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市民共享“司法阳光”

四川法制报 2018-02-06 01:41 大字

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成功为农民工讨薪

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调解

群众到社区法律之家接受调解本报记者郝飞文/图

朱某从中江县来郫都区务工,受雇于一装饰面板厂。2016年1月8日晚上,朱某在加班中受伤,同年9月8日被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并于同年10月26日被成都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工伤八级。当朱某找到用工方要求给予工伤赔偿时,厂方却百般推脱,拒不支付,负责人也不露面。想告状却不知从何入手,想请律师又囊中羞涩……苦恼之时,朱某想起郫都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曾经到社区来开展过法律服务,便前去求助。中心的律师无偿为其代理诉讼,一个多月后,朱某拿到了201390元的赔偿款。

目前,该区已建成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效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让市民共享“司法阳光”。

整合资源 便民服务“一家多能”

家住安靖街道的薛老伯瘫痪在床后,生活不能自理。其子不但不照顾父亲,还不准老人的三个女儿来看望。今年初,得知老人拿到了一笔拆迁款,其子便以赡养父母为由要钱,父子俩吵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薛老伯的老伴找到社区法律之家,工作人员立即安抚老人、教育其子,依法妥善解决了这一家庭纠纷。“作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最末端一环,郫都区社区法律之家集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有效实现了便民服务一家多能。”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去年以来,郫都区结合城区市政工程建设密度大、流动人口分布广、社区之间距离短等特点,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中心,街道(镇)公共法律服务站为辐射点,村(社区)法律之家为触角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形成了“定时+及时”“网上+网下”“集中+分散”的法律服务模式。

近年来,郫都区还与中国电信合作,搭建公共法律服务指挥平台,改造升级郫都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整合全区各类资源,将线下法律服务资源择优架构到线上平台,并与手机、电视终端等连通,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导航等在线服务,将普惠性、公益性、便捷性的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老百姓身边。

对此,四川大学杨晓强博士认为,郫都区在打造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建成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个街道(镇)公共法律服务站、5个村(社区)法律之家,同时,依托行业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和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等载体,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动服务模式由被动向主动扩展,服务成果由隐性向显性转变,让群众够得着用得到。郫都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成为护航发展、惠及民生的一个标杆。

服务到人 律师覆盖191个社区

今年49岁的刘勇是蜀鼎律师事务所律师。郫都区推行“一村(社区)一律师”后,他成为郫筒街道石牛社区的律师,通过接待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民事纠纷调解等方式开展工作。“村(社区)律师随时候命,让群众享受最大便利,有效提升了化解矛盾纠纷实效。”郫都区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郫都区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均衡法律服务资源,加快体系化、标准化、实战化、多元化、长效化建设进程,在全省率先将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考核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着力推行村(社区)律师制度,实现“一村(社区)一律师”全覆盖,以接地气、暖民心、惠民生的法律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我们是普法志愿者,也是法律服务人,以后有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找我们。”蜀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在石牛社区法律专题讲座上如是说道。讲座后,律师还为在场居民送上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增加,小区物业收费、出租户管理等新问题频出,郫都区成立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社区,采取法治讲座、法律咨询、“团团坐来说法”“送法上门”等形式普法;邀请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驻守在法律援助便民联系点,免费担任社区居民群众的法律顾问,使社区居民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不久前,郫筒街道石牛社区法律之家就成功化解了一起外来务工人员在工地因病去世引发的纠纷。让郫筒司法所所长王亮感到欣慰的是,这次没有发生任何冲突,相反,务工人员家属和企业都在第一时间打电话找到他,希望通过社区法律之家调解来解决问题。针对该起纠纷的特点,司法所、社区律师、社区工作人员联手,厘清当事人间的事实用工关系,用三天时间组织调解,最终当事人达成一致,纠纷得到了顺利解决。王亮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些年的普法,这很可能又会是一起棘手的事件。

记者了解,目前,郫都区辖区191个村(社区)均实现了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全覆盖,在矛盾纠纷“最前沿”打造了一个专业、公正、高效的调解平台,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精准到位 个性化服务惠及百姓

随着法槌敲响,一起特殊的民事诉讼案在安靖街道土地村“开庭”。“庭”上,来自西华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书记员、原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被告代理人。模拟审判流程还原法庭的正式版本。原告、被告及其代理人围绕案件焦点激烈辩论。300余名群众现场“旁听”。“模拟法庭好,让老百姓不出社区就能学法。”“庭审”结束后,郫都区司法局安靖司法所负责人邹琳介绍,此次模拟法庭活动是该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的一项有益尝试。

为使小窗口发挥大作用,2017年,郫都区依托全区14个司法所,设立了14个公共法律服务站,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职能为一体,在为各街道群众提供综合法律服务等常规服务工作外,还特别推出法治情景剧、法治微电影、模拟法庭、诉讼代理和辩护等“特色”服务项目,使法律服务更加丰富多彩。

为突出公共法律服务的普惠性和针对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郫都区十分重视培育“适销对路”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建立法律服务需求分析研判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法治类、民生保障类、法治宣传教育类、社会维稳类等为主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体系,研发包括社会治理、权益保障、民生发展三大类103个服务产品。

成立中心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郫都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立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不断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的具体举措。”郫都区司法局负责人说。

郫都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公证事务、法治宣传教育、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功能,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型窗口,采取“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模式,让群众办理业务更快捷。

该负责人表示,该区将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行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动性、创造性,积极践行“互联网+法律服务”新理念,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平台,让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更好地惠及群众。“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将法律服务工作由单一式、笼统化向体验式、精准化、常态化拓展,精耕细作种好法律服务‘责任田\’。”该负责人对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努力切实让法律服务随时在每一名居民身边”。

◎专家点评

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认为,为了让人民群众获得普惠、精准、及时和有效的法律服务,郫都区积极推动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区形成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真正打通法律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

新闻推荐

打造音乐之都 成都用音乐与世界对话

□本报记者陈蕙茹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男中音歌唱家,一种很浪漫的说法:14岁那年,某一个清晨,从成都郫县老家村头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廖昌永第一次听到多明戈演唱的咏叹调《...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