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笼格斗PK“回家吃洋芋”格斗孤儿出路在何方?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截流徐博文
姚遥张立美范军杜伟“潜水的小猪”
不久前,网络视频曝出一群来自四川凉山、阿坝等山区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免费收留、养育,踏上未来通往UFC的漫漫征途。这些大多十三四岁、身板瘦弱的孩子在直径9.14米、高1.8米的铁笼里搏击,为自己争取一个脱离贫穷、获得归属感和尊严的机会。
关于他们的报道一经传开,对于“俱乐部是否以此吸金”、“孩子是否自愿参加训练”的质疑铺天盖地,孩子们对格斗的热情和“回家只能吃洋芋”的窘迫现状令人心酸。
根据目前消息,孩子们将被凉山州政府接回并安排入学。但仍有说法表示,这些没人疼、没人管的孩子,被堵住了通向未来的唯一出路。
■委托人:曹女士
■方 式:读者来信
■话 题:最近看了“格斗孤儿”的一系列报道,看着那些跟我儿子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用拳头去为自己拼一个未来,真的特别心酸。最初,我也觉得他们应该回去上学,可是当我了解到他们都来自四川凉山地区,就能体会到为什么他们都“心甘情愿”地留在俱乐部了,回家对他们来说太残忍,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家,只有一片贫瘠的黄土。到底谁能为他们找到一条出路?
以“善良之名”
断送孩子出路?
这家名为恩波格斗的俱乐部位于成都郫县,是于2000年私人出资创立的一支武术散打队,其创立初衷之一就是“收养”孤儿,从第一批的30个孩子发展到如今超过400个。这些被“收养”的孩子大多失去双亲或无依无靠。
截流
孤儿们参加的格斗训练,不是媒体片面理解的血腥斗殴,而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体育运动,也就是专业人士口中的MMA。而成都的恩波格斗俱乐部,也不是籍籍无名、水平可疑的小拳馆,而是我国最为顶尖的综合格斗训练馆之一,其培养出来的选手,很多成为赛事冠军和格斗明星,甚至走向世界,成为各大国际赛事的签约选手。
这些孤儿,在这里本来可以得到最好的正规训练,走上足以改变命运的职业道路,可惜,却在热心民众的围观和帮助下,不得不返回贫困山区继续“吃洋芋”,而他们原本值得期待的前途,也变得未知、渺茫。在善良的名义下,这到底是解救还是扼杀?
徐博闻
贫困、毒品、艾滋病、孤儿,似乎成了大凉山的标签,某种意义上,它们之间互为因果、盘根错节,没有任何一项可以先于其他解决。孤儿不会凭空出现,在凉山,让父母失去抚养能力的最大原因是毒品和艾滋病。
在原生家庭功能恢复之前,把格斗孤儿送回这种环境,很难说是一种好事。格斗俱乐部收养的孤儿们,很可能是第一次生活在稳定的集体生活中,有规律的三餐和作息,有具体的未来。他们脱离家乡的恶性环境,付出了适应城市生活、学习文化的代价,现在却要被送回家乡,重新回到贫穷落后的乡村环境中。
离乡的尝试以遣返告终,不单单是文化上的反复冲击,更是对生活勇气的(灭。
拯救“孤儿”
不该止步于重返校园
对于那些处于饥饿、物质生活无着落的孩子来说,解决温饱才是最幸福的事儿,这也是很多大凉山儿童宁可去广东工厂当童工也不愿意留在家乡、返回家乡的根本原因所在。四川凉山州教育局已经介入格斗孤儿事件,带领“孤儿”们重返学校。不过,担心也随之而来,走出搏击的铁笼,还会跌入困顿的深渊吗?缺少了父母的贴身关注,留守的童年如何安放?
