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立体式调解网络

四川法制报 2018-09-20 01:07 大字

百姓纠纷大家评现场

三所一庭调解现场

视频12348多方连线法律咨询

红色调解队入户调解“枫桥经验”已在郫都区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郝飞文/图

网上预约、实时流转、在线咨询、系统派单、评价打分、审核考评……在郫都区,有一套“方寸之间”的自助服务系统,不是为了“在线购物”或者“外卖下单”,而是方便群众网上咨询法律问题、调解矛盾纠纷,提升矛盾纠纷的化解实效。

如何更好地传承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郫都的解法是一套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纠纷化解衔接机制,引入人民调解员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为百姓解忧、为政府减压、为司法减负。”郫都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除了“百姓纠纷大家评”“红色调解队”“三所一庭”联动调解,2018年,郫都区又将“互联网+法律服务”理念引入访调对接机制。这种“网上咨询、网下调解”的新机制,也有利于实现优质调解资源均衡化,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控制在基层、化解在基层。郫都区织密立体式调解网络,“枫桥经验”已在郫都区开花结果。

“百姓纠纷大家评”有活力

“百姓纠纷大家评”,发源于郫都区友爱街道青冈村。村民之间、邻里之间的各种民事矛盾纠纷,如果不及时调解,小纠纷有可能拖成大问题。对此,该村组建了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群众选出的有一定威望、处事公正的村民组成“百姓纠纷调解团”,对一般性的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由他们及时进行调解妥处;对一些争议较大的矛盾纠纷,建立了“百姓纠纷大家评”机制,由大家来评议评理,从而尽可能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

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正洪告诉记者,青冈村10组村民姚某某欲拆除新建房屋前的危险建筑物,但该建筑物所使用的土地是1969年前姚某某用当时村上分的3分地所互换而来的,另一名村民倪某遂就该宅基地及危险建筑物的权属问题与其发生纠纷。

因此事涉及时间太久,当年的村社干部大都不在人世,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他们以百姓纠纷大家评的方式,向社会公开这件事,由大家对此事进行评说,让群众为解决纠纷提供调解意见。经友爱司法所、村“两委”结合当地群众提供的关于该宅基地争议事由的意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达成一致意见,姚某某可以拆除这块争议土地上的危险建筑物,且不用赔偿倪某任何费用,若因倪某不服调解结果,可以保留诉讼的权利。

黄正洪认为,“百姓纠纷大家评”让群众的矛盾纠纷由群众来评理,用舆论来化解百姓之间的矛盾,实用效果较好,很多矛盾纠纷在进入“百姓纠纷大家评”程序前就化解了。截至目前,青冈村调委会已利用“百姓纠纷大家评”解决各类家庭和邻里矛盾纠纷97起。

“红色调解”有威力

“上回我家的事多亏您调解。”“不客气,大家都乡里乡亲的,和睦相处最重要。”这是近日在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红色调解队员高德敏与村民的对话。“村里有矛盾,高德敏出面就能搞定。”不少村民这样说。村里曾经有两户人家因为建房的事情,闹了多年矛盾。高德敏知道后,与村主任一起对这对“冤家”进行劝说,终于让双方握手言和。“老百姓过日子,缺不了柴米油盐、离不开街坊邻里,也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怎样在源头化解矛盾又不伤和气,就成了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2017年以来,该区唐昌街道邀请辖区内具备一定威信、热心公益的党员、离退休干部、教师等民间草根力量组建‘红色调解队\’,帮着调处家庭邻里纠纷、参与公共事务、宣传解释政策。身边人管身边事,这样的办法很奏效。”郫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家庭纠纷是调解人员很难插手的领域,该区在村(社区)1800多人的“红色调解队”,从调解家庭内部纠纷开始,化解社区矛盾、宣传平安文明。如今,多类型“红色调解队”活跃于郫都区各个院落,源于郫都的“红色调解队”已然成为调解金字招牌。近年来,辖区居民满意度均保持较高水平,该区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如何守护一方平安?目前,在郫都区,一些威望高的党员、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正日益成为化解矛盾的主体。截至今年8月,调解纠纷案件1377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5%以上,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三所一庭”联动调解有魄力

