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袁老遗愿 告慰“斤斤计较”的他

四川日报 2021-05-23 06:34 大字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科技人员表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5月22日,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内,已经返青的水稻迎风摇摆。水稻田的尽头,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里,一脸悲伤的工作人员忙着布置吊唁的灵堂。不过,在科学园科技人员眼中,完成袁老的遗愿,更是对他最好的悼念。

追忆袁老 涉及产量问题,一个小数点都要计较

科技馆内,不时有科技人员、市民前来吊唁、缅怀袁老。“他是个很务实的人。”提起袁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刘金涛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掉。她记得,2019年夏天,她和同事去湖南长沙汇报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筹备事宜,袁老总是“斤斤计较”。比如,提到水稻的亩产量问题,袁老总是把计算器按得啪啪作响;提到科技馆的布置,袁老总是琢磨每一张照片的摆放。

“下了飞机就直奔田里。”有年轻的科技人员记得,袁老对人对自己的生活都很随意,但对工作却极其严谨,“涉及到产量问题,他一个小数点都要计较。”

正在外地参加培训活动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记得,袁老到目前一共来了成都分中心三次,每次来都要坚持下田。不管天气有多炎热,或者雨下得多大,戴顶草帽或撑把雨伞就去了。

继续攻关 第三代杂交稻,力争每公顷产量达18吨

“袁老曾多次谈过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说到一半,刘金涛哽咽了,“袁老是一个为了杂交水稻付出一切的人。”

自2005年成立以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一直在为实现禾下乘凉梦而努力。2011年,这里创造了亩产980.6公斤的当时全国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2012年,这里选育了四川首个两系杂交稻,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去年,成都分中心启动第三代杂交稻超高产攻关工作,力争每公顷产量达18吨。去年,这项攻关示范已在凉山州德昌县正式开始。

“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心已向东南亚等地输出杂交水稻技术。”刘金涛表示,他们一定会继续攻关,把亩产提上去,把技术推广出去。

新闻推荐

全国顶级剑客相约幸福成都 江苏名将傅颖:比赛场馆非常国际化

“相约幸福成都”2020-2021赛季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暨十四运预赛第二站,21日在成都市郫都区击剑场馆中心开战。本次赛事...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