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点亮乡村 千人夜游“非遗集市”

成都商报 2020-06-26 00:51 大字

非遗集市上的蜀绣文创作品附近村民带来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游客在非遗集市上选购丝织品

绢布、荷包等各类蜀绣、蜀锦制品,竹编、草编、泥塑、剪纸……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6月24日,成都市郫都区水隐桑田·绣里湖畔长廊上的非遗集市正式开园,引来千人夜游。当非遗文化从“高阁”走到暮色中的摊位上,让更多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此外,集市还带动周边的村民展示、销售自家的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农民增收,夜生活丰富,田园综合体真正与乡村、村民融合在一起。

非遗文化融入夜间经济

乡村夜晚也热闹

6月24日晚,水隐桑田·绣里的灯光又亮了起来,桑树成荫、流水潺潺,田园火锅飘香,表演嘉宾在湖中的一叶扁舟上轻轻哼唱。进入这片400亩的田园,植桑养蚕、缫丝纺线……纵横沟壑间都流淌着传承千年的古蜀文化。

当天晚上,筹备了两个月的非遗集市正式开园了,湖旁长廊上,一顶顶帐篷沿湖一字排开,帐篷下,绢布、荷包等各类蜀绣、蜀锦制品,竹编、草编、泥塑、剪纸……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这个耳环就是一个迷你版的蜀绣”,摊主王女士拿着一对耳环向记者展示,如同两块指甲盖大小的蜀绣上,桃花、柳叶惟妙惟肖。除了蜀绣,她的摊位上还有用蚕蛹制作的蚕蛹画及蚕蛹耳环,“这些都是我们带着园区的绣娘一起做的,每一样都不贵,但是很特别。”

绣娘李玉蓉则把蜀绣绷子带到了非遗集市现场,向游客和市民展示蜀绣的技法。一些游客看得跃跃欲试,李玉蓉大方邀请他们体验,并手把手教会他们一些小技巧。

将为其他非遗文化文创产品

免费提供场地

园区也欢迎附近老百姓把农作物和手工艺品搬到集市上。青杠树村的姜大娘,下午就准备好了自家种的四季豆、黄瓜、番茄等蔬菜,还把竹编的蒲扇也带来了。“我考察了好几天,这儿人多,晚上附近的村民和游客都来耍水、健身、吃美食,反正也是免费给我们提供场地,我就来了。”姜大娘一边熟练地给顾客称黄瓜,一边向记者介绍,“城里人还是很喜欢我们自己种的菜和手工玩意,我们也增收了。”

据悉,水隐桑田·绣里蜀绣文化产业园自去年3月开园以来,不断探索营造蜀绣乡村消费“新场景”、文化旅游“新业态”、生态农业“新经济”,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每人年均收入增加超30000元。

园区负责人介绍,未来他们还将把郫都区的豆瓣、酱油、萝卜干等农特产品引入园区,“售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还希望游客、市民能够了解这些产品背后的川菜文化,也会给他们提供可以体验的场景”。此外,园区正在与竹编、棕编、鸟笼、漆器等非遗文创手工艺人对接,将在非遗集市为他们免费提供摊位。

“用非遗文化拉动乡村夜间经济,我们希望探索出这样一条路径”,该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利用园区的研学资源,把研学基地也搬进夜市,“这些文创作品为什么迷人?我想还是因为其背后的文化,所以我们希望把研学基地的师资力量放到夜市上。以前是学生才能听到我们的老师讲传统文化,但以后,我们希望把这个窗口向所有的市民和游客开放,以此传播、传承我们的优秀非遗文化”。

红星新闻记者 刘宇 龚靖杰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暑期租房 七成毕业生接受合租

暑期租房七成毕业生接受合租“我最近一直在找房源,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租到合适的房子。”6月16日,在成都一房屋租赁中...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