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亩甜糯玉米带来的观念之变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9-29 06:32 大字

陈东(右)在地里指导村民进行甜糯玉米种植。受访者供图

□唐梅 本报记者 罗敏

“这玉米颗粒饱满、又甜糯,明年我家也要种!”金秋九月,凉山州普格县特口乡特口村,贫困户伙补伍沙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喜获丰收,卖出了好价钱,引来当地群众羡慕不已,纷纷表示要加入甜糯玉米种植。从不愿种到争着种,群众观念的改变源于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的真情帮扶。

“输血”变“造血”

实施甜糯玉米帮扶项目

特口村海拔高、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受限,加之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农副产品匮乏,产业增收基本为零。

陈东是郫都区农业农村局派出的6名帮扶干部之一。通过走访,他了解到当地有种植玉米的传统,但因地理环境制约,玉米种植周期长、品质差、效益低。针对这一情况,陈东联合向阳乡、荞窝镇的冯登成、左华强等帮扶队员,于今年初开始实施甜糯玉米产业帮扶项目,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选定项目后,郫都区农业农村局随即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试种品种研究,并免费向特口村提供玉米种子和农业生产物资。帮扶专员组成6人专家小组,不定期研究种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试种意愿调查和宣传动员。“村民觉得,玉米能种出个啥,没人愿意试种。”陈东介绍说,经过一番寻找后,最后确定由建档立卡贫困户伙补伍沙家带头试种“澳甜糯75”“天贵糯932”两个玉米品种,共5亩。

用产量效益说话

树立科学种田观念

接下来,就是如何种的问题。陈东联合当地的农技人员,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特口村可以探索先期育苗的种植方式,改变传统的直接播种方式,可大大缩短作物生长周期、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出质量。帮扶专员的居住地距离育苗棚较远,他们每天要驱车近2小时才能到达。在60℃高温的大棚里,他们手把手指导伙补伍沙育苗、应对问题,帮助他快速掌握了育苗技术。

看到帮扶专员热火朝天地忙碌,许多村民并不理解,“我们这里种植玉米就是直接播到地里,从来没听说过还要育苗。玉米种出来就是喂家禽的,又不能卖钱,干嘛要这么费力……”面对不解,帮扶专员们深切感受到改变当地群众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性,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想要通过这个项目让群众逐步树立科学种田观念的决心。

开展育苗的第7天,大棚里的玉米种子开始出苗了,15天后就能移栽到大田,出苗率达90%以上,较传统直播方式出苗时间提前了40天,节约种子1/3以上。经过精心管理,伙补伍沙种植的甜糯玉米亩产达3000斤,按照市场平均价2.5元/斤计算,较传统种植每亩增收4000元以上。当地群众对帮扶专员竖起了大拇指,并开始转变观念,也愿意种植甜糯玉米了。

陈东表示,下一步帮扶干部们还将帮助村上建立种植合作社,除了种植甜糯玉米,还要发展50亩生姜产业帮扶项目,帮助村上、乡上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并协调与凉山州、成都市大型农贸市场、商超、企业等签订收购订单,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新闻推荐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 欧洲也能吃到正宗郫县豆瓣了

9月14日,在中德欧领导人峰会召开之际,欧盟方面宣布,中欧已经在会前正式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中国和欧盟两地各100种受到...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