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奖章,承载半个多世纪的荣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实物征集持续进行

华西都市报 2019-08-29 03:59 大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实物征集持续进行 掉色的奖章。

泛黄的社员证。

鲜红的奖状。

泛黄的四川省灌县合作社社员证、布满斑驳锈迹的奖章、1978年四川重大科技成果奖状……这些已经淡出了生活的物品,宛如打开了时光机器,让我们重温那段不平凡的岁月,感受时代在滚滚向前中发生的巨变。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省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其中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四川博物院联合承办的大型成就展实物征集活动持续进行,截至目前已征集到老物件数百件。

即日起至9月10日,市民有相关物件和捐赠意愿,均可在封面新闻APP戳 链 接 http://h5.thepage.cn/ 70dxcjz/upload.html上传物件照片,投稿作品通过审核后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一本社员证

拾起上世纪50年代的记忆

在报纸上看到大型成就展实物征集活动后,张玉英老人近日向四川博物院捐赠了一份特别的物品——1958年的社员证。社员证因年代久远封面已泛黄,但“四川省灌县合作社社员证”几个大字清晰可见,上面还印着“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和“待用物资购买证”的字样。在社员证封面底部,依然能看清“1958年”字样。

“那个时候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拿这个社员证就可以到合作社去优先购买肥料、农具等。”四川博物院征集办公室负责人李钢介绍,大型成就展实物征集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很多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比如以前的房产证、毕业证、国产BB机等,“这本1958年的社员证很少见了,反映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社会风貌。”

合作社又称“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生产,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成立的农村生产互助组织。农民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一枚奖章

承载着劳动者至高的荣誉

吴国先给大型成就展借展的物件也来自上世纪50年代,是一枚承载荣誉的奖章。奖章表面已经掉色,其中一面布满斑驳的锈迹。仔细一瞧,还能看清上面镌刻的字迹:1959年郫县社会主义阶段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这枚小奖章承载着大荣誉,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劳动者的表彰。”李钢说,当时国家经济不发达,各行各业的建设者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得到这枚奖章,反映了那个年代劳动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而这枚奖章的收藏者吴国先,这些年一直在收集成都市郫都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遗留下来的老物件,他还被评为2015年全国爱故乡十大人物,成都市首届新乡贤、感动郫都十大公益人物。

一份奖状

记录科技工作者的突出成果

今年3月25日,省委、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四川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这不仅是对科技人员创新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赞誉,也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催化器、加速器。那几十年前如何表彰杰出科技工作者?

吴国先借展的第二件物品就是一份奖状——重大科技成果奖状。虽然经过时光的沉淀,但鲜红的奖状依然十分夺目。翻开奖状,里面写着表彰内容:为表扬在我省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特颁发此奖状,以资鼓励。受奖者是“郫县养蜂场”,颁发单位和时间写着“中共四川省委员会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八年”。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四川紧接着也召开了相关会议,这一年颁发的科技成果奖状很有历史意义。这份奖状不仅反映了一直以来四川对科技的重视,也表明当时郫县从单一种地开始向多种经营发展,老百姓走向致富的道路。”李钢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

新闻推荐

德昌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赴外考察学习

本报讯为深化基层统战创新年活动,进一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作用,8月12日至14日,县委统战...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