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蜀往事激越 兴川今朝豪迈

甘孜日报 2019-07-30 00:48 大字

(上接第一版)

1978年初,广汉县委正式在金鱼公社启动了“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试点。1980年6月,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挂上了“乡人民政府”牌子,成为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改革的春风很快由农业进入工业、由乡村进入城镇。1978年10月,四川省委选择了不同行业的6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1979年4月,中央在全国推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

……

改革创新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积极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内陆自贸区、国家级天府新区“三区”联动建设,率先启动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万亿元,在全国两次推广的36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中,四川贡献了16条。

既有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有广大的农村和贫困地区。审视省情,四川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十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达到4200多万亩,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正在擦亮。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1万,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到1.1%。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四川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78.13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是1952年24.6亿元的1600多倍。

保护绿水青山

建设金山银山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地位独特。

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国家建设,作为我国第二大林区的四川,曾经是主要的林木采伐区之一。然而,伴随着森林大量减少,四川水土流失加剧。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大自然敲响了警钟。同年9月,四川在全国率先颁布“禁伐令”,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0万森工放下斧头,由砍树人变成种树人、护林人。

1999年10月,四川又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大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坡耕地改作种树种草,改善生态。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四川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相继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0.4%。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同时,四川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加强长江重点流域污染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2018年,全省87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8.5%,同比上升14.9%。

四川省会成都,近年来“铁腕治霾”,仅2017年就清理整治1.4万余户“散乱污”工业企业。伴之而行的,是以覆盖全域的天府绿道为重要支撑,串联起生态园、公园、微绿地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如今的巴蜀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日益成为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986年,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成都郫县农科村诞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其以花卉苗木为特色产业而营造的优美环境。

遭受“5·12”特大地震重创的汶川县,依托森林覆盖率达56.9%的良好生态,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5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亿元,实现了由震前高耗能产业到震后绿色生态产业的转型。

如今,越来越美的生态环境,为四川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丹棱县的“幸福古村”、成都新都区的“足球第一村”、崇州的“竹艺村”……四川各具特色的村庄“百花齐放”,全省乡村旅游的年收入超过2000亿元。

千年都江堰青春常在,滚滚岷江水奔流不歇。

时值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巴蜀儿女定会再谱新篇!

新闻推荐

四川省 12 村入选“国字号”乡村旅游重点村

数量仅次于浙江、江苏和云南,位列全国第四本报讯(记者左杉)7月28日,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召开。会上,...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