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胆囊息肉后 切还是不切? 虽然大多数是良性的,但符合三种情况还是建议做手术

成都日报 2019-09-25 03:11 大字

许多人体检后发现体检报告上写着“胆囊息肉,建议复查”。关于这个胆囊息肉,有人说需要做手术甚至切除胆囊,不然有癌变风险,也有人说可以观察观察,不少患者十分纠结:到底是留还是切呢?

那么,让我们来听听郫都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刘波医生怎么说。

假性息肉最常见

它很少恶变

胆囊息肉是什么?刘波医生说,胆囊息肉也称“胆囊息肉样病变”,它并不是指一个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是胆囊壁上生长的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来的像“息肉”一样的病变。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山洞洞壁长出来的钟乳石。

胆囊息肉分成假性息肉与真性息肉,前者较多见。最常见的假性息肉是胆固醇假性息肉、胆囊腺肌症和炎性息肉,它们很少发展成恶性肿瘤而危及生命。而真性息肉为肿瘤性息肉,比如早期胆囊癌、腺瘤等,最终会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需要及时治疗。

胆囊息肉会有哪些症状呢?刘波说,大多数胆囊息肉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消化不良等,极个别病人可引起阻塞性黄疸、非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等。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几率会明显提高。

注意了

这些人易患胆囊息肉

刘波告诉记者,胆囊息肉患者主要分布在30—60岁之间,最多见于40—50岁,“如果你有脂肪肝、高脂血症或者是体型肥胖,那你得胆固醇性息肉的风险大大增加。”他说,除此之外,吸烟喝酒、生活饮食不规律的人也要注意胆囊息肉的发生。

没有症状的胆囊息肉

需要治疗吗?

刘波说,胆囊息肉很少有明显临床症状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一经发现,需警惕肿瘤性息肉,因为这些癌前病变或具有潜在癌变风险的息肉,如果“放任自流”,最终可能会发展成胆囊癌。一方面胆囊癌变的过程非常隐秘,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及时发现,常常等出现恶病质的时候,息肉已经发展到胆囊癌晚期,无法手术切除了;另一方面,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差,对化疗和放疗都不敏感,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有机会根治的治疗方法,一旦失去手术机会,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预后非常不好。

胆囊息肉大多是良性的,但又有癌变可能性,那一旦发现,到底是切还是留呢?

刘波说,对于常见的胆固醇息肉,药物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但药物对于真性息肉比如胆囊腺瘤是无效的,如果患者掉以轻心,一旦发展成为胆囊癌,预后很差,所以,以下情况建议行微创手术治疗:

第一、如果息肉直径≥1cm,尤其是单发息肉,不管有没有腹部隐痛不适等症状,都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第二,如果直径<1cm,但有上腹部症状,且排除其他疾病所致,尤其是单发息肉、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壁有局部增厚的情况,特别是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也建议手术治疗;

第三,对于最大直径<1cm的息肉,建议3-6个月后再次复查,如果息肉无变化,以后可以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对于随访期息肉直径增加2mm以上的,也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也就是说,发现胆囊息肉不要急,多数都是良性的,但一定要到肝胆专科门诊定期随诊。

刘红梅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新闻推荐

郫都评选名菜名小吃

早报讯(记者李玥林)9月23日,郫都区举行十大川菜菜品、十大名小吃和名餐馆评定活动。本次评选历时36天,杨氏鸡肉、鸿运鱼...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