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智勇双全”的防疫“侦察兵” 记省先进工作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长罗水斌
罗水斌(左)和同事交流
罗水斌在做实验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疾控人的使命就是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冲锋在前。”32年来默然奋战在传染病检测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罗水斌,这样理解自己的工作和使命。
不管检测工作如何艰辛,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长罗水斌始终秉承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守阵地、把严关、出细活;传染病检测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他以精益求精和与时俱进的行事作风,勤钻研、善创新、求开拓,推动内江市疾控工作在传染病监测和防控领域跨上新台阶,并获得了四川省先进工作者荣誉。
◇本报记者丁洁文/图
勤于付出
身经百战的“螺丝钉”
12月8日,在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见到罗水斌时,他正忙着在仪器前分析数据,取下口罩,两颊边有两条深深的勒痕。对此,他笑着解释:“没关系,在之前的疫情防控期间,比现在更严重。”
参加过2003年非典、2004年“3·02”沱江水污染、2008年“5·12”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及2017年“6·1”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处置的罗水斌可谓身经百战。丰富的实战经验让他在今年1月15日参加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电视电话会后意识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会是一场硬仗。
按照技术指南相关要求,罗水斌随即展开编制防护服穿脱流程、实验室检测流程、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流程和实验室污染应急处置预案,以及完善技术记录格式、申请购买实验室必备品等工作,并对县(市、区)疾控中心和科室检验人员开展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生物安全培训,对科室人员穿脱防护服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进行强化训练。
1月21日,罗水斌带领市疾控中心检验队伍,连夜检测市中区送来的第一份疑似病例标本,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枪。接下来,他不断比对不同生产厂家试剂的检测效果,总结经验,优化检测流程,将检测时间缩短1小时,提升检测工作效率,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赢得时间。
随着疫情的发展,检验科每天要承担全市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标本量多,工作量大。罗水斌把检验人员分成两组,24小时轮流检测。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每一份检测结果他都要亲自到实验室查看,仔细审核检测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不放过一个细节,不错过一个疑点。
从事检测工作多年的罗水斌,本来就以严谨细致、爱“较真”著称,在非常时期,他变得更加严格。
检验科工作人员杨润告诉记者:“我们在实验室里做检测,他就在玻璃墙外的数据分析室盯着。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如何,样品收集、处理的消毒方法对不对,实验室操作台面、空气消毒、废弃物处置等环节是否规范,记录准不准确等等,他都密切关注着。”杨润说,罗水斌尽管没有在实验室里亲自操作,但他其实比在实验室里还要累。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是诊断确诊病例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每一份样本检测结果都影响着全市疫情判定和政府制定防控措施的决策。为了第一时间出具检测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大家都在抢时间,与新冠病毒赛跑。
很多时候,县(市、区)疾控中心晚上11点左右才将样品送达实验室,第二天深夜两点多才能出检测结果,罗水斌坚持亲力亲为,每一份样本都要了解,尤其是对于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他更是要审核签字,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就这样超负荷运转持续了20多天。
“头套不敢取,乱蓬蓬的一团;口罩不能摘,勒痕压了一条又一条;和衣而眠,睡得也很浅……”说起那段时间的罗水斌,杨润用了“有些矛盾”的形容:他面容憔悴,精神头却十足,活路一来,跟打了“鸡血”似的随时可以亢奋起来……
作为市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专家组成员,罗水斌肩负着对医院和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的检验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生物安全培训的责任,还要抽出时间对内江市医院和各县(市、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实验室生物安全、负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改造等方面进行技术督导。
辗转各地,从事着繁杂的工作,罗水斌毫无怨言:“我是一名老党员,抗击疫情共产党员应当冲锋在前,甘当一颗‘螺丝钉’,疫情不退,我就坚守到底!”
