温江)分成A、B两区发展。A区主要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制造,打造西南最大的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聚集区;B区重点瞄准创新药研发、精准医疗和特色化高端医疗服务,打造医学医疗技术转化中心和全国知名的医疗服务目的地,正加紧建设以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发展为特征的产业生态圈。

下一步,将围绕“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以构建专业化产业生态圈为着力点,加快园区产业链垂直整合,全力推进成都医学城建设,联手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建设国际医学院,与美国联合医疗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共同在远程会诊、国外进修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本报记者 王静宇 市卫计委供图

新闻推荐

成都猕猴桃节开幕

本报讯(记者吴平)8月26日,2017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第十届成都猕猴桃节开幕式在蒲江县举行,杨欣的“花田家庭农场”等荣获2017“蒲江猕猴桃最美果园”,曾省祥等荣获“蒲江猕猴桃十佳经纪人...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