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口老龄化”,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即将发布养老趋向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 不必过度焦虑
在窗前眺望的老人。 摄影 钟任
■记者调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即将公布。人口普查十年一次,这是2010年以来,国家再次展现人口家底。业内人士表示,这次人口普查将聚焦“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事实上,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养老成为每个家庭绕不开的话题。
金融投资报记者持续关注养老产业,此前《7亿养老项目暴雷背后:2.5亿人无处安放的养老焦虑 》、《养老现状调查:社区养老成趋势,但资本风口还被困境围堵 》两篇专题报道,分别对养老市场金融产品乱象、养老市场现状进入深入调查,获得各方高度关注。
那么,面对2.54亿人的60岁老龄人口,未来养老行业将如何发展?对此,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蔺的答案是: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
■ 本报记者 陈美 梅婧
智能化:四川打造60个智慧养老社区
四川,作为西部人口大省,截至2018年底,四川65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1182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4.17%,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养老产业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几乎所有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人士皆如是表示。
“养老产业智能化的标志是智慧养老,包括各种适老智能装备产业。比如,刚退休的老人想自驾游,可选择智能驾驶模式;年龄大一些的老人,有‘助行机器人’、‘智能轮椅’等辅助。”关注智能装备的创投人士王宏坦言:“传统养老是人力密集型行业,未来则是‘科技+互联网+养老’。”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赞同。他认为,智慧养老还需要和老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相匹配。
“比如厨房,可以做一些智能化器具或家居设计,方便老年人做饭及饮食。另外,智能化设备应用也应与社区管理结合,包括设备的使用维修等,甚至可以提供租赁服务。这些服务物业都能覆盖。”严跃进建议。
金融投资报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了解到,2020年,四川试点建设了60个智慧养老社区,预计今年内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今年2月,记者在四川省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四川将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枢纽,通过智能化、嵌入式,有效利用周边适老资源、生活配套资源,重点打造“15”分钟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
那么,未来的智慧型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将是什么样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小区的老年活动室主要提供棋牌等传统娱乐,“未来可借助科技手段,对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或设施进行智能升级,如远程监护、生理监测等,提升养老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程度。”
在刘璐看来,信息时代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令便捷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可能。“比如现在在药店就可以和医生远程视频连线,医生可在线问诊和开药,大幅提高了居民获得医疗服务的便利性,老人也不需要专门跑一趟医院。”
专业化:培养护理、康复器械技术人才
养老服务的核心是专业化。随着行业发展,养老,不仅仅是提供护理,其工种将越来越细化,技能也将越来越多元,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准要求亦越来越高。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服务人才缺乏、专业程度不高依然是养老产业中的短板。
一直关注养老行业的侯蔺认为:“目前养老行业的核心问题在于人才流失,尤其是专业护理及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人才较为缺乏。”
据侯蔺介绍,其团队在调研时发现,从业5年以上的养老服务人才占比仅1%,多数来自家政业,且年龄基本都在40岁以上。而且,收入低,很多服务人员月工资在2000元-3000元之间,低于成都平均收入水平。另外,智能化还未大规模普及,以纯人工服务为主,年轻人大多难以适应。
对此,一位养老产业投资人士表示,养老人才服务除了基础老年学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应急处置、良好沟通等诸多能力。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一些公司面向市场及养老机构提供专业人才服务。在成都成华区双桥子街道新鸿南路的一家养老服务公司工作的小赵,向记者展示了技能等级证书。
“现在很多老人不想去医院,我们护理人员符合养老服务技能等级要求,能够在上门帮老人插管、换药。同时,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也比较多元,既有护士学校刚毕业的持证人员,也有在医院做了多年护工的、有实战经验的人员。”小赵说。
与此同时,一些定位高端的养老机构亦提前布局专业人才服务队伍。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成华区龙湖椿山万树·成都梵城颐年公寓发现,这里不仅配备了专门的医疗诊所,提供中西医医疗问诊,还有单独的康复训练室,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医护服务。
“这里有画画、声乐、舞蹈等不同功能室,还有好几个花园,喝茶、慢跑都行。最满意的是定制医护体系。我有高血压冠心病,护士对我实行慢病管理实时监控身体状况,还灵活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很专业很贴心。”81岁的王婆婆十分感慨。
“四川省近年很重视人才建设。毕竟养老是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以及后期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在内的综合性健康服务,同时还要兼顾个性化、品质化的精神需求。所以,专业化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侯蔺表示。
“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大力实施“百千万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了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了全省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化:全社会参与 探索多元养老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社会化养老呼声也越来越高。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日本礼爱、荷兰博祖客等一批外资养老企业落户四川,中法合作成都国际智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项目落地成都,泰康、远洋、龙湖、川投等一批大型企业布局四川养老服务,初步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同时,各社会力量也加入到养老服务中。以志愿者服务为例,除了社区服务志愿者、医学院学生志愿者外,还有来自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
“通常情况下,来自社区和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会帮助老人打扫房间、理发,甚至一起唱歌,激发老人共鸣;来自医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向老人讲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家庭防护知识,发挥自身特长。”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表示。
上述养老产业投资人士认为:“衰老的身心特征会伴随志愿服务的全过程,不仅是起床、穿衣、如厕等,在教老人唱歌、练书法时,也可能遇到突发状况。因此,基础的安全防范、应急处置、适老化设备使用等专业知识,是养老志愿者应该掌握的。”
在此背景下,四川正在加快构建1+N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体系,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第三方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机制,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信息公开。
此外,目前一些地区及老人亦在探索适应不同个体的多元化社会养老模式,比如近些年出现的互助养老、抱团养老、旅居养老等。
如成都郫都区的“时间银行”模式。志愿者在线上接到老人的需求订单,为下单老人提供对应服务,再将服务记录上传至平台储存志愿时长,将来在自己需要时便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互助养老新模式。还有老人自发组织合宿养老,即选择一套别墅或大房子住在一起,互相照顾养老。一些经济条件良好、身体健康的老人,则倾向于跨地域的旅居养老,即像候鸟一样,冬天去温暖舒适的南方过冬,夏天到清凉宜人的北方避暑,是以旅居游览为特色的养老方式。
在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中的老年人看来,退休养老是新一轮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开始。随着科技的进步,政策助力,如今已有更多智能化社区,更便捷的服务,更智慧的生活产品……这些变化叠加起来,就成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最牵挂的事:让爸妈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也是应对老龄化战略中最好的养老愿景。
新闻推荐
成都市郫都区探索优化基层医疗服务设备升级+医共体助力重症可以家门口看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正在为患者...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