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园里话牡丹

铜陵日报 2021-01-25 09:43 大字

□陈邦元

虽是寒冬,但有暖阳,漫步凤凰山牡丹园,还是很惬意的。

牡丹园游人稀少,坐在园中牡丹亭里,远处青山如黛,滴水崖细水长流,园里的牡丹和山坡上的凤丹都已枯萎,“国色天香”不见影踪,没有什么可观,也没有什么可赏,倒是标有各种牡丹花品名称的牌子显得十分醒目,这片是姚黄、魏花、叠罗、彩霞;那片是状元红、玉板白、大千叶、胭脂楼、醉西施等,呵护着我的晴朗,让我静下心来思牡丹。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千百年来,牡丹以其华丽富贵、端庄大气的花姿折服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唐代舒元舆的《牡丹赋》把牡丹的色、形、姿融入阴阳、浓淡、动静对比之中,诠释出牡丹雍容华贵,“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织,疏者如缺;鲜者如濯,惨者如别;初胧胧而下上,次鳞鳞而重叠”。

牡丹原产于中国,很长时间都是在荒野寂寞独自开,无人问津,“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早期野生牡丹被混称为芍药,后来又有“木芍药”之称,《本草纲目》释曰:“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直到秦汉时期,牡丹才从芍药中分离出来。文化史上,牡丹很早赋予爱情的寓意,如《诗经·郑风》中写道:“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根据现行的史料,牡丹真正以观赏花卉进入人们的视界是在唐代,始于唐武则天时期。到了唐开元年间,牡丹名品迭出,“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买花》一诗中生动展现了唐人对牡丹的痴迷和价格的昂贵,“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唐宋之际,洛阳牡丹异军突起,“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北宋灭亡之后,牡丹繁育中心南移到了四川彭州,陆游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天彭牡丹谱》,称“天彭则红花以状元红为第一,紫花以紫绣球为第一,黄花以禁苑黄为第一,白花以玉楼子为第一。然花户岁益培接,新特间出”;明代亳州成为牡丹繁育中心,隆庆、万历年间,亳州牡丹盛极一时;清代牡丹繁育中心在山东曹州(今菏泽),乾隆年间,菏泽牡丹盛过亳州,清末慈溪太后下旨将牡丹定为大清国花。如今牡丹不仅国人热爱,落户港澳台,而且还传播到了韩国、朝鲜、日本、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南非、澳大利亚诸国,可以说遍布了五大洲,成为世界知名花卉。

铜陵凤丹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是江南牡丹的重要代表花品,除可观赏外,药用价值极高。真正大面积种植凤丹应该是有明一代。

牡丹何时冠以“花王”美誉,存在歧义,有人说是唐代?有人说是宋代?说唐代的人以唐诗为证,一是唐·无名氏《牡丹》诗:“既全国色与天香,底用家人紫共黄。却喜骚人称第一,至今唤作百花王”;二是唐·皮日休《牡丹》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号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近有学者考证,无名氏的诗不是唐诗,而是后人根据宋丞相、词人韩琦诗化出;“落尽残红始吐芳”不是唐末诗人皮日休所作,而是宋人郑刚中的诗。据此认定牡丹冠以“花王”美誉始于并盛行于北宋,的确宋人对牡丹不仅厚爱,而且重研,先后有欧阳修、周师厚两本《洛阳牡丹记》、张邦基《陈州牡丹记》和陆游《天彭牡丹谱》等研究牡丹的专著问世,足见宋人对牡丹的热爱与尊崇,牡丹被视为国家富强、繁荣昌盛的象征,寄托了民众追求富裕尊贵、安泰祥和的美好夙愿。

在这个冰封的时节,园里的牡丹枝叶是枯萎了,可扎根泥土的牡丹根茎正孕育着生机一片,待到春风吹来时,定会开出色彩缤纷、五彩斑斓的花朵,再将美丽带给人间。

新闻推荐

3 起 案 例 带 你 了 解 检 察 公 益 诉 讼 大 作 用

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省检察院供图本报全媒体记者蒋京洲哪些案件可以进行公益诉讼?公益诉讼能起到...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