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院落议事会 民情茶叙日 社区坝坝会……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是最有生活味的成都 武侯区玉林街道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故事

成都商报 2018-02-12 03:26 大字

玉林街道将花卉的日常养护以党建项目的方式开展认领。图为居民刘玉兰准备去浇自己认领的花

一种味道

什么是成都味道?如果去问年轻潮人,他多半会建议你带上一双敏锐的眼睛——去看天府新区现代化的建筑群,成都经济提速奔跑的背后,锃亮的玻璃幕墙和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是夺目风景。如果去问成都老年人,他们就会朝着玉林的方向一指——“带着鼻子去闻嘛,阳台挂起香肠、院坝头腊梅开得好,就是资格成都人的小区。”

一个片区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一直走到玉林路的尽头。”赵雷的一首《成都》,唱热了小酒馆,唱火了“玉林路”,让这里成了游客探访的“胜地”。虽然熟悉成都的人会纠正,“玉林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玉林南路、玉林北路,还有、玉林北街、玉林南街,以及玉林上横巷、玉林九巷等一系列以“玉林”命名的街道小巷。这些大路小道织成的蜘蛛网一样缜密的区域,统称为武侯区玉林街道,也就是成都人心中最资格最有烟火气的“玉林”。

一份答卷

作为成都开发最早的片区,在面临区域配套老化等问题时,玉林如何花开不断,始终保留着宜居成都最迷人的一面?社区是构成城市的最小细胞,却承载了市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社区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过去,社区建设是政府“独管”,现在居民、企业都参与进来,形成“共管”局面。问计、参与、评判,这份答卷由大家共同作答。

社区不好管,不在你锅里舀饭,

不在你手上领工资,怎么管?——

开坝坝会

天色渐渐暗下来,位于玉林横街22号的梦泽苑亮起了稀疏的灯光,家常小炒的香味儿从阳台飘到院落。68岁的刘玉兰刚搁下手头置年货的事情,就听到楼下门卫室在喊:“刘孃,廉情茶苑开摆了,快点来,向书记今天请客哟。”

刘玉兰从4楼阳台探头一看,露天的棋牌室用白炽灯照得亮堂堂,三张方桌拼在一起,玉林北路社区的党委书记向万军和工作人员们都在搬凳子、摆茶杯,平日社区工作最热心的“总导演”王大哥果然又是第一个忙前忙后搭手的。正在院子里遛狗的杨金华,牵着狗就顺势坐在了一旁,“来听下,是不是社区又要搞啥活动讲政策了啊?”

晚上7点半,20人围成圆桌的廉情茶苑正式开摆,茶香袅袅中,映着每个人的脸都泛着轻松的笑容。向万军是社区12年的老书记了,她开口说了来意便问需求。她介绍,“廉情茶苑”是玉林街道从去年5月开始打造的一个品牌,以每个月进一两个院落的频率,在辖区内定期巡回式开展,邀请两委人员、党员、群众一起参加,喝着盖碗茶聊天,来公示院落财物、社区重大事项并宣讲政策。在前几个院落的宣讲中,涉及到二孩政策、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政策都很受关注。新春到来前,廉情茶苑摆到了梦泽苑,来问问居民还有没有什么需求要反映的。“大家有啥需求没解决到位的?找社区办事有没有吃拿卡要的?都在这里开诚布公地说哈。”

“没得没得,那些志愿者来给我做治疗,一分钱都没收。”低保户胡国庆显得很活跃,第一个出来说,他的年纪不是最大,头发却全白了。“是噻,再过两年你就越活越年轻,成帅哥了。”人群中不知谁一接话打趣,大家都笑开了,胡国庆也不好意思地跟着笑起来。3年前,院子里是不可能看见胡国庆的身影的,一场重病让他半瘫在床,基本出不了门。社区通过“互联网+双报到”的形式,将驻区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群众的需求精准对接,为胡国庆联系上了辖区内的“慈爱嘉”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免费上门服务为胡国庆定期做医疗保健。现在,胡国庆不仅能出门买菜做饭等个人生活自理,还能来社区开会聊天参加集体活动了。

居委会主任李斌问的是意见,征求意见前他有点担心。社区提出要打造文化阵地的思路,把党建和服务散到网格中去,为了让居民们在15分钟内享受到衣食住行的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打算把梦泽苑的露天棋牌室利用起来,每周占用一个下午给周边的小朋友们开设绘画课,这样小朋友们就不用全部挤在社区文化中心,能更自如地安排时间,还能把文化气息带进院落里。但梦泽苑里住的绝大多数是老人,下午太阳好时,大家都爱来这里下象棋、喝茶聊天,如果借给其他院落的小朋友,涉及公共利益,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

没想到,首先赞同的是74岁的王天伟,他和妻子都有表达能力障碍,用手势比划着“说话”。李斌征求意见时,他就一直专注地看口型,话音刚落,他的大拇指便比了起来。说起来,棋牌室的成立最初也是王天伟去社区提的建议。他找到向万军,比划着:“我们胡子长了,腿走不动了,能去哪儿?”社区意识到老年人活动空间小,需要一个娱乐、交友、谈心的去处,便有了梦泽苑的棋牌室。院落的棋牌室有着微弱的“造血”功能,每桌收一块钱,一部分补贴门卫收入,另一部分用于公共环境的打造。因此梦泽苑虽小,院落道路、楼道拐角都干净整洁,连花草都打理得生机勃勃。

“社区是大家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场地出场地,不讲价钱!”坐在角落里一直没说话的 “总导演”王大哥终于发言了,一句话掷地有声。经讨论后,大家都同意了绘画课入小区的事,定在年后把课开起来。王大哥很高兴,拉着李斌说他的“社区共同体”想法:“社区不好管,不在你锅里舀饭,不在你手上领工资,怎么管?所以社区每个人都要自觉,互相理解,大家住在一起才安逸嘛。”

