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吵”丢女儿、亲戚托管孩子被拐 一别几十年…… 归途, 他们走了好远 昨日,成绵两地6名被拐人员终于与亲人团聚

成都商报 2018-07-11 04:00 大字

胡凤刚、蔡连书夫妻终于迎来了女儿回家

向春耕、田银珍夫妇终于见到了儿子

200余公里,黄福志夫妇与儿子走了25年

27年,

她在

河北邯郸

……

胡凤刚生病住院,半边身体几近瘫痪,险些离开人世。“那段时间要不是爱人的照顾,要不是想到女儿还没有找到,真的有些不想活了。”

25年,

他在

四川绵阳

……

妹妹哭着说:“街上好多人在看热闹,我就出去了一下,一不注意娃娃就不见了。”夫妇俩感觉天塌下来了。幸福乡里,他们成了最不幸福的人。

37年,

他在

河南新乡

……

多年来,两老口一直坚信一定能找到儿子,还曾让好心人在网络上帮助发帖,“活着找不到儿子,我死了也不能闭眼睛啊。”

横幅挂在街头,街坊四邻齐聚,三根首尾相接的鞭炮足有百米长,数十台汽车拥挤地堵在街边……郫都区唐昌镇新胜社区狭窄的竹瓦街已经多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人们在等待一个特殊的孩子回家——被拐27年的姑娘“冬梅”。1991年,父母一场争吵后,年仅2岁的胡冬梅被人拐走,不知去向。

10日上午,一场大型认亲会在成都西华大学校园内进行,成都、绵阳两地6名被拐人员终于与亲人团聚。他们中被拐时间最短者也足有25年,最长者更有37年之久。年近30岁的冬梅(现名庞金彦)也在其中。

一场吵架>

她走失在老屋街前

“要不是想到女儿还没有找到,真的有些不想活了。”

赌气出走竟与女儿再未相见

胡凤刚、蔡连书夫妻没有想到,一场因为家庭琐事而起的争吵,会最终“吵”丢了女儿。27年来,两人一直后悔不已,甚至一提起女儿,两人就会闹情绪,但一想到还没找到女儿,又只好冷静下来,“娃娃都没找到,再闹就更对不起娃娃了。”

这场争吵发生在1991年,两人已经回忆不起具体的事情,只记得当时女儿冬梅刚刚两岁。“就是一些琐事,小得不值一提”,蔡连书说,“当时就怪我性子太大了,吵完架就离家出走了,2岁的女儿就甩给她爸爸带了。”

但丈夫胡凤刚一人既要带孩子又要干农活,没几天只好把孩子交给爷爷带,“结果,爷爷没带几天也觉得麻烦,就交给了都江堰的一个朋友帮忙照看,没想到就照看没了。”

一段时间后,想念女儿的蔡连书回了家,但此时,孩子已经不知去向。“大哭大闹了一场,也没有办法,只有想方设法地去找啊。”一阵痛苦的煎熬后,蔡连书和丈夫不得不振作起来,开始了寻女之路。两人发动亲戚朋友在都江堰以及成都周边四处寻找,可始终杳无音讯。

那时,夫妻俩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冬梅早已辗转流落到了河北邯郸。“胡冬梅”也已经取名为“庞金彦”。

唯一一次与女儿距离最近的时刻是2008年,当时胡凤刚曾寻女到了河北邢台,在邢台停留了几日,但就是没有赶到邯郸。“其实这两个地方已经隔得非常近了,火车半个小时就到了。”胡凤刚无奈地说。

几年前,胡凤刚生病住院,半边身体几近瘫痪,险些离开人世。“那段时间要不是爱人的照顾,要不是想到女儿还没有找到,真的有些不想活了。但还好坚持到了今天。”

数百人等“冬梅”回家

“我从小就知道他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我总是被同学嘲笑是捡来的,这些年来过得并不开心。”10日,在认亲现场,面对主持人的询问,早已更名的庞金彦说,自己小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和河北“奶奶”一起生活,到七八岁后才跟养父母一起生活,“平时还是活泼,但他们(养父母)一回家就没多少话了。”

相处的不愉快让庞金彦萌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她想出去打工,顺便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庞金彦在石家庄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儿女,大女儿已经10来岁,小的一个孩子今年也有3岁。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事没事就在网站上浏览寻人信息,试图寻找亲生父母。

另一头,胡凤刚夫妇的寻找也一直没有放弃。2013年12月16日,夫妇俩来到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采集了DNA血样。“说这样的寻找几率更大一些,如果女儿也采集了血样很快就可以比对成功。”蔡连书满怀希望,不过还是一等三四年。

大半年以前,庞金彦也在河北石家庄采集了血样,这也迎来了转机。今年初,经过DNA全国数据库比对,庞金彦与胡凤刚、蔡连书夫妻DNA相符。

10日,双方终于团聚。

为了迎接女儿,胡凤刚、蔡连书夫妇与亲朋好友早早就做好了安排。在当年女儿走失的老屋街前,备起了10余桌坝坝宴,一条“欢迎胡冬梅回家”的横幅挂在街道中央,三根首尾相接的百米鞭炮也铺在了街上,街坊四邻数百人齐聚在一起,等待着冬梅的归来。

中午12时40分,冬梅回来了!鞭炮齐鸣,众人欢呼,举起手机争着记录着这场相隔27年的重逢。

一次赶集>

交给妹妹再未相见

“看见别人喊妈妈,我就想喊,我的妈妈在哪里呢?”

