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抗洪防汛攻坚战

成都日报 2018-07-17 04:00 大字

7月13日,古城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马街两旁的商铺逐一拉开了门面,只有外墙和门柱上那略深一筹的水痕,记录着2天前因暴雨突袭造成的那场洪涝。“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和水。”在古城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回忆,

7月11日,全市普降暴雨,郫都区降雨量为全市之最,而古城街道降雨量又为郫都之最。7月11日12时,古城街道降雨量308.6毫米,达特大暴雨量级,不少村(社区)出现农田、房屋被淹的严峻灾情。面对特大暴雨突袭造成的洪涝灾害,古城街道立即启动Ⅰ级防汛应急预案,街道及村(社区)全体干部快速反应,紧急行动,从7月11日凌晨3点开始,全部投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面对持续不断的降雨,冒着雨,淌着水,坚决排危除险;面对行动不便的受灾老人,用肩抬、用背扛,不落下一户,将群众的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几十年不遇的暴雨洪涝灾害,古城街道未出现一例严重伤亡事故。

灾情就是命令

干部民兵奋战抗洪一线

“我半夜听到院子里瓶瓶罐罐倒地的声音,想下床看看怎么回事。”家住古城街道马街社区七社的何模华老人说起11日凌晨的那场暴雨,仍然记忆犹新。据何模华回忆,雨是从凌晨2点开始下的,不知下了多久,他被陶罐被冲倒的声音吵醒。“一下地才发现屋里发水了。”何模华刚一下床,发现家中的洪水已有一尺多深,淹到了自己的小腿肚。院子里空置的陶罐被洪水冲走,相互碰撞出刺耳的声音。

正是凌晨3点,何模华连忙叫醒妻子兰秀盛。“在水中人都是飘的,根本站不稳。”何模华说,水位很快涨到了齐腰的高度,突如其来的洪水在何模华家的院子里形成对冲,来势汹汹。

何模华今年已经65岁,他从小便生活在这座宅子里,几十年间他从未见过如此大的洪水。正在夫妻俩不知所措时,屋外传来了古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办事处副主任徐兵的声音。

11日凌晨3点,面对突发的暴雨侵袭,古城街道立即启动Ⅰ级防汛应急预案,街道、村(社区)全体干部快速反应,紧急行动。由于前期便对全街道地势低洼处的房屋做过摸底,且制定有详细的汛期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徐兵立即带人来到地势较低的何模华家中,及时帮助其及妻子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并帮助他们把家中的财产物品安置妥当。

7月11日上午,古城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队员、民兵白宁接到紧急任务——古城村一户村民家中洪水已达1.2米,情况危机,刻不容缓。灾情就是命令,白宁和队员们立即带着皮划艇,驱车前往古城村村民马友怀夫妇家中。

马友怀今年已68岁,由于所处地势较低,在救援民兵赶到时,他家中的两层农房底层已几乎全部被淹,家门口的水深也已达救援人员胸部位置。

救援民兵立即出动两艘皮划艇,从窗户翻入马友怀家中,将被困家中的马友怀夫妇安置在皮划艇上,自己则淌在水中,一步步将其成功救出,并转移到村上的临时安置点。

马友怀夫妇脱险后,参与救援的十余位民兵没有停歇,随即又前往下一处抢险救灾的一线。

数据显示,7月11日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古城街道747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54.94公顷,严重损坏房屋32间。面对严峻灾情,古城街道全体干部迅速部署、与民兵一同赶赴一线,查灾救灾、转移群众、排危除险,解救被困农户,紧急转移人口260人,集中安置人口17人。

13个工作组各司其职

面对洪水早有准备

11日下午1点,由于中平村高石桥一河渠满水,凌晨4点接到通知便赶赴现场的城管队员、民兵张泽洪已经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奋战了8个小时。8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和队员们一同泡在水里,挨家挨户地为村民安放防洪沙袋。