范军
社会组织收留孤儿,是一种被法律默许的孤儿救助方式。但不能因为孤儿有了一个稳定的落脚点,政府部门的救助就可以放手了。没有政府救助和监管的及时跟进,这部分孤儿的生存质量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对于被社会组织收留的孤儿,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信息登记,建立档案管理,并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发放救助金;要敦促社会组织切实保障被收留孤儿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就业权利,并进行跟踪监督,直至孤儿成人能独立生活。
我认为,讨论“格斗孤儿”参加商演是否违法,不应该成为当下重点,考察反思财政、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是否各司其职,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在孤儿救助问题上,政府救助是兜底。一旦“底漏”,什么问题就都有可能发生。
张立美
俱乐部不管是依法“收养”“格斗孤儿”,还只是拿“格斗孤儿”当赚钱的工具,但“格斗孤儿”作为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少年,保障其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这是他们依法享受的受教育权,任何机构、任何人都无权将其剥夺,这一点毫无疑问。当地教育局让这些“格斗孤儿”重返校园,保障其受教育权,这无疑是正确也是最基本的选择和纠错措施。但是,拯救“格斗孤儿”,要从根本上解决“格斗孤儿”的困境,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显然不能止于让他们重返校园。仅仅让“格斗孤儿”重返校园,可能不但于事无补,反而适得其反。
打拳无法支撑
“孤儿”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恩波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表示俱乐部也找过几所附近的小学和初中,试图解决孩子们的读书问题,但学校方面却没有接收他们入学。俱乐部方面也意识到义务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仅仅依靠练习格斗,无法支撑孩子们依旧尚未可知的未来,而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远不是恩波可以解决的问题。
姚遥
我们不能忘记了,这次讨论的是未成年人,而不是成年人。如果站在儿童权利的角度,站在人性尊严的角度,这些儿童看起来“自愿”的选择,只是社会现实对他们的另一种强迫。如果认可了这样的发展模式,等于默认了他们的命运注定如此,否定了社会应当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义务。
无论是未成年儿童外出打工,还是未成年的孤儿进入格斗学校,这都是未成年儿童的被动选择。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应当保证未成年的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他们至少能在成年后站在一个最低的起跑线上进入社会。如果默认了社会阶层的固化,默认了儿童的现在决定了他们的未来,那这个社会就没有资格谈论一切关于公平的话题,我们只需要遵从丛林社会的原则,弱肉强食,弱者恒弱。
金羊网评论
现在的核心争议是,孩子们不用交学费,吃穿住行全包,还可以学习格斗术,俱乐部的孩子们每年都代表四川省青少年队伍参加散打比赛,这让不少网友认为格斗俱乐部给了这些孩子比较好的归宿,也认为政府部门介入调查是“多此一举”。
其实不然,孩子们年幼,心智发育不完全,不能准确判断、全盘考量是非利弊。孩子们没有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也就失去了全面学习、提升素质、完善发展的机会和基础,让孩子们从小生活在格斗俱乐部里学习格斗,不仅可能从小留下暴力的阴影,严苛、繁重的训练还会让一些孩子们受伤,而在这种环境下,他们长大之后,除了格斗,还学会其他知识或本领了吗?
孩子是否沦为
“赚钱工具”?
媒体采访中,俱乐部的教练承认小孩演出是有收入的。他说:“孩子们的出场费是统一管理起来的,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就给他们。”至于出场费有多少,教练表示不方便透露。那么出场费统一管理是否公平透明?未成年人和俱乐部之间的利润分配协议是否保障了孩子应得的权益?最重要的是,俱乐部大量收养儿童是否合法?
四川省律师协会杜伟
恩波格斗俱乐部不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收养主体,不具备收养资格。根据规定,如果是收养未成年人,其主体身份应当是符合条件的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收养人。俱乐部显然不是社会福利机构,而作为收养人的个人,根据收养法第三条的规定,首先收养不得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即最多收养两名未成年人。根据俱乐部负责人的表述,他们已经收养了400余名儿童,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俱乐部要成为监护人,应当满足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三)项的规定,即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须经未成年人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同意。而根据现有的报道反映出来的情况,该俱乐部很有可能没有或者无法取得监护人资格。
百度贴吧 潜水的小猪
之前采访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说了,打不出成绩,会被送回去,不是说一直免费给你鸡蛋、牛肉、牛奶等营养品,也就是说恩波所谓的好伙食是有代价的、非持续性的,你也得通过各种途径给俱乐部盈利,比如报道中提到的商业比赛,否则谁白养你,几百个孩子伙食费、住宿费的成本有多少,这个钱从哪里出?恩波是一家注册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不会赔钱做事,恩波不是体校、更不是慈善机构。
不出成绩的孩子被送回去怎么办?如果半路辍学,训练个好几年没啥成绩被送回去老家,连个初中学历都没有,或者带着一身格斗功夫流入城市,后果不堪设想,谁考虑过这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教育局的做法是对的,先让孩子们参加完义务教育,等学习完了,身体、心理都相对成熟了,自己想学什么自己决定。我并不认为格斗和学习是冲突的,但凡事总有个优先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佳)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我们生活中宝贵的财富。记者近日从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检察院获悉,郫都区友爱镇的李方朋因一点小事,对邻居拳脚相向,最终因故意伤害罪被郫都区人民...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