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年夜饭一份回锅肉解游子乡愁
绘图 罗乐
□黎樱(新西兰奥克兰)
刚过完新年,曦就在闺蜜圈里着急忙慌吼开了:团年!聚餐!于是我知道:年又要来了!
查了一下日历,今年的春节正好和新西兰的Auckland Anniversary Day(1月27日)连在一起 。定居南半球这个岛国多年,这是第一次,春节和重要的本土节日偶遇,而且还是在周末,这就意味着今年我们的春节聚餐规模会比往年都大,其实说大,也就是几个志趣相投的相当于“毛根朋友”的朋友还有家人一起欢聚,菜多一点,吃喝的时间长一点。往年的春节一般都在新西兰的工作日,只是小规模的家宴。第二天,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
我们所定居的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也只有150万人口。平时大家都是各忙各的,正好趁着春节这个由头,聚一聚,热闹热闹。每年的年夜饭按惯例每家贡献两三个拿手好菜,凑成一桌大餐。很多时候,甚至是中西合璧菜式。也许今年,我还得拿出备受好评多年的回锅肉、凉拌鸡、干煸四季豆。
按理说,回锅肉这种家常川菜通常是登不上年夜饭的大雅之堂的。但是在异国他乡,很显然,它却是最能治愈乡愁和满足中国胃的一道巴适的好菜。石光华写的《我的川菜生活》是我出国时装在行李箱里的仅有的几本中文书之一。可以不夸张地说,靠着这本书,熬过了出国最初最煎熬的几个月适应期。读石光华先生写回锅肉写家宴,不知道为什么就会想起老汉、老母亲春节前忙碌的场景。一般年前好几周老汉就会忙着送文化下乡,给老乡些写春联,最后也会给自家写上一副。我甚至带了一副春联到新西兰。而老母亲则会扫舍备年货,为年夜饭甚至到初七的一大家子吃喝默默操持。
我想大部分海外华人都会同意我的观点:中国胃是最顽固的胃。儿子十几岁出国,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依然酷爱川菜。而得益于华人聚居区的亚洲超市,要做出一桌子四川菜,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奥克兰最出名的两家亚洲超市大华、太平所售中餐调料从郫县豆瓣、黄豆面酱、花椒到各种香料几乎应有尽有。看到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调料,不把肉熬出“灯盏窝儿”让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真会觉得对不起那些万里迢迢漂洋过海来的调料。正宗的回锅肉,应该用香蒜苗作配料。但在新西兰,就算是华人最多的城市奥克兰也几乎买不到这种香蒜苗,自家院里种的也总是缺少那种独特香味。所以我一般用最类似蒜苗的Leek来代替,有时也做红尖椒回锅肉,照样是一道下饭好菜。
石光华先生又写道:“易学难精,是对做回锅肉的最大体会。学做此菜,已有二十余年,仍然是有时仿佛到家了,有时又不伦不类。”每每读到此处,总是会心一笑。因为以我的经验,“灯盏窝儿”也不是每次都能熬出来的,但即便如此,依然阻挡不住吃货的心以及永远不败的中国胃。
说了这么多吃的,仿佛年夜饭就是整个春节的核心。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不过,新西兰华人社区春节还有不少活动,这就不得不提到奥克兰北岸的华人区Northcote。每年从除夕到正月的Lunar Festival是奥克兰规模最大的春节活动。此外,西区和中区也会有类似的活动。不仅是华人,有些新西兰当地家庭也会带着孩子们来看热闹,吃中华小吃,看舞龙舞狮,玩各种小游戏,晚上看烟花等等。可惜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很少参加。即便如此,春节前一两周去亚洲超市购物时依然能发现无处不在的浓浓的年味:春联、大红福字以及年桔,恍惚中好像置身中国。
行文至此,欣闻海底捞火锅即将在南半球开业,也许明年的年夜饭,可以换一换口味了,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过年海外游子最牵挂的还是我的川菜我的梦中故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青吉好文/图)2019年12月15日下午,一辆装载家什的面包车从成都市郫都区开往德阳市广汉市,当行驶至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濛...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