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卫生健康事业在一次次“蝶变”中 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在这一座传承两千多年古蜀文明、正厚积薄发的城市里,历时三年,总建筑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占地面积近90亩,集“历史、人文、优化、智慧”于一体的郫都区重大民生项目——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的新院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正式投入使用。医院大楼在绿茵遍地的郫都新城区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宛若一艘巨轮,正蓄势起航。
随着新院区的正式投入使用,该院的日门急诊可接待人次由原来的3000人次增加到6000余人次,住院床位由原来的516张增加到1000余张,停车位也由原来的80个增加至近1000个。医疗环境和医疗条件彻底改善,医院在技术上和设备上实现了全面升级,专科水平和综合实力再攀新峰。至此,郫都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篇章。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郫都区卫生健康局紧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发展方向,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工作理念,大力推进“健康郫都”建设,坚持创新引领,优化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一次次的“蝶变”中,兑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承诺,用越来越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回馈着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今天让我们从机构变迁、专科建设、诊疗服务和建设成果等方面,为您呈现郫都区卫生事业走过的辉煌历程。
一看机构变迁
从小诊所到大医院
优化布局让群众看病越来越方便
了解郫都区历史的人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的医疗机构非常少,很多都是民间开办的中医馆。那时,郫县主要的医院有四家:郫县卫生院、崇宁县卫生院、红光镇第一联合诊所、妇幼保健站,四家医院总共只有69名职工,55张病床,虽然条件有限,仍然是群众信任的看病主要去处。在这种情况下,郫县设立了卫生科管理医疗卫生工作,统领全区的卫生事业建设。数据显示,到1985年,全县的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到了58个,病床971张,医卫人员1410人。
2018年底,全区已经形成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民办医疗卫生机构为辅助,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的医疗卫生体系,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445家(医院19家,基层卫生机构423家,公共卫生机构3家),全区实有床位4498张。在郫都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团结镇卫生院也将相继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同样经历了规模变化的还有区疾控中心和乡镇(街道)卫生院。1985年,整个郫县共有21所乡(镇)卫生院,职工40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4人),病床319张。到了2018年底,全郫都区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达到1461张左右,50%的重点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医疗机构硬件配置标准。
1958年,当时郫县的各村开始建立医疗室,给群众提供就近的医疗卫生服务,但那时候条件有限,村医疗室只能做一些很简单的医疗处理。2003年,郫县开始全面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村卫生站建设工作,总共增建村卫生站业务用房1873平方米以上,添置基本医疗设备1021件,价值71万元,所有村站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基本诊疗设备齐全。到2020年底,所有村卫生室房屋将实现公有化和标准化建设。
二看专科建设
名科名医遍地开花
打造品牌科室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重点专科建设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品牌,是老百姓评价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一直以来,郫都区卫生系统都非常重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以重点专科建设夯实医院特色优势,更好地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是郫都区卫生事业坚持的发展方向。
以郫都区人民医院为例,心血管内科一直是“金字招牌”,它不仅是成都市重点专科,也是四川省的甲级重点专科。医院党委书记刘天虎是这面旗帜的领军人。当年,他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曾先后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心力储备监测”、“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技术”等新技术,填补了郫都区医疗事业在这些项目的空白。
如今,郫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经成为医院的品牌科室,除了刘天虎之外,这里还集结了刘于菲副主任医师、晏明君副主任医师、许锋成副主任医师、李刚副主任医师等全区乃至全市知名的心内科专家。因成绩突出,科室先后被评为“成都市青年文明号”、“模范班组”、“美丽成都·党员示范团队”……
其实,从2017年,郫都区就全面拉开重点专科建设序幕,目前有心内科、内分泌科、肺病科、妇产科、眼科等10个在建重点专科,开展省、市、区新技术、新项目、新课题共计80余项,省、市继教项目10余个,添置新设备70多种;累计开展手术1.9万余台次、每年完成影像服务检查26万余人次;发表科研文章130余篇。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18年成功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心血管内科顺利接受省级重点专科动态评审。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先后获得国家卒中中心授牌,并加快审核认证。在重点专科建设的带领下,全区医学技术水平、医学科研水平、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能力、基础条件配备等方面得到有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郫都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复审;2018年,区中医医院正式挂牌“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并接受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评审;区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成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区妇幼保健院2016年提升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2015年通过疾控机构“二级甲等”评审……在等级创建上的突出成绩,也整体提升了医院诊疗水平。
三看诊疗服务
人才涌入设备升级
“软硬实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在群众眼中,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目的,还是不断提高诊疗和服务水平,能给患者看好病,才是真正的硬道理。随着医疗卫生系统设备的持续更新换代,从业人员高学历比例和专业水平越来越高,郫都区卫生健康系统的诊疗服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2015年初,付子俊教授及其弟子、烧伤专家王乡宁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入驻郫都区人民医院,他们来此不过两年,便用治疗烧伤疮疡但不留疤痕的技术,让烧伤科成为远近闻名的“名科”。此前,有一名18岁的青年,因为意外事故导致全身深二度烧伤面积将近70%,在一家知名的医疗机构治了两个月,效果都不好,不但创面愈合不佳,手和颈肌肉还出现了挛缩。当听说郫都区人民医院烧伤科有治疗办法后,他选择“从上至下”转院,最终在付子俊教授团队的帮助下,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再生医疗技术,让他整个组织和皮肤实现全程再生,全面走向了康复。
除了人才之外,整个郫都区医卫事业的“硬实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由以前的简单器械(如国产简易黑白B超机)到今天的先进现代诊疗设备(如3.0TMRI、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双源CT、西门子螺旋CT机2台(128层和双层)、彩超、AUTOF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质谱仪等),诊疗能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区级医院能开展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难度手术、项目,如:心脏支架植入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房颤和室性心率失常射频消融术、颅内动脉夹闭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介入取栓术等。在服务环节,各医院也在不断创新门诊流程管理和优质服务体系,简化门诊流程,完善规范门诊叫号系统,积极推行预约诊疗,有效解决门诊“三长一短”,同时开通自助服务系统、“微信支付”等平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018年全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676.43万人次。1949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35岁,2018年全区人均期望寿命80.72岁。
四看建设成果
卫生事业硕果累累
医联体模式带动片区医疗水平全面发展
郫都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201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5年通过“国家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及健康教育示范基地”验收;2017年,郫都区连续30年无本地感染血吸虫病人、病畜,未查见阳性钉螺,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血吸虫病消除达标验收;2017年成功申报创建四川省第三轮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18年成功创建四川省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半个多世纪以来,郫都区的卫生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据1950年统计,郫崇两县才共有医药卫生人员556人。而时至今日,整个郫都区卫生人员就有6675人,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医务人员1392人。在卫生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5530人,职业(助理)医师2224人,注册护士2439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59人。
与此同时,郫都区在医疗科研工作上也取得突破,以郫都区人民医院为例:他们已经有多项省级课题获得省相关部门批准并立项,在全省区(县)级医院中名列前茅。据医院科教部部长陈和平介绍,今年全院共有20多个学科参选院内的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最后确定了7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6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和历练,这四家医院已经成长为郫都区卫生事业的支柱——郫都区人民医院、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郫都区中医医院和郫都区妇幼保健院。如今,四家医院共计占地8.23万余平方米、编制床位1337张、职工1914人,无论是硬件设施和技术水平,都在成都区(市)县中处于领先水平。
壮丽七十年,筑梦新征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郫都区卫生健康局在发展的洪流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民生,再创佳绩。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开启卫生健康事业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郫司宣记者郝飞)20日,成都市郫都区开展“爱祖国、学宪法”为主题的法治课,培养小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