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在犀浦的日子(上)
张大千拥衾仕女图。
(1946年)
张大千簪花仕女图。
(1946年)
张大千与夫人徐雯波。
张大千在太和场的故居。
□杨诗云
抗战初期,世界文化名人张大千在北平被日本人掌控后,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间关还蜀”。十月底辗转由重庆抵达成都,从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底,大千全家一二十口人在成都借居近十年。在郫县犀浦的钟家大院居住的时间相对较长一些,这里环境安静,大千在此创作的不少书画精品,都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还留下很多鲜为人知的轶事,最值得一提的是伴随他后半生的贤内助徐雯波女士就是在钟家大院结识的。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传世名人居住的地方由于多种原因面目全非,即将湮没。
一
钟家大院的由来
钟家大院位于郫县犀浦太和场蔡家碾,钟家自清嘉庆年间便世代居住在此。其院落宽大,约八亩,大门朝南,门口一对青石狮子,寓意“保平安,招财运”。二十余间房屋都是小青瓦盖的,木质斗榫,竹篾泥墙,石灰敷面,屋宇雕梁画栋,后花园内栽植花木果树,优雅舒适,是典型的川西四合庭院。
院主钟开俊,字雨秋,清光绪八年(1882)生,四川高等学堂优等毕业生。继承其父钟炳江(字应舒,一字静安)遗留下来的产业,因其年老,让长子持勋管理。由于管理不善,粮食欠收,有时还与邻里发生口角,因此,雨秋令次子持节代之。
钟持节字汉武,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从西藏边政学校毕业后,任西康省委员。又考入成都中央军校,毕业后任步兵中校军衔。有才智,为人豁达。夫人蒲氏名潄玉,出生于成都市烟袋巷。自嫁到钟家,贤惠能干,敬奉公婆如一日,并将两个儿女抚养成人,男叫家华,女叫家英。持节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卒,年仅三十三岁。大院又由雨秋掌管。
二
从青城山到太和场
张大千抗战期间为躲避日机轰炸、骚扰,从成都迁至一百多华里的灌县青城山上清宫。彭椿仙道长以及道士们都对大千及家人客客气气,道长还安排道徒帮大千做杂事。大千先生为此很感激,先后在宫观内的名胜处创作了《麻姑池》《鸳鸯井》《张三丰》《麻姑祝寿》等书画碑刻。
为方便创作书画,并常与成都的朋友会聚,大千拟在成都至青城山之间寻觅一处幽静宽敞的庭院。曾听忘年交林山腴先生说起,太和场有一家大院,院主人钟开俊是山腴妻弟钟开裳从兄,因此开俊、开裳与林先生是郎舅关系。
正巧林先生差人捎来信,请他一叙。大千高兴万分,赓即下山来到临风桥与林先生把酒言欢,在座的有四川都督尹昌衡。张大千提及再觅良居之意,尹昌衡当即推荐钟家大院。大千便请林、尹二位先生帮忙引荐。三人来到大院言明此事,钟雨秋即刻答应,令家佣将东厢房多间打扫干净,待大千入住。此后大千在此居住多年,创作了不少书画精品。
三
王幺姑的草鞋换画
一个酷暑天,张大千身着漂白布短衫,穿一双青布鞋,汗流浃背地从城里回来,因为脚板发热还把袜子脱了。路过邻里王家,看见王幺姑坐在门口低着头聚精会神地打草鞋,问道:“你能为我打一双草鞋吗?”王幺姑笑嘻嘻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要你一张画!”大千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聪明伶俐又可爱的姑娘的要求,起身到家里搬来画具坐在王幺姑面前,两三分钟就勾勒出她打草鞋的神态。
