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城市的成都表达聚焦公共服务 高质量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华西都市报 2022-01-25 03:04 大字

幸福城市的成都表达 成都——绿意盎然的公园城市。

郫都区打造多元阅读空间,让市民阅读零距离。

玉林街道如今焕发新生。

成都人的幸福,是推窗见绿,步行十分钟就能逛公园;是市井生活里的烟火气,老旧院落焕发新生;是便捷交通,城市发展有速度有温度;是全龄友好,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9万亿元,跻身超大城市行列,经济稳中向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正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名片。

2021年,成都始终把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高质高效完成年度重点民生项目,让“幸福美好”成为过去这一年的关键词。

聚焦公共服务

建成一批可感可及重大项目

“作为从教20多年的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亲历着我们城市在教育、健康、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的变化。”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党委书记罗晓航提到,过去一年,她见证了幸福美好十大工程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深觉自豪与幸福。

过去一年,成都坚持人民至上,建成一批为民惠民可感可及重大项目。学校越来越多、学校越办越好、教师越来越强……这是成都交出的“高质量育人”答卷。

成都重点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和民生短板,市级年度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561亿元,全年完成1904亿元,超额完成22%;区(市)县滚动实施项目4344个,年度计划投资312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3433亿元,超额完成9.7%。

成都八医院党委书记陈芍过去一年对老年健康服务深有感触,“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城市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医疗养老供给能力较薄弱的问题。”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都市常住人口中有老年人376万,占比17.98%,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过实地调研,陈芍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幸福美好十大工程给医疗养老带来的实惠。成都作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以养老和医疗机构为支撑、以特色医养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新格局。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162张;建成279个儿童友好场景,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至5.5万个。

市民关注的其他民生重点项目也全面完成,成都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80所,新增学位10.39万个;新晋三甲医院15家,基本医保覆盖1875万人。

改造老旧小区313个

解决一批急难愁盼民生问题

成都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是典型的城市老社区,老旧院落多,老街老巷子多。这里保留了老成都城市生活的“烟火气”,却也难掩“斑驳感”。

近年来,成都实施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玉林重新焕发了新生。“我们社区就有多达32个老旧院落改造了基础设施,平整拓宽了道路,许多电线网管都下了地。”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党委书记杨金惠告诉记者,经过一番改造,玉林街道改头换面,“改造了城市的人居环境,更新了商业的形态品质,不变的是那份市井烟火和人间真情。”

过去一年,成都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重点聚焦城市通勤、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小区治理等市民关切问题,有效回应民生诉求,完成313个老旧小区改造。

如果说城市更新项目让玉林焕发了新生,那么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则拉近了社区与老百姓的距离。

老旧小区通常面临“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较多的问题,他们的衣食住行需求也逐渐成为社区工作的痛点。杨金惠告诉记者,社区通过组建“三支队伍”,开展高龄老人巡访,让老人们多了一份关爱,也多了一份照顾。

在成都,类似的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治理还有很多。成都大力推进24个示范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适老化、无障碍、停车等改造提升,提升小区宜居生活品质,还创新导入“信托制物业”,破解了居民小区物管服务的难题。成都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做法列入全国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便民交通出行体系,轨道交通市民平均通勤时长缩短两分钟,打通市域“断头路”48条。新增绿地1861公顷、绿道780公里,龙泉山增绿增景1.6万亩,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3天。

构建市民+专业+网络体系

多渠道察民情听民声

不断提升城市温度

一座幸福的城市,人人都可以发声,每个需求都会被看到。

过去一年,成都构建“市民+专业+网络”社会观察体系,多渠道察民情听民声,收集办理诉求近万件。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杨一帆是首批市民观察员之一,履职以来,他通过调研、问询、暗访,发现了成都在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儿童友好等方面为群众办好事的多个实例,也不断深化着对“幸福城市成都表达”的理解。

如何建设更幸福的成都,杨一帆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到,要更积极地看待老年人的作用,还要从儿童视角“1米高度看城市”,改造城市的方方面面,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同时拓展公共服务的数字共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精准性和可及性。

多渠道察民情听民声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平等参与城市建设的机会。去年4月,《成都市首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发布。截至目前,成都共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1000余条,促成合作金额420亿元。一个个项目场景的落地实现,给市民带来了越来越便捷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多元的活动场景、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体验。

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不断攀升的幸福城市温度质感,成为吸引人才的最佳指标。记者了解到,为构建“近悦远来”城市人才生态,成都推出引才聚才新场景、新产品3309个,新筹建人才公寓2万套,新增青年人才落户16万余人。

在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北京、广州、成都、苏州等城市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称号。截至目前,成都吸引新落户高知识高技能青年人才超过57万人,入选国家、省、市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788人、顶尖团队195个。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新闻推荐

成都郫都首例网约远程探视完成

本报讯(郫司宣全媒体记者郝飞)14日,成都市郫都区首例服刑人员家属通过12348法网预约探视监狱服刑人员,在犀浦司法所实现...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