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范雨素们
海纳(郫都区)
今年4月,一篇《我是范雨素》在网络上突然大火。人们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更好奇于她的经历:范雨素出生于1973年,12岁开始在老家做民办教师,20岁不堪平庸的生活逃往北京,后匆匆结婚,却一直遭受丈夫的家暴,有两个女儿,现在北京当育儿嫂。她的文章里有饱满的生活,元气充沛,让我想起我们村子里的范雨素们。
她们大多是我姐姐的同学,和范雨素差不多的年纪,那时也喜欢读书,喜欢文学,我的文学启蒙就是从她们那儿来的。
我们互相传看了琼瑶的小说,背汪国真、席慕蓉的诗,读三毛的散文,后来也读《茶花女》《少年维特的烦恼》《荆棘鸟》《飘》等。在洋槐花香弥漫的春天,我们都做着关于爱情的梦、出走的梦、私奔的梦。作为那个年代的文青,我们有着不同的结局。
陆采薇矮矮胖胖的,其貌不扬,有一双多愁善感的大眼睛,总是蒙着层迷离的梦影。每次向陌生人介绍自己时她都会说:“我叫采薇,这个名字来自《诗经》。”她的父亲是一个包工头,家里很有钱,足以给她营造一个梦中的世界。一次她生日邀请我们去玩,我竟被她华丽的卧室震惊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的床,床上挂着一顶缀满花边的粉红色蚊帐,她坐在厚厚的软软的床上,公主似的。更令我们羡慕的是,靠着天蓝色的墙壁,有一个很大的书柜,里面放满了书。
那时她读高二,暗恋着同班的一个男生。那个男生瘦瘦高高的,写一手漂亮的字,也会写汪国真式的情诗,黄昏时常常在校园的草坪上弹吉他。他这样多才多艺,自然成了女生们仰慕的对象。陆采薇只敢远远地看着他和各种女孩谈笑,暗自神伤。
我问姐姐,后来他们怎样了呢?姐姐说,那个男生在加油站工作,陆采薇则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各自早早结婚生子了。
冯晓晨的命运则比较坎坷。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长发飘飘,每次从校园里走过时,所有的男生女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向她行注目礼。她的诗歌贴在学校的公告栏里,配
着秀气的字体,优雅清新。她是镇长的女儿,家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外面是一堵高高的围墙,一扇朱红的大门,让人感觉又神秘又可敬畏。
高三时,晓晨却突然退学了。具体的原因我很多年后才知道。镇上一个开货车的司机,凭着他的见多识广和甜言蜜语很快打动了她,等她父母发现为时已晚:乖乖女晓晨已经怀孕了。她父母气得暴跳如雷,无奈之下,只好让两人赶紧结婚。谁知这男的脾气很暴躁,经常打她,结婚没到两年就离婚了,一个女儿跟着她。
那时,离婚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她父母是镇上的头面人物,更觉得她丢尽了他们的脸。于是,托亲戚说媒,把她嫁到了大山里面。据说那家人对她还不错,但“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背后却是难以忍受的凄清寂寞,几年后,她又离婚了。
再后来就不太清楚了。因为她和我家有一些亲戚关系,听母亲讲,好像又离了几次,辗转了很多地方,现在还是自己带着女儿。女儿患了甲状腺病,她靠打工养活母女两个。有一次在亲戚家遇到,她冲我笑着,脸上一层厚厚的粉,眼角已满是皱纹。但她的神色里,却有了一种年轻时不曾有过的宁静与淡然。
我自己也是范雨素之一。那时跟着她们读小说,也尝试着写。记得写过两个琼瑶式的中篇,在姐姐的班上传看。后来我离开家乡求学,一直想要寻找别样的生活,却好像始终在一个狭隘的世界里左冲右突,找不到出路。唯有写作,才让我徐徐打开了一个世界,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
新闻推荐
成都发展新经济 构建“7+N”空间版图 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 并建立新经济人才库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正式出台。《意见》有何内容和特色亮点?成都...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