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旗村做邻居 发展却曾有“代差”“火花”是如何“点亮”的

成都日报 2022-02-17 02:56 大字

火花村乡村旅游“颜值”不断提升

火花村的农家小院

锦江绿道两侧,成片的梨树、水蜜桃树一眼望不到头,乘着春风悄悄吐着新芽;村道旁,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和新移栽的桃树、樱花树夹道列队;林盘间,掩映着一栋栋新式川西民居……

昨日,记者来到郫都区唐昌镇火花村,这个曾经与隔壁战旗村有明显发展“代差”的乡村,近两年在汲取战旗村的经验做法后发展迅速,呈现的蓬勃发展景象让人眼前一亮,“过段时间,气温高了,你们再来火花村,将看到一派姹紫嫣红,我们村也将迎来第一波赏花经济!”火花村党委书记易奉阳和同事们正在绿道驿站忙着,他打算引进三辆小火车,让游客通过锦江绿道畅游相邻的火花村、战旗村与金星村,赏花观景之余还能看到乡村振兴的新成果。

“走在前列、走好示范”,战旗村如同火车头一步步带领隔壁乡村走向振兴,又如同火炬一步步“点亮”着“火花村们”。

路灯亮了

点亮村民回家的路

也点亮乡村振兴的信心

火花村位于唐昌镇西北面,与赫赫有名的战旗村是最为亲密的“邻居”村。

2019年4月,通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后备干部选拔,有着9年战旗村工作经验的易奉阳,担任星罗村党总支书记,一年后,又来到火花村任村党委书记。

初到火花村,易奉阳发现,火花村虽然与战旗村是隔壁邻居,但是在产业发展和村民的思想观念等方面,仍然有不小的“代差”。

“要做实事就先得聚民心,先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易奉阳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从村民最急迫的事情做起:解决路灯问题。

公服资金明显有缺口,不够的钱从哪里来?凡事党员干部带头,是战旗村的优良传统。易奉阳带头捐款,又发动火花村“两委”、党小组长和党员,以及驻村企业积极捐款,“一百元不嫌少,一万元不嫌多”,大家慷慨解囊,筹集资金3万元,再加上郫都区人大专项资助2万元,率先为火花村连接战旗村的村道安装了100多盏路灯,村里的大道突然亮堂了,群众更有干劲更有信心了。

随后,由火花村党委牵头,与战云路、驾校路、振兴路的沿线爱心团队结对共建,通过党员、群众齐动手,开展“振兴乡村、点亮火花”活动,两年内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500余盏,目前已实现全村主要道路路灯全覆盖。

“除了安装路灯之外,我们还开展了‘我为火花种棵树’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耕地、美化道路环境,另一方面是缓解火花村苗木积压的问题。”易奉阳向记者介绍路边的树苗品种,“这些是桃花,我们发动全村的党员群众,主动认领树苗,栽种在全村主要道路旁,预计在今年春天就会呈现出十里桃花的美景。”

项目引来了

借鉴战旗村

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集体经济

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乡村振兴工作由“要我振兴”变成“我要振兴”,易奉阳又将战旗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经验做法引入到火花村。

通过拆院并院,村里的两块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获得资金2000多万元,实现了土地由“资源”向“资本”的转化,村集体经济陡然壮大,村里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产业一下子有了底气。

塔吊高耸、工人忙碌其间。来到沙西线旁的一处建筑工地,易奉阳告诉记者,这是“西蜀竹林”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该项目将打造集太极书画文化、民宿度假、餐饮娱乐、农业种养、田园观光、运动康养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火花村地处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发展的同时也要生态保护先行。”易奉阳说,火花村的路子就是促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实现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资本资源的有效结合。

在成功引进西蜀竹林、翠筠潺苑等重大文旅项目的同时,火花村还引入成都一家餐饮企业,实施土地流转,种植了240亩水蜜桃、柑橘、李子等水果,在锦江绿道旁初步建成了农业示范园,为火花村的乡村旅游增添了颜值和内涵。“这些项目建成后,都将成为战旗AAA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战旗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村民回来了

看好旅游前景

众多村民返乡做餐饮开民宿

看到发展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在外打工10多年的村民周艳回到村里搞起了特色餐饮。记者来到她家时,她正忙着招呼客人,偌大的院坝内坐了七八桌游客。

“2007年我就离开火花村外出打工,干餐饮都十多年了,现在年纪大了,家里老人孩子也需要照顾,加上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和老公去年就回火花村开了这个农家小苑。”周艳告诉记者,这个农家特色餐馆由自家宅基地改建而成,总投入20多万元,位于火花村村口的主路上,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虽说正式经营不到半年,但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流量。

来到火花村13组,一座新中式青瓦白墙的二层小楼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门口的木匾上写着“木文居”三字,推门进入,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院以及精美雅致的房间令人连连称赞。

“这个民宿是在自家宅基地上改建的,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嘛,就想着搞搞民宿。”为我们做导游的村民闵德树,是房主的哥哥。他介绍说,“我们五兄妹的住房都在这附近,我家小妹闵慧响应村里的号召,想着村里各种条件越来越好了,过来旅游的人肯定越来越多,就花了200多万元来装修这个民宿,我们预计8、9月左右就开始营业。”

闵慧的民宿并不孤单,在村“两委”的鼓励下,更多村民正在积极开办乡村民宿。与此同时,16组唐家院子正在完善集建地入市手续,预计本月完成挂牌入市。

积极导入战旗村的流量,与战旗村共同发展,如今的火花村,已处于乡村振兴战旗集成示范片区的核心区域,易奉阳信心十足地说,在未来发展中,火花村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向以战旗村为例的优秀乡村振兴案例学习,立足本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文旅”,“振兴乡村、点亮火花”。

姜晓禾 本报记者 赵一

实习记者 周滎鸿 图片由火花村提供

新闻推荐

市政协委员杨小卜: 5年提交140多份提案建议 今年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

老人希望地铁设置老年专座。而出行的适老化改造正是杨小卜今年关注的一个内容除了成都市、郫都区两级政协委员的身份...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