幸福乡里 他们成了最不幸福的人

25年来,严光银(原名黄强)一直想叫一声“妈妈”,但妈妈在哪呢?

1993年8月21日,绵阳三台县幸福乡黄福志夫妇带着三岁的儿子黄强到街上赶集,两人急着去买鞋,便将孩子交给了正在理发店理发的妹妹照看,但买完鞋回到理发店准备接儿子的两人却再也见不着儿子了。妹妹哭着说:“街上好多人在看热闹,我就出去了一下,一不注意娃娃就不见了。”

几个人在街上找了几遍都不见孩子身影,连着几天寻找,甚至发动村镇的广播寻人也没有结果。

夫妇俩感觉天塌下来了。幸福乡里,他们成了最不幸福的人。

漫长的寻子路随之开始。其所在辖区的古井派出所民警也一起帮助夫妻俩寻找儿子的线索。哪里有消息就去哪里,但都以失望告终。如今,派出所的民警换了一拨又一拨,但这项任务却一直持续着。

万般“遥远”

200余公里走了25年

民警侯光辉接过了寻找黄强的接力棒,帮着重新梳理案件,重新回访案发现场,寻找当事人,同时同上级打拐部门密切联系争取支持,并采集了夫妇俩的血样。

今年5月28日,好消息传来,通过《全国公安机关查找拐卖/失踪儿童DNA信息系统》比对,确认绵阳平武县大印镇三丰村的严光银就是25年前被拐的黄强。

事实上,黄强也一直知道自己是被拐来的。“我一直没有妈妈,就一个养父在养我,养父过世了我就出来打工了。因为一直没有户口,前两年上户口的时候采集了血样,后来比对成功的。”黄强说。这些年来,也正是没有“妈妈”,他甚至从没有说起过妈妈两个字,“看见别人喊妈妈,自己就想喊,也会伤心,我的妈妈在哪里呢?”

平武到三台,两地相距200余公里,行车四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但黄福志夫妇和儿子黄强却足足走了25年。

一次远行>

他37年下落不明

“活着找不到儿子,我死了也不能闭眼睛啊。”

站在认亲会的舞台上,向春耕、田银珍夫妇紧紧抱住面前高大的儿子韩玉林(原名:向明),久久不愿松开双手。话筒里已经听不清两位老人在向儿子诉说着什么,但有一句话让现场百余名志愿者和公安民警响起了持久的掌声——“儿啊,不是妈妈不要你啊!”

向春耕、田银珍夫妇都已年过七旬。坐在台上,田银珍拉着儿子的手,泣不能语。田银珍说,自己和爱人育有三个孩子,儿子向明出生于1976年,是家里的老幺。

1980年时,田银珍的结拜姊妹对她说可以带着向明到河南耍一圈,她想让儿子见见世面也挺好,于是同意了。后来,两人一直没回来,夫妻俩才明白孩子可能被拐卖了。两人一路赶到河南寻子,最终见到了结拜的姊妹。“她不承认,还说不认识我,威胁说要了我们的命。”田银珍说,儿子最终没有找回。

也曾报案,但由于当时通讯和科学技术落后,只能依靠人力走访调查,儿子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16年,三台县公安机关采集了两老口的血样,今年5月,通过比对与河南新乡的韩玉林比对成功。

“我当时也有4岁了,有一点点印象,记得是一个妈妈(实为拐卖者)把我送走的,我当时还亲了她。”韩玉林说,如今自己在河南新乡当公务员,多年来也一直知道自己是被拐的,2008年时就开始寻找亲生父母。

而当听到儿子说被“妈妈”送走时,田银珍也不住地重复着“不是要把他送人啊”。多年来,两老口一直坚信一定能找到儿子,还曾让好心人在网络上帮助发帖,“活着找不到儿子,我死了也不能闭眼睛啊。”

每一个走失与团圆,都是一场命运的拔河;

无论与亲人分隔再远,爱,永远都是指引我们回家的力量……

让“爱”重聚

半年来四川找回

44名被拐儿童

近年来,四川公安一直坚持推进打拐工作,帮助那些当年的被拐儿童重新找到家庭。而今年以来,四川省公安厅则将时间长、跨度大、破案难度极高的拐卖儿童积案,纳入四川公安“夏安”系列专项行动中,警方相继侦破了一系列拐卖儿童案件,并通过DNA比对,成功比中并找回44名被拐儿童。

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处处长蒋晓玲介绍,近年来在省政府反拐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下,四川公安解救了一大批被拐儿童,使一大批被拐家庭合家团聚。“近年来在公安部的打拐工作考评中,四川省采集DNA血样及比对找回被拐、失踪儿童数一直名列全国第二。”

蒋晓玲说,经过全社会防拐打拐的共同努力,目前四川儿童街面被拐案件已呈偶发低发态势,但仍然不可大意。家长和儿童都要提高防拐意识,3岁以下幼儿必须在监护人视线范围内活动。如果市民对自己的身世有疑,可以到公安机关免费采集DNA样本,通过全国DNA数据库进行自动盲比,以此确认身份。

成都商报记者 杜玉全

摄影记者 陶轲

新闻推荐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万亿级先进制造产业

基本建成1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万亿级产业,加快培育2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万亿级产业,发展壮大2个具有区域带...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