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云桥圆根萝卜”!

四川农村日报 2022-01-11 05:59 大字

云桥村圆根萝卜种植基地。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金泉 杨都 文/图

岁末年初,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云桥村地标产品“云桥圆根萝卜”正是丰收时节。此时此刻,云桥村相继举办了萝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品鉴会、萝卜丰收节,萝卜盛事连连,振聋发聩地发出了“奔跑吧!萝卜!”的呼声。

这寓示着,萝卜种植历史悠久的云桥村,正积极应对制约产业发展的诸多短板,一改以往凭单一品种“春不老”圆根萝卜一打天下的格局,向着萝卜多品种、多业态、构筑萝卜全产业链的方向加速转型升级。

饱受根肿病的困扰

2021年12月27日,在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云桥村,四周的萝卜地尽收眼底,记者走近一看,白白胖胖的“云桥圆根萝卜”有的已经采收,有的还“藏”在土里。萝卜叶下,隐约可见萝卜微微露出的半圈嫩白。

云桥村五组农户杨帮发喜忧交加:喜的是,多年来,他种的萝卜产量高,平均亩产7000斤,田间均价0.8元/斤,亩产值五六千元轻轻松松;忧的是,他种的萝卜一直是一种名为“春不老”的圆根萝卜,最近四五年,萝卜的根长起了一坨坨的“瘤子”、患上了根肿病。萝卜不肯长了,轻则减产1/3,重则减产2/3。

原来,云桥村的萝卜种植历史悠久,一代代传承至今,家家户户都种“春不老”圆根萝卜。这种萝卜从11月中旬至次年2月底采收,以肉质致密、脆嫩多汁、回甜见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主要立足成都周边市场鲜销,一部分还远销北京、深圳、上海等地。2014年,云桥村所在区域生产的“云桥圆根萝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

贴上了“云桥圆根萝卜”的金字招牌,云桥村的萝卜是很好销的。但是,近年来,云桥村的萝卜产业却遇到诸多问题。云桥村党委副书记王恒说:“‘春不老’萝卜的根肿病,以前在我们这里很少,可近两年却特别严重,百分之八九十的萝卜都有根肿病。另外,我们的农户长期用的是自留种,在种子培育上把控不严,导致纯度下降。”

品种引领产业升级

“云桥圆根萝卜”的转机始自3年前。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经作中心专家团队听说云桥村是远近闻名的“萝卜窝”,就带着精心培育的萝卜新品种“蜀萝11号”到村里开展示范。

“我们合作社率先示范种植了几十亩,3年下来,效果太好了!”成都市郫都区云桥蔬菜专业合作社经理吴成兵高兴地说,“‘蜀萝11号’跟我们的\‘春不老’相比,一是光洁度、商品性好;二是亩产量平均可上万斤;三是能抗根肿病;四是生长期只有 70 多天,比‘春不老’短了20天以上,可提早到11月上旬上市;五是入口化渣、带甜味,收购价格比‘春不老’还高了0.1元/斤。”

王恒介绍,3年来,村里选择了8户大户示范,部分萝卜收购商也争相参与了示范,“蜀萝 11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今年以来,郫都区特色萝卜及圆根产业化应用与示范项目组(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参与)又为云桥村带来了25个萝卜新品种,有适合生食的水果萝卜、适合提取色素制作口红的“嫣红1号”萝卜、适合制作盆景的樱桃萝卜、适合开发芽苗菜的萝卜、还有叶用萝卜等5类品种,云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正在试种和观察。

2021年12月中旬,云桥村更是萝卜盛事连连:12日,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在村里举办了萝卜新品种现场观摩暨萝卜产品品鉴会,展示了一批新品种及萝卜干、萝卜籽油等加工产品;18日,村里则举办了第三届萝卜丰收节,通过拔萝卜比赛、萝卜宴等主题活动,发出了“奔跑吧!萝卜!”的产业发展呼声。

“我们村的产业就是围绕着萝卜转,但从来不晓得萝卜竟能搞出这么多花样!就拿村里今年试种的樱桃萝卜来说,我们就制作了几百盆盆景,在萝卜节上进行了展销,效果还不错。”王恒说,“未来3-5年,村里将大力推广萝卜新品种,弥补‘春不老’的短板,拉长上市周期,并考虑开发萝卜盆景、萝卜芽苗菜、萝卜籽油、萝卜色素口红,延长产业链条。”

不过,王恒也表示,村里还是想在推广新品种、丰富业态的同时,尽力保住“春不老”这个地道的品种,这需要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及攻克根肿病。

“对于‘春不老’萝卜的根肿病问题,我们团队现已筛选到抗根肿病的萝卜材料,正在培育抗根肿病的萝卜品种,预计3至5年内就可培育出抗根肿病的‘春不老’。”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经作中心研究员冉茂林说,“至于云桥村‘春不老’品种不纯的问题,唯有依托公司、企业和科研单位定向定点供种才能解决。因为,萝卜是十字花科作物,全靠蜜蜂授粉,难免授进了杂七杂八的花粉,农户若自留种始终会品种不纯。”

冉茂林认为,诸多优质品种与“云桥圆根萝卜”地标相结合、鲜销与加工相结合、萝卜与旅游相结合,将是云桥村转型升级的方向。

新闻推荐

冬至的“暖心礼物”

家庭与生活报讯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成都气温骤降,然而在四川工商学院校园里却呈现出暖心的一幕。据悉,郫...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