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字经济发展植入法治芯片

四川法制报 2021-11-02 00:59 大字

成都市郫都区法院参加区块链产业博览会现场 郫都区法院供图许世强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记者近日从成都市郫都区法院获悉,该院依托2018年在郫都区法院挂牌成立的西部首个互联网法庭,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机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充分运用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现代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体系,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变革,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智慧司法新模式,以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发展。

今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视察郫都区法院互联网法庭时对此予以充分肯定,认为郫都区法院在应用现代技术于在线立案、庭审方面有很多探索和创新,在服务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聚焦三大集成

建立一体化在线诉讼平台

“我们针对互联网虚拟性和跨域性导致的解纷成本高、诉讼流程长的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链接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性,建立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功能集成的一体化在线诉讼平台。”成都市郫都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系统集成,在线场景便捷化。加强移动微法院、智慧庭审APP、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内网办案系统与电子诉讼平台的有效对接,一方面当事人不再需要登录多个系统,所有诉讼事务在统一的电子诉讼平台上即可在线办理,满足部分当事人全流程在线办理诉讼事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当事人也可选择多个系统办理诉讼事务,满足部分当事人线上线下任意切换的需求。

数据集成,数据交互实时化。一方面,打通内外网数据壁垒,外网录入的诉讼材料可同步储存到内网系统;网络开庭可同步调用内网储存的案卷材料;网络开庭音视频资料可同步存储到内网;电子送达的诉讼材料直接从内网生成一键摆渡到外网进行送达,不需要登录多个系统。另一方面,打通法院内外数据壁垒,依托通讯运营商海量用户数据,建立智能送达系统,自动检索当事人有效手机号码,并自动通过电话、弹屏短信,实现诉讼信息精准送达,有效解决互联网案件送达难问题,已修复失联人员信息142条,完成送达105次;加强与公证处数据对接,与成都公证处、蜀都公证处等建立公证证据在线提交和核验机制,已在线提交和核验公证书102份。

功能集成,在线诉讼体系化。电子诉讼平台具备在线起诉、立案、咨询、缴费、调解、证据交换、开庭、申请执行等全部诉讼功能,既能实现从立案到审理、从举证到质证、从开庭到调解、从判决到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又能实现部分事务线上办理、部分事务线下办理,形成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的在线诉讼体系。立案环节新增外籍人士身份认证和信息录入功能,支持外籍人士在线进行身份认证、立案信息录入和在线签名,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涉外案件审理需要。举证环节新增智能举证模块,系统引导当事人根据审理要素分类整理上传证据,对无争议证据简化举证,对争议证据重点举证,当事人和法官可在证据上标注,快速聚焦争议焦点,提高举证质证效率,使举证质证条理清楚、逻辑清晰。今年1至3月,在线立案2270件,在线立案率50.47%;在线开庭619件,在线庭审率33.71%。

聚焦三大场景

打造多元化区块链应用场景

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信、不可逆、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将区块链技术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聚焦电子证据、执行和解、智能合约三大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区块链+司法新模式,让司法更精准,以精准司法推动数字正义。

建立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革新取证存证方式。率先在西部建立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运行以来,在解决电子诉讼中电子证据取证、存证成本高,效率低,司法审查认定难度大等问题方面成效明显,入选最高法《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应用参考典型案例。加强与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和科技影视文创产业功能区的对接,邀请相关双创企业、文创企业和行业协会加入司法区块链,在线完成从创作到维权所有内容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和全节点见证,有效解决作者身份确定难、作品形成时间及内容固定难和侵权证据取证难等问题,已存证2万多条,其中,450余件著作权纠纷案件实现区块链存证核验,诉前化解320件。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首个《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在首届国际链博会、成都数交会等大型展览会上交流展示。郫都区法院审理的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运用司法区块链平台确认电子证据效力,该案入选2020年成都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建立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深化网络诉源治理。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基于预定条件或时间触发、不可篡改、自动执行的特点,将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等格式化合同部署到智能合约系统,记录金融借款行为签约、履约全过程,实现合约自动履行、履行不能自动立案、智能调解、智慧审判和自动执行,有效提高履行效率,高效处理违约行为,减少合同履行争议,从源头上减少纠纷数量,构建网络时代“全程自动留痕,所有节点可溯”网络行为治理体系,开启网络时代诉源治理新模式。目前,系统签约互联网金融合同10件。