网吧经营人小王、小刘见在自己网吧休息的小郑出现了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担心小郑有“羊儿疯”,随即招呼网吧收银员拨打了120通知医院前来救治,同时立即拨打了110报警。小郑被120救护车送至成都市上锦华西分院后,经医院抢救2小时无效死亡,医院告知诊断结果为突然猝死。

青少年沉溺于网吧游戏,彻夜未归突然猝死,由谁承担责任争论不休。针对该纠纷,郫都区启动“三所一庭”联动调解多元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平息矛盾纠纷,消除了社会不良影响。“三所一庭”联动调解工作由区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了郫都区“三所一庭”联动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由调委会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特邀人民调解员,在各公安派出所驻所参与非警务纠纷调解。“三所一庭”联动调解团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化解了大量非警务纠纷,有效分流了派出所约25%的接警量,解决了公安民警在处理非警务纠纷中民商事法律知识不足等问题,释放了有限的警力资源,提高了派出所对治安刑事案件的查处力度和破案率,全区警情数量实现“两升两降”。

据记者了解,郫都区于2016年6月成立成都市首个“三所一庭”联动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庭),目前已在14个街道共15个派出所设立“三所一庭”联动调解人民调解工作室,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三所一庭”联动调解共调解矛盾纠纷13489件,其中驻犀浦派出所律师参与调解3651件,驻安靖派出所律师参与调解2734件。

“视频12348平台”调解服务有魅力

不久前,苟某某的妻子上午11点在郫都区某银行办理业务,苟某某的妻子怀孕5个月,在办理业务过程当中与银行安保人员发生口角,双方发生激烈争吵,安保人员对苟某某怀孕的妻子动手并将其打伤。可双方对于赔偿金额却争执不下。得知可以进行线上调解,苟某某就在郫都“视频12348平台”上通过线上咨询、申请调解。指挥中心接到请求进行视频通话后,立即进行在线登记受理,当日下午这起纠纷就调解成功了。

据记者了解,郫都区司法局立足于让群众享受到免费、普惠、精准、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2017年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发了具备公共法律服务视频服务功能的“视频12348平台”,实现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可及,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了“最后一米”。视频12348平台连接郫都区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实体平台及各业务部门,为实体平台提供软实力支撑,通过“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形式,整合各方资源,开创了公共法律服务新局面。

2018年,该区又将“互联网+法律服务”理念引入访调对接机制,由专网连接,通过云端即时储存留档,形成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易懂,群众自主操作可行性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指挥中心,前端直面前来咨询的群众或企事业单位,后端连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调委会等业务部门,由区司法行政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根据群众前来办理公共法律服务的需要,拉入后端业务部门进行视频会商,办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等公共法律服务业务,完成法律援助和公证的受理与初审,确保了群众“最多只跑一趟路”,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15分钟”服务圈的可及。除此之外,还通过“视频12348平台”搭建人民调解线上线下平台,给各人民调解员发放了平台手机端账号,调解员在村(社区)调解时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连线到各业务部门,实现人民调解“线上点对点,线下面对面”,提升调解效率。“所谓网络‘新枫桥经验\’,我认为主要体现新思维、新办法、大数据、新技术,其主张通过增加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强化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张力与活力,来达到治理与防范的最终目的。”郫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近年来,郫都区不断总结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分析运用等工作经验,升级打造“视频12348平台”服务中心,创新公众参与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社会协同联动的“大数据+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郫都模式”。

新闻推荐

公益电影进影院 本周免费观影《萌宠入殓师》

影片《萌宠入殓师》将于9月19日、23日在以下院线免费放映:太平洋影城(春熙店)157座、太平洋影城(王府井店)163座、太平洋影城(...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