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黄花岗的秦炳

广安日报 2021-03-21 00:47 大字

在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就读时的秦炳(资料图片)。

□陈杰杰

“呜呼!炳既视死如归,天亦卒从其愿,可谓求仁得仁,死而无憾矣。”这是1946年广安人张岷僧所撰《秦炳传》中对秦炳烈士的评价,后国民政府中央国史馆和广安县《民声日报》将该传予以刊用。救国救民、舍生取义成为秦炳烈士短暂人生的不懈追求。

秦炳,名昌恩,字燧生、炳烈。1883年2月出生于广安州龙台乡朝北里胡家坝(今广安区龙台乡旺盛村),父亲秦道忠精通医术,平时务农行医,悬壶济世,为人治病不计报酬,被乡邻称为秦长者。秦炳幼读私塾,稍长即拜师习武,渐知礼义明是非,少年英气勃发,不慕名利,常替人打抱不平,当地为非作歹之人多有收敛。秦炳自幼就有强烈的正义感,当听说清军入关后因推行“剃发令”在嘉定、扬州大量屠杀汉人时,他竟“眦裂发指,愤不欲生”,誓言“我为黄帝子孙,乃任满虏蹂躏乎”。亲戚蒋某病逝,其所书挽幛不用清廷年号,而用黄帝纪元,以示不承认清廷统治。春节之际,秦炳更是在家中贴起自己所撰的“大地龙蛇堪起舞,普天夷狄应伏诛”对联,这在清末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都是谋逆杀头的行为。

秦炳在家乡读完私塾后,进入广安州城蒲殿俊等人创办的紫金精舍学习,在这里他对旧社会制度的不满直接用行动表达了出来。晚清吏治腐败,苛捐杂税,催逼拷打,民不聊生。听说广安州盐务巡防营催收税捐常勒索民财、鱼肉百姓,为所欲为,秦炳决计寻机报复。一日新盐务官晚上外出看戏,秦炳邀约3位同学潜入盐务局驻地,砸碎窗户玻璃后离去。事后秦炳与同乡伍安全、杨森等人考入顺庆府联合中学就读。1906年,三人又一同考入川督锡良创办的四川陆军弁目队学习军事(次年,赵尔巽改校名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现存秦炳头戴军帽、身披黑色斗篷、双手撑剑、着新军军服的照片,就是在校期间所拍。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革命党人回国后逐渐向各省新军中渗透发展,以掌握和依靠新军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秦炳、伍安全、饶国梁、杨森等人在校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开始走上武力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民主革命道路。

1907年10月,秦炳与熊克武、佘英、谢奉琦等人在成都策划起义,欲在当年慈禧太后生日庆典时,用炸弹一举炸死齐集参加庆贺的四川总督等大小文武官员,待占领省会后号召各府州县响应,造成全省革命声势。后因川督突然改变朝贺地点,道路戒严,起义未得讯号而失败。1908年1月,秦炳又参与熊克武、佘英等人策划的叙府(宜宾)起义,联络号召各路会党积极准备,并策反衙门堂勇为内应,后因事机不密被告发,秦炳幸而及时撤离,才得以逃脱。同年,秦炳得知同乡伍安全在郫县高等小学堂任教席,又与俞培伦、彭家珍等前往密谋起事,行动败露后,伍安全在成都凤凰山就义,秦炳闻之仰天痛哭说“天不欲革命?奈何断我右臂”。由于革命党人名册被清廷获得,秦炳不敢就任军职,秘密回到广安,在石笋河场小学任教,与蔡醋平、王晓澄、何宗绪等人组织联络孝义会,发展同盟会员达200余人。1909年3月1日,秦炳约集熊克武、佘英、曾省斋等革命党人200余人进攻广安州署和汛署抢夺枪支弹药,战斗中秦炳随熊克武领队猛攻知州衙门,所向披靡,杀伤甚多,然因举事仓促,变故频发,革命力量势孤力单,起义最终失败。清廷发兵抄没秦炳家产,搜获其所著倡言革命的《天讨录》一书,并将其二弟秦昌治杀害。秦炳被清廷严令缉拿,于是经顺庆、成都、峨眉,走井研,又去荣昌与方冲、但懋辛等密谋嘉定(乐山)起义,后因清廷追捕严密,隐蔽于昆明新军之中。

1911年3月29日,秦炳得熊克武召约,转道缅甸、越南、香港,与同乡张百祥(另说张尚未赶至广州,起义已失败)、蔡醴平赶赴广州参加起义。按计划,黄兴率同志攻武库、督署,熊克武、秦炳等攻水师提督行台,以切断清兵联络。傍晚时分,秦炳陷入清军重围,他毫无惧色,愈战愈勇,弹尽援绝时不幸被飞弹击中左眼,瞬间鲜血迸发,壮烈牺牲,时年29岁,后合葬于黄花岗。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追赠秦炳为上将军,对其遗属予以优恤。1944年春,广安人民在秦炳的家乡附近创办了燧生中学(即今花桥中学),并将县城的三圣街命名为秦炳路以示纪念。

秦炳一生甘做革命军马前卒,先后参与谋划成都、泸州、叙府、广安、嘉定起义,革命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香港、广东等地,屡败屡战,然视死如归,终殉难广州,埋骨黄花岗,成为声震寰宇的七十二烈士之一,正所谓杀身成仁,死得其所,死而无憾矣。

新闻推荐

伍安全:为辛亥革命牺牲的广安第一人

□陈杰杰编者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为庆祝中国共...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