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黑科技”农机从展厅搬到田间
现场展示的农机装备。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3月15日-16日,“中国·四川智能农机助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暨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园创建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此次活动云集了国内行业大咖,共同“把脉”国内农机的发展前景,同时,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项目推介和签约仪式。
现场 农机“黑科技”扎堆
高效的马铃薯播种机、精准的大蒜播种机、适合大棚种植的灭茬机……3月16日,在郫都区“陌上花开”都市田园综合体内,各式各样的“铁牛”穿梭于田间,让参观者目不暇接。
当天,郫都区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园创建启动仪式在此举行,现场展示、演示了80多种现代化农机装备。
“今天我们现场展示的机具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吉峰三农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联盟事业部总经理助理赵磊告诉记者,目前农村不少粮食作物的旋耕作业、离地作业农机已较为常见,所以此次仪式现场展示的机具主要涉及土壤的前端治理,以及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后端管理。例如,现场展示的一台生菜移栽机,可实现生产的育苗、移栽、管理以及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从而很好提高规模化蔬菜种植的生产效率,解决当下雇工不足、雇工风险的问题。过去种植一亩生菜,需要4个熟手花3小时才能种完,而使用这台机器,4个人一天最少能栽种10亩。另外,机械化种植还能提高生产种植的茬口时间,“传统人工种植生菜,大概一年可种4茬,通过机械种植可达到5至6茬。”赵磊说。
论道 破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2000年,国内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32%,2017年这个数据已经变成了56%,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正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3月15日,在“中国·四川智能农机助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通过多年发展,国内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机作业效率却不高。这主要受中国的国情、资源禀赋和传统农耕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区域的耕作制度和生产习惯也相差很大。
“正因如此,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的薄弱,技术集成度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和瓶颈。”罗锡文认为,要突破相关瓶颈必须补短板、攻核心、强智能,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农机装备智能化。
在这方面,郫都区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首创了校企研发+企业生产+田园综合体展示+农民合作社应用+社会专业服务的农机全产业链。”郫都区副区长全刚表示,该区积极构建了立足成都、辐射全川、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高水平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生态圈,已建成军民融合产业园,辐射建立智慧农业物联网基地5个,带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9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近90%。
除了构建生态链,郫都区也有国内唯一一家农机流通上市企业——吉峰科技。“我们目前也注重对高端特色农机市场的开发。”吉峰科技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周锟告诉记者,目前吉峰科技已在全国自建分公司200多家,加盟销售渠道2000多个,覆盖全国多个省市。
展望 打造农机智能化全国典范
本次活动期间,包括“程家船田园综合体项目”“天府原乡田园综合体项目”“共建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在内的9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这也标志着未来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化项目将在郫都区落地生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
据了解,即将开建的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园,由陌上花开、西华大学、吉峰三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共建,将打造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展览销售中心、智慧农机物联网数据中心、现代农业高端装备演示与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现代农业高端装备组装制造基地及现代农事服务公司。在园区内,郫都区将定期举办丰收节、采购节,不定期举行新品发布会、演示会,将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和应用从展厅搬到田间地头,发挥推广效应。同时,还将以“陌上花开”项目为核心基地,分片选择德源大蒜、唐元韭菜、新民场生菜三类蔬菜生产片区为现代智能农机装备试验基地。
未来,园区将打造现代农事服务公司,通过整合辖区内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公司)等资源,打造现代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市场化、治理公司化、管理信息化,面向全国提供选种育种、土地整理、土壤改良、机耕机播、施肥植保、收获烘干、加工包装、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全方位服务。
新闻推荐
成都洋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成都市郫都区安德成都现代工业港中小企业园,是一家以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品专业企业...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