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猫儿□解军
□解军 7月,有朋友从东北来成都耍,作为东道主,我招待他们去一个好哥们儿开的饭店吃川菜。席间有服务员过来,向我推介店里新增的一道特色菜——干炒油炸猫儿。
东北朋友一看菜单上的菜名儿,立即瞪眼道:“太残忍了……你们成都人怎么能把猫炸来吃呢?”
服务员忍不住笑起来。我连忙解释,油炸猫儿不是猫,而是长在草丛里的昆虫——蚱蜢,又叫蝗虫,四川人叫它油炸猫儿。
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四川地区多为中华蚱蜢,身体呈绿色或黄褐色,头儿尖,呈圆锥形,触角儿短细,基部有复眼。其后足十分发达,带有尖刺,善于跳跃,飞起来会发出“札札札”的声音。如果用手握住,它的两条后足会不断上下跳动。
在昆虫界,蚱蜢可谓臭名昭著,因为它常危害农作物及绿草,其食量大、生长快,加上繁殖能力强,常引发蝗灾。历史上,四川地区因多山地,常有蝗灾爆发。清朝从1644年至1908年的200多年里,四川有40多个县发生蝗灾,约占当时全国18省遭蝗灾县份的7%。
由于蝗灾来势凶猛,祸害严重,百姓只好求助于神灵。当时四川119县,竟有49县设立了蝗神庙,乞求作物不受其害。
说油炸猫儿是害虫,我深有体会。我高中毕业去医院体检,检查眼睛时,医生拿出一张有许多彩色圆点的图片,问图片上有啥?我说有一只油炸猫儿。
医生叫我仔细看,我看了看,说那就是一只油炸猫儿。医生摇摇头,在体检表上写了几个字。一周后,学校通知我复查,说我眼睛色弱。
母亲很着急,找到那个检查的医生。对方是一个操普通话的实习医生,对母亲说,你家孩子连那么明显的蚱蜢都看不出来,没给他写成色盲就算不错了。
四川油炸猫儿多,关于它的笑话也不少。旧时郫县有个秀才自恃才高八斗,有一天,他在自家院儿里逮到一只黑头绿身的油炸猫儿,把它放在青瓷碗里,喊了一声“跳”,油炸猫儿立即一跳老高。
秀才想了想,掰掉它的腿,连喊数声“跳”,油炸猫儿却一动不动。秀才十分得意,逢人便卖弄:晓理不,油炸猫儿的耳朵长在腿上的哟……
油炸猫儿虽然名声不好,但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因此成为川人餐桌上的美食。
我小时候去大邑的外婆家,秋天,舅舅拿丝笼子(一种竹编器)去屋后草丛中捞回新鲜蚱蜢,外婆将它们用开水烫一下,撒盐拌匀,入油锅用小火慢慢炒到金黄,撒上香芝麻和孜然粉,吃在嘴里嘎嘣脆、满口香。
新闻推荐
让“黑臭死水”变身“源头活水” 成都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全力以赴重拳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让“黑臭死水”恢复生机,摇身变为“源头活水”?自“成都治水十条”出台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迅速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重拳治水,深入推...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