精于钻研
检测能力的“助推者”
12月8日,因为成都郫都区出现新的确诊病例,内江市的疫情防控相关各方面也积极响应。整个采访过程,罗水斌的电话几乎没有停下来过——不是医院的检验部门咨询技术问题,就是县区疾控部门寻求帮助,忙得不可开交。
传染病检测这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守护百姓健康最基础的屏障。罗水斌参与了一次次的战斗,也见证了一场场技术革新。
在2004年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了尽快得到检测结果,罗水斌在实验室坐了大半天,全程手动操作一台落后的设备,一场检测下来,脖子僵了,手臂麻了,腰都快不能直立了。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内江出现。彼时,实验室刚启用分子生物检测设备和技术,罗水斌和同事通宵达旦工作,时常干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下班,对1000多份样本进行检测,做了近两个星期。
实验室的工作枯燥又乏味,却阻止不了罗水斌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的步伐。几年来,他负责的《内江市HIV/AIDS患者来源及CD4+/CD8+、Th17/Treg免疫水平研究》项目于2018年获四川省卫计委科研立项,目前正在有序开展研究;积极参与“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云南及周边省市区传染病病原谱和流行规律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疾控性艾中心开展《HIV耐药性研究》;参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合作的《内江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项目中的论文现已在SCI上发表。
近年来,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一批三级甲等疾控机构,201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活饮用水106项指标检测工作。现在,内江市疾控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沙门氏菌监测网络实验室、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全国碘缺乏病监测网络实验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实验室、四川省麻疹风疹监测网络实验室、四川省乙脑监测网络实验室、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结核病耐多药敏实验室、食源性疾病省级检测实验室和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测分中心。
“传统的检测仪器出结果不仅周期长,而且一次只能检测其中的30多项。现在,最快两分钟就能出结果,并且可以分析106个项目。”罗水斌介绍说。
甘于奉献
照顾后辈的“幕后者”
采访到一半,罗水斌被一个电话安排去召开紧急会议,采访不得不暂停。
办公室里,对于罗水斌的讨论却火热展开。
2016年,检验科周艳刚参加工作,罗水斌的严谨细致,给她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那一次是做禽流感核酸检测,样本量大、任务重,一天至少要做七八十份。因为当天的实验环境不太好,周艳感觉心浮气躁,想要急于得到结果,在没有判断好的情况下,检验报告分析得有些不妥。看到结果,罗水斌并没有对周艳进行过多责备,而是陪着她重新回到实验室,亲自指导她再分析了一遍。
“‘实验结果关系重大,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作为检测人员,必须把质量摆在第一位’,这句话,我至今都记得。”周艳说,从那时起,她心怀敬畏,对实验过程全程把控质量关,不再应付了事。
杨润参与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在他的记忆里,从1月中旬到3月中旬,罗水斌就没日没夜地带着大家奋战。“高峰期,每天200多份样本检测,一进去就是6个多小时,工作到凌晨四五点是常有的事。”到了六七月份,检验科开展对超市、农贸市场的冷冻食品、水产品等外环境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大夏天的穿着防护服,外头艳阳高照,衣服里已经是“倾盆大雨”,但罗水斌依然还是亲力亲为,“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而在生活上,罗水斌对科室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科室成员凡小荣告诉记者:“那时我和杨润搭档,做完检测出来饥肠辘辘,他(罗水斌)会在外头贴心地煮好鸡蛋、泡好泡面、热好牛奶让我们吃,而他自己却一个人到冰冷的数据室去分析数据、查看结果。”凡小荣说,疫情防控期间,罗水斌“妈妈式”的照顾,让她记忆深刻。
门被推开,罗水斌进来了,办公室又恢复了平静。
“这群娃儿也很辛苦,作为‘班长’,我要为他们服好务,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战斗’。”谈起先前大家“热议”的话题,罗水斌很是淡然。
他最想看到的是,作为疾控人,应坚守初心:责任面前有大义,荣誉面前懂取舍,困难面前要果敢,并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闻推荐
星夜奋战!21个“兄弟伙”驰援郫都□王晋朝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国平蒋君芳韦维疫情如军令!12月11日18时,成都市郫都...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