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钦模与内江

内江日报 2017-12-03 02:13 大字

◇张津

1983年秋天,时任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副经理兼行长陈钦模回内江探亲。10月28日上午8点半,内江市(现市中区)政协举行欢迎茶话会,我有幸在会场外初识陈钦模,并作了简短交流,此后多次通过书信、电话和他夫人吴明珍处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陈钦模,四川郫县人,1914年生,1943年毕业于中央农业大学农经系。抗战时期供职于中国银行内江办事处。1947年,陈钦模与毕业于内江沱江中学(今内江二中)的吴明珍结为夫妻。陈钦模和内江结了不解之缘,内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陈钦模和吴明珍的婚礼朴素、文明,轰动全城,成为当年最有影响的新式婚礼,健在的老人回忆起这件事仍记忆犹新。同年,经上海作短期培训后去新加坡就任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行长。

在内江的几年时间,陈钦模对内江的支柱产业——糖业及沱江流域产蔗区作过考察研究,银行业务成绩优异。陈钦模工作之余,融入内江书画界诗词界,与梅鹤年、张仲孝、陈石渔、刘采臣、邱特澄、余农治等文人墨客有所交往。他与内江书画家、教育家张仲孝为至交,常有诗书画作品往来。张仲孝(1884—1952)是清末秀才,四川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宣统二年,四川法官考试,录取130名,张仲孝名列第六,后出任四川省政府主任秘书等职。当得知张仲孝立志筹资办学时,陈钦模便利用自己所在岗位与经济界人士交往多、朋友多的优势,鼓动那些曾经由银行提供信贷而获得丰厚利润的组织如糖业公会、农会、农村合作社等积极为办学捐款,从而筹集到一笔办学资金。1942年秋,由曾佐廷、张仲孝、王鸿等人创办的蓉关中学在椑木镇板板桥陆家漏棚成立。

陈钦模离开内江后,十分关心第二故乡的经济建设。他利用在新加坡中国银行供职的优势,先后为内江“四川梓橦宫制药厂”提供信息,沟通销售渠道,在上世纪80年代,使3000盒梓橦宫牌清涼油进入新加坡市场。为了扶持内江侨属企业,陈钦模专门向内江侨谊服装厂寄回最新款式样书,介绍新加坡流行服式甚至邮回样服,为侨谊服装在上世纪80代风行全市并进入成渝服装市场作出了贡献。

陈钦模身体力行为振兴内江经济服务,引起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声报等媒体的关注,这些报纸多次刊登有关他的新闻稿件(均为笔者撰写)。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夫人吴明珍为内江书画进入海外市场,努力让书画创汇给予了帮助。当时,陈钦模新加坡寓所客厅挂满了内江书画界一些老年书画家的书画作品,如余农治、李果青的书法,陈克正的工笔仕女等,邀请在新加坡的亲友和爱好者观看欣赏,并为之代售代卖,被誉为内江书画在狮城的“义务画廊”,为内江书画走出国门创汇和改善书画家的经济状况作了大胆的尝识。

为了帮助内江的贫困学生,陈钦模发起的“陈钦模教育奖学基金会”在内江市第四中学成立,并捐赠20万元人民币。内江市第四中学“陈钦模教育奖学基金会”以“奖学帮困”为宗旨,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2012年,中国银行成立100周年,97岁的陈钦模为中国银行撰写史稿,专程赴北京参加庆典,抽出时间与参加庆典的中国银行内江分行的同业人士交流信息,思路敏锐地回忆起在内江的日子,详细询问内江的变化,赢得同业人士的交口赞叹。

新闻推荐

郫都区花园镇明责、分责、督责三管齐下推进预防腐败工作

为推动预防腐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郫都区花园镇结合“微腐败”治理和“微权力”治理工作,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分类实施“明责”、“分责”、“督责”,三管齐下促进预防腐败在推进中探索创新,在创新...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