看到民兵如此辛苦,村民们自发地为民兵们送去了热水与白酒,为他们驱寒。“没想到村民会给我们送热水和白酒暖身。”张泽洪说,接过村民送来的热水一饮而尽,本已经筋疲力尽的他,突然觉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面对惊心动魄的灾情、刻不容缓的救援,古城干部民兵迅速反应,全面展开救灾工作,获得群众的一致认可高度称赞。这一切井然有序的背后,得益于古镇街道党工委在灾害发生前便已经布下的周密部署。

据了解,入汛以来,古城街道连续召开多场专题工作会,细致部署汛期防汛减灾工作,在落实防汛责任人,统计防汛重点地段,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的同时,古城街道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一支由街道城管队员和各村(社区)巡逻队员组成的约50人的防洪抢险队伍,并在汛情发生前做了救灾演练,所有人员随时待命,接到指挥部命令后30分钟内便可到达救灾现场,做到随调随用;准备了10000元防洪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准备了编织袋、大石、水泥、竹笼、木桩、铁丝等防洪物资,做到调得出、运得走、用得上。

在此基础上,古城街道还制定了详细的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为首的抗洪抢险工作指挥部,并下设抢险救援组、汛情收集组、宣传报道组、物资储备组、机械及电源问题组、治安秩序维护组、医疗救护组、受灾临时安置组、后勤保障组、信访维稳组、环保督察组、效能督查组、综合协调组13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就像一部机器上的各个零部件一般,在汛情发生时各司其职,确保在灾情出现后这台“机器”能够迅速且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下一心

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7月13日,天气逐渐放晴,在古城街道民兵战备物资库的门口,整齐堆放着成堆的橙色救生衣和雨靴、雨伞、雨衣等物资,在一楼的会议室长凳上,两艘救生艇静静沐浴着雨后阳光。这些还带着潮意的战备物资与村民房屋墙面留下的水痕一样,记录着11日古城街道全体干部民兵奋战一线,抗洪抢险的那一幕幕,也记录着古城群众对全体干部民兵的声声赞许。

在位于古城街道的成都川菜博物馆内,被洪水冲毁的郫县豆瓣传统制作工艺展示区域,上百缸晾晒中的豆瓣、酱油被无情的大水冲毁。洪水退去后,留下一片狼藉。

“初步估计损失在200多万元。”成都川菜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张建告诉笔者,“虽然灾害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古城街道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帮助博物馆进行灾后恢复,为博物馆早日恢复开放给予了大量的关心和帮助。”

7月13日,笔者在成都川菜博物馆内看到,工作人员正对洪灾侵袭过的区域进行喷洒消毒作业。而在博物馆的另一边,已经传来了解说员清晰的解说声和来自绵阳少年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暴雨洪涝之后,这座千年古城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张建说,博物馆目前已经局部开放,相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协助下,将会很快恢复正式开放。

大水过后,何模华和妻子兰秀盛又搬回生活了十几年的房子。“今天洗了一上午的衣服,看我辛苦,队上的干部主动将我还没有洗的东西拿到队上帮我洗去了。”7月13日,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的兰秀盛说,家里的牲畜、电器都因及时抢救,没有造成损失,自己和老伴都非常感谢政府。

在古城街道的各个角落,数十年不遇的洪水退去后,各地正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八角村为被冲毁的河段铺设了沙袋路面;指路村对因暴雨导致的河岸下沉进行加固;马家社区、邻城村等积极走访受灾村民并安抚村民心情……

一场暴雨洪涝灾害,是对古城的考验。洪灾没有击垮古城,反而激发出古城人民对生活加倍的热爱,让这座历经千年历史洗礼的古镇愈发勇敢乐观。面对严峻灾情,古城街道全体干部群众也用智慧和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抗洪救灾古城答卷。

新闻推荐

争分夺秒抢修沙西线香脂河桥梁 预计四个月恢复通车 目前机动车可走绕行线路

受7月11日的暴雨影响,香脂河河床受到冲刷,沙西线香脂河桥梁出现沉陷,致沙西线在该桥处的交通中断。目前,封锁处已打开绕行路...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