欢声笑语的棋牌室外,梦泽苑周围的院落灯光亮若繁星……

这些年,居民需求与街道工作通过多种活动无缝对接,一个自治且活跃的城市发展细胞在不断壮大——

花开玉林

武侯区玉林街道地处成都市中心区域的正南面,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总数接近13万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成都开发最早的片区,这里曾因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完善而代表成都最“洋气”的一面。但随着时间流逝,过去洋盘的小区渐渐变成了“老旧院落”,不少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城市更南边的区域发展更为迅速。如何让玉林在保留生活味的同时,也伴随城市发展实现人居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就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基层群众自治,体现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居民的意识必须加强。

在玉林,“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享,正是玉林的实践。事实上,廉情茶苑只是玉林街道问计于民的一个品牌。这些年里,通过“玉林夜话”“问需单”“党建玉林联席会”等形式,居民需求与街道工作无缝对接,一个自治且活跃的城市发展细胞在不断壮大, “花开玉林”便是其中的典范。

“花开玉林”起于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从上世纪80年代便生活在玉林片区的刘玉兰记得,原本的院落和街道并不清爽,一到下雨天稀泥巴就裹一腿,后来路面硬化后,小巷子里常常能看见垃圾。刘玉兰和热心邻居们把情况反映到街道。经过街道、居民的几番商量后,决定启动“花开玉林”工程,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以花草点缀街面。

按照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有关要求, 充分践行城市管理为民服务的核心要义,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按照“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路径,“花开玉林”的目的,是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通过“街道—重点片区—社区—院落”为链条的“四级网格单元”,将辖区细分为48个网格片区,通过党建联席会、玉林夜话、社区问需日、座谈交流会等广泛征求意见、集中智慧。最终将“五横七纵”12条街巷确定为首期“花开玉林”治理点位,并确定二期以两广场、五街巷四十九个院落为抓手,推进街巷整治和特色打造,三期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为重点,突出培育国学巷片区和玉林片区2个文化特色风貌片区。

如今,首期治理点位已竣工亮相,正在进行二期的改造。走在玉林片区,街道两旁的榕树遮天蔽地,疏朗的小高层楼房点缀在树林中,临街路面建着川西风格的围墙。飞檐白墙,墙面画着粉色芙蓉、紫色牡丹,水墨诗词,如同展开一幅画卷。一路走过,三角梅、杜鹃花和竹林点缀其间,花开不断。刘玉兰也在文化广场上认养了一处杜鹃花,闲时去浇水,活动人多时去维持秩序,正值寒冬,红艳艳的杜鹃开得格外娇艳。

街道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城市环境管护机制,变政府“独管”为大家“共管”——

认养模式

认养,是玉林街道“花开玉林”的特殊模式。街道采取“街道建设+多方参与”的方式,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城市环境管护机制,变政府“独管”为大家“共管”,将打造完成的街巷、花坛、花墙划分为固定区域,将花卉的日常养护以党建项目的方式开展认领,成立了2.3万人的志愿者队伍。这其中,有刘玉兰这样的普通老人,也有江喃这样的老外名人,还有省环保科学院第二党支部这样的驻区组织。

“大家都发动起来了,主动来认养。”玉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仁富说,辖区的开元集团是生产化肥的公司,主动认领了街道的花肥供应。四川省疾控中心、华西检测中心、玉林中学等驻区的单位主动把冷冰冰的围墙拆了,准备建植物篱笆,墙内墙外都能让绿意蔓延。电信路社区居民胥老师,主动把临街50平方米的商铺交给社区,打造花间诵读书房,花香书香不间断。

花开之余还有文润。通过建设区域文化联盟,深入挖掘辖区单位、企业文化资源,在玉林街道建设蜀绣微博物馆、在青春岛社区建设剪纸博物馆等10个文化聚落。在玉林西街11号建成“大师传承堂”,每周邀请民俗文化的传承人走进大师传承堂与百姓互动分享蜀绣、剪纸、皮影、油纸伞等传统技艺,让辖区居民感受“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的蜀绣班、皮影学习班、古琴学习班等期期爆满,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我们的川菜博物馆比不上郫都区的,但都是居民自己来晒的手艺。”在川菜微博物馆,泡菜坛子、蓑衣都是周边居民拿出的压箱底什物。刘仁富笑着说,很多孃孃带着自己的手艺来教社区的年轻人,麻婆豆腐、鱼香肉丝都是一家一味,大受年轻人欢迎,“好吃好耍好看好学,成都人喜欢的生活,就是这样子了。”

观/察

共建 共治 共享

玉林街道的故事,不过是成都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基层和社区治理的系列决策部署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小案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

通过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成都在社区发展治理中坚持问需于民。“院落议事会”“民情茶叙日”“社区坝坝会”……通过这些活动,收集和整理群众意见和建议,把整治工作与居民需求有机结合,营造“难题共议、智慧共享”的治理氛围。同时,还定期召开社区、商家、物业公司、片区单位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讨论解决重难点问题。

成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提出,将推动生活服务便利化,努力创造舒适便捷生活环境。以补齐短板和市民感受为导向,科学布局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发展社区新零售服务体系,建设社区集成化智能服务终端,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去年,成都还启动了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市民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让“生活城市”成为成都最响亮的金字招牌和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让这座城市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新闻推荐

绿道里的儿童游乐设施、可移动便民服务点…… 暖暖细节 让人更爱成都

小朋友们正在成华区方家河绿道街头公园深处的儿童游乐场内玩耍摄影记者陶轲点位:成华区方家河绿道一端连着政府、一端系着民心,天府绿道蕴藏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依托天府绿道网络体系,让千万...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