邻居男女老少闻讯前来围观,都被大千先生画的栩栩如生的“王姑娘”惊呆。一个上了年纪的大爷,嘴里含着叶子烟棒说道:“眼睛画得水汪汪的,好乖哟!”另一个瘪嘴老太婆,弯着腰,眯起眼睛看了这幅画笑道:“哎呀呀,幺姑(儿)是个下凡的仙女!”大千先生把这幅画送给了王幺姑。第二天,王幺姑把一双用料考究、精工编织的线耳子草鞋送来,大千对这双草鞋十分满意,对朋友笑道:“从前羲之以书换白鹅,如今张某以画换草鞋。”
四
张大千初识徐雯波
林先生、尹昌衡引荐大千到犀浦钟家大院。那一天,四人见面相互寒暄后,钟雨秋令其仆人献茶。一个瓜子脸、面目清秀、身材瘦削、头扎小辫的小女子恭敬端上茶来,然后侍立一旁。她表情羞涩,低着头不言语。大千向主人探问,得知其姓徐名鸿斌,年仅十一二岁,是钟雨秋妻氏的远房亲戚,小名窝窝。原住成都烟袋巷91号,父徐伯皋做小生意维持生活,母蒲氏料理家务,生子女四个,长子徐鸿道十八岁,皮鞋铺学皮匠,次子徐鸿德十四岁,为近邻挑水、做杂务,长女徐鸿秋十六岁,四川省医院实习护士,次女徐鸿斌,年幼读小学。徐家日子勉强生活,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将生意交给长子徐鸿道看守。然其沾染鸦片不能自拔,常将家中值钱的东西偷去当卖,其父母痛责之下反变本加厉,还将做生意的铺面拿去抵债。因此家道败落,父母为此气绝,丢下年仅十一岁的徐鸿斌无人看管,实在无法生存。其外婆裴氏晋卿见她可怜,常带她访亲戚,“吃转转会”度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飞机轰炸成都,人人自危,外婆带她来到钟家大院,哀求钟家收留,钟雨秋妻子蒲漱玉与徐鸿斌的母亲是姊妹,便收留了鸿斌当丫头。
大千是个“慈悲心”,见其可怜意欲收为义女,与主人相商,钟某即刻答应。鸿斌便随张大千去了青城山。鸿斌到张家后,虽然得到了温饱,却寡言少语,缩手缩脚。经张大千大夫人曾正蓉、三夫人杨婉君安抚,才慢慢放下心来,稚嫩的脸上露出笑容。逐渐带领张家儿女玩耍,主动承担家务、杂事,不嫌脏不嫌累。张大千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此女吃苦耐劳,做事利索,伶俐聪明,便让她与其子女同去青城石笋峰小学校读书学文化。
五
在桂王桥西街结婚
又经大千的大夫人曾正蓉耐心调教,几年过去,张大千的朋友来访,见鸿斌已是黄花闺女,举止温文尔雅,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对大千开玩笑说:“你今后有新人伺候啰!”这句话却把张大千点醒了,暗想,这个女子将来定是可靠的有用之人。
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投降后,张大千携徐鸿斌去北京、上海等地一游,让她见世面长知识,接触新事物。大千先生一方面会会在京沪多年不见的朋友和举办画展;另一方面为鸿斌天生唇裂予以修补、洁齿及美容,还带她去上海李秋君鸥香馆中学礼仪。秋君认她为干妹妹,并送她首饰和化妆品,临别时双双拥抱不忍离去,秋君要求鸿斌今后伺候好大千。20世纪40年代末,大千正式纳鸿斌为第四房,更名为雯波。
他们的结婚仪式在成都桂王桥西街贲园府举行,因时局混乱,不敢张扬。婚前雯波已是孕期,后产下一女,取名心碧,可惜不久夭折;翌年,又生下一个孩子取名心建。民国三十八年十月十七日(1949年12月6日),成都解放前夕,大千、雯波夫妇乘飞机离开成都去台湾。当时心建仅七个多月,由于诸多不便,未能带走,慌忙将其托付给与张大千裱画的技师刘绍侯,请他找曾为张家作佣刚生产不久的王姓年轻女子哺乳。次年绍侯将其交与曾正蓉抚养,直到成人。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吕红美值守卡点“炮通村民莫乱窜,新冠病毒在作乱。消毒通风多保障,别让病毒太猖狂……”朗朗上口的广播,是郫都区三道堰街道...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