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友闻成为蜀口军队最高统帅

华西都市报 2020-12-10 03:28 大字

曹友闻画像。(资料图片)

如今的花石峡。(资料图片)

窝阔台发动四方远征前,蜀口地区多次与蒙军发生小规模战斗。曹友闻与蒙军多次交手,逐渐打出了曹家军的威名。凭着战功和军事才干,曹友闻成为蜀口地区军队的最高统帅,扼守七方关。

赵彦呐部署兵力留漏洞

绍定四年(1231年)十月,李埴接替桂如渊,成为四川安抚制置使。李埴接手快,措施明确,蜀口地区受到的战争创伤逐渐恢复。

李埴干了不到一年,朝廷召他入朝担任礼部尚书,接替他的是黄伯固,赵彦呐仍为副使,广西副制置使丁黼调任为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成都府知府。

端平元年(1234年)二月,黄伯固离任,赵彦呐升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兴元府知府,安抚制置副使仍是丁黼。

赵彦呐,字敏若,彭州(今四川彭州市)人,少年时以才干闻名乡里。吴曦叛乱,派手下大将禄禧镇守夔州。赵彦呐集结一批义士,杀死禄禧,名气大振。

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军进攻西和州,四川安抚制置使安丙派赵彦呐去守城,金军被赵彦呐打退。赵彦呐在西河州经营5年,政绩显著,后转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不久调任沔州知州。

嘉定十四年(1221年),安丙在任上去世,焕章阁待制、成都府知府兼成都路安抚使崔与之升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崔与之发现,赵彦呐这人喜欢吹牛说大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大本事。

嘉定十七年(1224年)三月,崔与之离任,郑损接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崔与之向朝廷进言说,不能对赵彦呐委以边境军事重任,否则今后必然误事。后来的事实证明,崔与之看人很准。

赵彦呐上任后,把主要作战部队部署在蜀口地区,其中正规军有6万多人,忠义军有1.5万人。部署重点是秦岭南弧和更以南的汉中盆地,秦岭北弧的“外三关”早就不设防了。

表面上看来,赵彦呐将重心放在与蒙古国交界的边境,担负着抵御蒙军入侵的重任,保护着蜀地内腹的安宁,是正确的。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赵彦呐的这一做法,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一旦蒙军突破边境防御,长驱直入设防薄弱的蜀地内腹,那将带来怎样的后果?

蜀地内腹的各大城池本来守兵就不多,赵彦呐甚至为充实边境的力量,还从各大城池抽调了不少兵力。

后来的战事发展证明,赵彦呐在部署上的漏洞,引发了惊天的灾难。

黄伯固在任时,任命邛州蒲江县(今四川蒲江县)人高稼为阆州知州。赵彦呐上任后,任命高稼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

高稼对赵彦呐说,兴元府城已残破不堪,没有险固的屏障,应该经营仙人关,以作为紧急时用兵的基地。赵彦呐派高稼前去办理。高稼到仙人关后,修筑营垒,聚积粮草,建造武器兵甲,使仙人关的防御规模逐渐具备。

不久,朝廷任命高稼为沔州知州、利州路提刑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

高稼到沔州上任后,在神像前发誓说,沔州饱受兵灾之苦,我一定尽力而为恢复沔州。离任时,我的口袋中也会空空如也,不带走一丝一毫。

然后,高稼开始着手恢复生产,召集流亡的百姓,百姓渐渐地都回来了。

曹友闻花石峡打败蒙军

在南宋对中原地区展开北伐时,蜀口地区也不断发生战争,但规模都不大,影响也较小。

被四川制置司临时任命为天水军知军的曹友闻,派弟弟曹友万和忠义军总管时当可,率领一支部队主动出击,进到蒙军驻扎的碎石头、青蒿谷,与蒙军交战数次,打出了曹家军的威名。

赵彦呐向朝廷奏报曹友闻的战功,朝廷任命曹友闻为承务郎(文散官三十级)、权发遣天水军知军。

权发遣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说,就是破格提拔,资历浅的人被越级任命为较高层级的官职。如知县被提拔为知州,就叫权发遣。

不久,蒙军再次入侵蜀口地区,从西河州进攻阶州。

曹友闻的防区没包括阶州,但他说,不能坐视阶州不救。曹友闻带兵从天水军一路疾驰,与其他友军会合后,开进到花石峡,与蒙军遭遇。

花石峡是宕州(今甘肃宕昌县)甘川道上的第一道险要关口,也是进入阴平道的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设有花石关,驻扎重兵防守。