建立区块链生道执行平台,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生道执行平台着眼技术信任解决执行僵局,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查封冻结中解放出来,用将来的经营收入偿还债务,实现多方共赢。平台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企业信用报告,智能评估企业发展前景;其次将和解协议上链,通过法院、企业、申请执行人和第三方协作,动态监管企业经营状况;最后通过放缓、分批、逐步执行的方式管控企业的财产,实现失信企业复工复产自救和债权人利益得到维护的多赢局面。近期,利用该系统成功促使一家经营苗木生意的企业与众多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企业已用经营收入偿还债务6万元。

聚焦三大治理

搭建智能化多元解纷平台

郫都区法院顺应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ODR低成本、高效率、便捷性和灵活性等优势,聚焦源头治理、协同治理、智慧治理三大治理,搭建智能化多元解纷平台,推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

据了解,该院加强与文创行业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对接,引导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段江领衔的像素蜜蜂摄影作品区块链平台和新网银行互联网金融借款平台接入司法区块链证据平台,实现对文创作品创作到维权和金融借款合同签约到履行的全流程记录和全节点见证,有效避免文创作品权属争议和金融借款合同履行争议,从源头上减少纠纷数量。目前,已产生文创作品创作、发表、侵权等内容的存证1.5万余条。

该院创立集综合服务平台、法治大数据发布平台和在线纠纷调解平台于一体的“法创e空间”,构建多方参与的网络治理协作机制,引入5名互联网行业协会和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调解员对互联网纠纷进行在线调解,调解成功的在线进行司法确认。今年1至3月,调解互联网纠纷235件,调解成功175件,司法确认22件。

该院与四川大学教授王竹领衔的“智慧法治”超前部署学科合作,引入5类常发纠纷的要素式调解辅助系统,精准提取审理要素,智能定位争议焦点,精确推送类案和相关法条,辅助调解员确定调解方案,固定无争议事实,自动生成调解笔录和调解书。今年1至3月,应用该系统辅助调解650件,调解成功480件,确定无争议事实520件。

聚焦三大环节

探索体系化在线诉讼规则

“聚焦电子诉讼流程、庭审和证据三大核心环节,着眼电子诉讼规则的合法性、技术性和创新性,研究制定《电子诉讼规程》《电子诉讼庭审规范》《民事诉讼证据电子化提交指引》《电子证据司法审查规则》等5个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体系完备、操作性强的规则体系。”该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强化调研论证,确保合法性。该院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法学院建立院校合作机制,联合召开 3次电子诉讼规则专家论证会。联合成立“电子诉讼规则调研课题组”,成功申报全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14余万字的课题成果被评为全省优秀调研成果,针对电子证据、在线审理、在线调解等重难点问题撰写调研文章13篇,获得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等15个国家级、省级奖项,为制定电子诉讼规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规范技术应用,突出技术性。法院针对在线庭审技术依赖性强的特点,庭前设置技术测试环节,确保设备和网络达到在线开庭要求;庭审中专门设置庭审技术辅助人员,协助法官和当事人解决技术问题。针对电子证据易篡改、易灭失、难恢复的技术特性,鼓励和引导当事人通过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对证据进行固定、留存、收集和提取,弥补仅靠公证程序认定电子证据的不足,提升电子证据的证据效力。制定电子证据司法审查规则,对电子证据审查认定的对象、内容和方式进行了规范。

引领模式革新,着眼创新性。该院设立在线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当事人通过电子诉讼平台同步异步举证质证,庭前确定案件审理焦点,提高纠纷处理效率,今年1至3月,150件案件开庭前化解。在线庭审以全程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书记员不参与庭审记录。关于庭审纪律,除线下庭审的一般规定外,针对在线庭审特点,特别规定不能故意脱离庭审画面,不能让无关人员在庭审现场讨论和提供庭审建议;中途故意脱离庭审视频画面的,视为中途退庭。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除传统处罚外,还规定可强行关闭音视频功能。

成都市郫都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视察郫都区法院互联网法庭时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完善符合互联网审判规律的新型技术平台和新型诉讼、裁判、治理规则,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互联网产业植入“法治芯片”。

新闻推荐

亮出“天际线” 持续优化户外招牌设施品质城市“门面”成风景

工作人员拆除户外招牌“这招牌拆了,视野一下就开阔了。”发现曾经矗立在锦江文化中心屋顶一块杂乱无章的广告牌不见了“踪...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