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法官祝增巧荣登“中国好人榜”
祝增巧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
祝增巧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
10月29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8月至9月“中国好人榜”,成都好法官祝增巧与其他207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祝增巧1993年6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丹景山人民法庭庭长。她在法院工作27年,始终坚持“多调少判、定分止争”的工作原则,在“田间法庭”“工地法庭”“病床法庭”“院坝法庭”不计其数地成功调解。承办的4000余件案件,调撤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9%左右,所有调解案件无反悔、无申诉、无上访。
柔情法官接地气
人民群众贴心人
祝增巧长期工作在基层人民法庭,经常面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基层民事案件,她始终坚持“多调少判、定分止争”的工作原则,用群众语言释道理聊法律,用真情努力让双方握手言和,真心实意地把群众当亲人。对承办的每一起案件,她都坚持仔细分析案情,实地调查访问,预先规划调解方案。无论是何种当事人、何类复杂矛盾,她始终坚持因人施策、因案制宜、以诚相待,不断摸索总结基层审判方法。
办案中,坚持司法为民,“宁愿自己多跑几趟、不让群众多跑一趟”,尽可能方便群众诉讼,让群众在司法活动中有更多获得感。她坚持巡回办案,用“田间法庭”“工地法庭”“病床法庭”“院坝法庭”审理案件,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让法治意识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祝增巧用心用情全心全意的27年基层审判经历,调撤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9%左右。
祝增巧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誓言,用一颗亲民爱民之心服务群众,把依法护民权、解民困、排民忧作为神圣使命。也正是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门心思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她接触过的当事人或群众无不对她竖起大拇指称赞,“祝法官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祝庭长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
勇挑重担善创新
家事改革领头人
2016年底,彭州法院被确定为四川省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祝增巧主动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担任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积极创新,形成融前端社区“家和促进”、中端特色审判机制、后端家事文化渲染为一体的“全流程、递进式、体系化”家事审判改革“彭州模式”。
为弘扬传统家风文化,大胆将改革触角延伸到诉前,祝增巧无论是在民政局值班,还是在社区调解纠纷,总能良苦用心地劝和有矛盾的夫妻,苦口婆心地消除家庭邻里的隔阂。尽管审判任务已经非常繁重,但她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回访、帮扶那些需要帮助的当事人。只要有特殊困难的当事人,不管案件是否已审结,她总是记得他们,或亲自写信给正在服刑的当事人、或拎着学习用具去看望留守孩子、或带着生活用品去探望赡养案件老人,或去走访离婚后的女当事人帮助其走出阴霾,重拾信心。她常说“只要是利于当事人的,无论多苦多累我都愿意做”。在祝增巧的带领下,家事团队中像她一样走村串户回访、调解的法官也越来越多。
三年多来,家事法官审判理念不断更新,家事审判机制不断完善,家事审判团队成绩突出,荣获全国、全省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改革以来,受理婚姻家事案件3914件,调撤率75.68%,发出人身保护令8份、离婚冷静期通知书、离婚证明书811份,开展家事调查、回访帮扶等1310人次。家事案例入选第十四届中国影响性诉讼案例和四川省年度十大案例。改革出色、成效显著,《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四川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二十七载守一线
服务大局践行人
祝增巧扎根基层27年,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心系基层社会治理,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祝增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职能作用,主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为经济发展尽心出力,为群众安居排忧解难。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周末假日还是法定节日,只要基层党委政府有需要,她就会义不容辞地参与基层纠纷化解、释法说理、服务走访,实现与基层组织的深度融合,切实为区域发展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仅2019年就解决多起辖区内发生的涉稳涉众纠纷,将风险化解在诉前,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认可。2019年,祝增巧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走访服务36次、开展纠纷联调23次、座谈交流15次、专题讲座12次,实质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本报记者 杜文婷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新闻推荐
全省“十一”长假前四天游客量较“五一”同期显著增加假期过半游客量翻番●10月1日至4日,全省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196...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