花石峡分大小两峡。大花石峡全长25公里,谷深流急,两岸高峰入云,山石崔嵬,道路曲折,悬崖绝壁上的古栈道遗迹随处可见。

小花石峡是大花石峡中的一段,也是最险要的一段,长2.5公里。由北而来的岷江如一条发怒的巨龙冲入峡中,江水拍岸击石,左冲右突,翻腾咆哮,波浪滚滚,浪花飞溅,声如雷鸣,震天撼地。矗立在两岸的山峰悬崖如削,壁立千尺。

面对蒙军,已与蒙军数次交手的曹友闻一点也不慌乱,沉着应战。

他派前军统制全贵所部担任先锋,统制夏用从蒙军左侧进行攻击,同时派统制张成攻击蒙军右侧,总管陈庚和曹友万、曹友谅兄弟则来回督战,确保进攻有力、有效。

曹友闻的战术是成功的,宋军经过一番苦战,打败了蒙军。

曹友闻从天水军驰援阶州时,赵彦呐也很给力。他在高稼的建议下,前往仙人关坐镇指挥,让各路驰援阶州的宋军吃了定心丸。

蒙军退后,赵彦呐以四川制置司的名义,又任命曹友闻节制利州路安抚司军马,负责防守边区。

节制,意为指挥管辖。曹友闻的这一任命,意味着他成为蜀口地区军队的最高统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一方面体现出赵彦呐会识人用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曹友闻的军事才干的确出众。

不久,南宋朝廷下令,曹友闻被升任为武翼大夫(武散官二十二级)、?门宣赞舍人、权(暂时代理)利州都统,驻屯石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部),扼守七方关。

高稼力守沔州与城同亡

端平二年(1235年)秋天,阔端率领的蒙军来到蜀口边境,兵分两路:一路经凤翔府过大散关,进入蜀口边境,进攻凤州;另一路由阔端率领,进攻金国残余势力盘踞的巩昌府。

蒙军攻陷凤州,进攻凤州下辖的河池县。驻守在河池县的统制张庆,力战而死。

蒙军进军到离沔州45公里的西池谷,沔州城大为震动,官民争相逃走。

有人对在沔州的赵彦呐建议说,沔州守不住,最好退守到大安军去。

高稼对赵彦呐说,现在只能进,不能往后退却。如能进据到险要的地方,誓死捍守,敌人有后顾之忧,必然不会继续深入蜀地。这样的话,就能保住蜀地。如果现在召集兵力退守蜀地内腹,敌人一定会长驱直入,蜀地就会落入敌人手里。

赵彦呐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说高稼的看法也是他的想法。没想到,不久后,赵彦呐就带领军队离开了沔州。

高稼没跟着赵彦呐撤走,而是选择了坚守。

蒙军通过白水关(今陕西略阳县北部白水江东岸),进到一个叫六股株的地方,距沔州城只有30公里。

沔州城此前经过蒙军的多次攻掠,已没了城墙壁垒,只有附近的高山作为险阻。高稼派人登上高山,在山上遍插旗帜,擂响战鼓,虚张声势,作为疑兵,想以此阻挡蒙军的进攻。

驻守七方关的曹友闻,也知道沔州守不住,派人送信给高稼,劝说高稼移守到附近山寨中,他则率军前来协助。

高稼回信说,七方关是战略要地,不能没有守军,我是沔州守臣,不会放弃沔州的。即使最后守不住,我也会以死明志。

赵彦呐离开沔州后,走到罝口(今陕西略阳县西部25公里),觉得留下高稼守沔州城很不厚道,就叫偏将何璘、和彦琪带领所部回沔州防守。后来不放心,又调遣总管王宣带领1000名精兵前去支援。

高稼看到何璘、和彦琪的部队回来,派他们防守沔州前面的关隘。很快,蒙军到来,何璘吓得转身就跑。何璘与和彦琪的军队还没与蒙军交战,便全部溃败。

蒙军乘胜进逼沔州。高稼知道败局已无可挽回,派手下官员带着库藏钱物,乘船从嘉陵江撤往蜀地内腹,他则继续在沔州公署中坐镇指挥。

九月,蒙军攻城,高稼指挥与他一起坚守的官兵拼死抵抗。很快,蒙军攻入城里,幸存的将士冲入公署,强行带高稼撤离。高稼大声呵斥,坚决不走,但没有用。

可是,刚走出公署,蒙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众人与蒙军在公署前展开巷战,无一人向蒙军投降。

身边的将士一个个倒下,高稼最终也倒在血泊中,壮烈殉国,时年64岁。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新闻推荐

弘扬传统文化 彭州来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为坚持文化自信的道路,大力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丰富成都彭州市民精神生活,由中共彭州市委宣传部、彭州市文化和体育旅游局主办...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