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重庆寄给你”诗人李海洲笔下的成渝双城
李海洲
成都IFS的网红熊猫。
四川美术学院校园。据新华社
上世纪 80年代,在山城重庆,书包里背着诗集和武侠小说的少年李海洲,昂首挺胸地走在沙坪坝的街头,心中满怀对文艺的热爱。如今,少年李海洲早已成长为重庆的著名诗人,一边掌舵着多家杂志(《环球人文地理》刊系总编辑),一边认认真真地写诗。在他的诗里,他表达着自己对重庆的爱,写《重庆时刻》,写《春风送出快递》:“我要把重庆寄给你/梧桐花的邮路漫长/我要寄来雨天的磁器口/你撑着伞,心里落满杭州的雪/落满语速的偏激和茶色/我要寄给你整座美术学院……”
巴蜀一家,川渝情深,曾在彭州当过兵的李海洲,对四川的情感相当深。他在蜀地有很多诗歌朋友,写出过《在成都》《成都三人下午茶》《成都雨天的尚仲敏》等给成都的诗歌。
对于“成渝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对两地都有深入、透彻了解的李海洲,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懒坝、中山四路、川美校园
重庆美得“有嚼劲”
世界在别处。走出家乡,看到另外的风景,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李海洲似乎是个例外。1973年生于重庆,长于重庆,除了当兵几年离开重庆之外,他一直工作、生活在重庆。虽然也曾有机会到北京等地工作,但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重庆。在李海洲心中,最具有诗意气质的城市,还是家乡重庆。两江交汇、云雾缭绕,一座座高楼建筑如春笋般屹立在两江边。坐着轻轨,穿梭在高楼大厦和奔腾的江水之间,每一处都仿佛是画廊中的佳作。每次从外地夜航返回重庆时,从舷窗往下俯瞰,半岛的灯火总是让他感叹:这座城市美得炫目,难怪出了这么多诗人。
重庆闻名于世的地方很多,“像磁器口、解放碑、南山、长寿湖,这些都是经典的老地标,大家都知道”,李海洲特别分享了他最新发现的重庆好地方,“我首先推荐懒坝。它位于武隆仙女山海拔1000多米处。当雾起来的时候,整个懒坝像被托举在空中那样。一到冬天,大雪纷飞,美得一塌糊涂。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懒坝的艺术区,邀请到世界各地的顶级艺术家来到武隆,依据武隆的文化、场域,以当地风貌为基底,用当地材料为素材,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创作出具有专业高度和容易解读的艺术作品。比如中国第一座心跳博物馆、月球博物馆、苔藓馆等等。尤其是心跳博物馆,可以储存所有的心跳,这些艺术品的存在,让人意识到,艺术不只是把玩的,还是可以体验的,更是可以和人类比邻而居的,住在懒坝,山水环抱,视线内的一切美到极致。”“现代中国人都想要的应该就是懒坝生活”,李海洲补充说。
视野从山上的懒坝收回,李海洲将目光扫描到重庆市中心的中山四路。中山四路,起于上清寺转盘,止于周恩来纪念铜像广场,全长约1000米,街道两旁种满了重庆的市树——黄葛树。中山四路也是公认的“历史文化一条街”“抗战文化一条街”。周公馆、戴笠公馆、桂园、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以及百年名校求精中学等等,都坐落在中山四路,见证过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郭沫若、老舍、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等曾在中山四路定居创作。“重庆依山而建,高低不平,但中山四路却地势相对平缓。被网民票选为‘重庆最美街道’是当之无愧的。”李海洲说。
作为一座位于长江之畔,有着深厚工业根基的城市,重庆的不少工业遗迹文创区,也是有嚼劲的地方。李海洲提到鹅岭二厂,在老一辈重庆人心里,它曾先后是“中央银行印钞厂”“重庆印制二厂”,如今也成为诸多工业遗迹到新兴文创产业园华丽转身的一个案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映后,身为取景地的鹅岭二厂,更是成了网红打卡地。”此外,重庆育才中学大门口的陶行知纪念馆,也是著名新地标,李海洲说:“那是育才中学建校80年修建的,面向社会开放,漂亮、设计感强,记录着重庆的教育史,尤其夜晚华灯初上的时候,游客们会被迷幻的灯光吸引,全部跑去打卡拍照,到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育才中学的大门(陶行知纪念馆位于育才中学一旁)。”
四川美术学院一直是重庆的一张名片。李海洲难忘位于黄角坪的老川美,“且不说古典的校园,光说门口的蹄花店,很多艺术大师就是在那里慢慢吃着蹄花成名的。”身为诗人,新川美的自然美,也是让他念念不忘,“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除了建筑的风格特别之外,校园内还种了很多水果,比如桃子、李子,甚至红薯、莲藕等农作物。 有一次我见到有工人在校园内挖藕,田园风格令人感动。”
宽窄巷子、春熙路、熊猫爬墙
成都的市井气息很动人
1973年出生的李海洲,少年时代起就热爱诗歌,16岁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诗集《竖琴上的舞蹈》《一个孤独的国王》等。重庆、成都,乃至整个巴蜀大地,都曾多次进入李海洲的诗里,包括《重庆时刻》《在成都》《春风送出快递》《药王谷诗章》《成都三人下午茶》等。
巴蜀一家。李海洲对成都乃至四川也是非常熟悉。他惦记着自己当过兵的彭州,对都江堰、青城山的清凉念兹在兹,对乐山五通桥的近代历史馨香、攀枝花的阳光,感怀在心。“虽然重庆直辖后,与四川在行政规划上分开,但其实两地的文化血脉,并没有分开过。”李海洲有很多诗人朋友,有的是重庆籍到四川工作多年,有的是四川籍到重庆生活多年,“血脉相连,籍贯关系牵扯不断,经常弄不清楚一个诗人到底是重庆诗人还是四川诗人。”
李海洲多次到成都出差,或者到成都与诗人朋友见面。他对宽窄巷子、春熙路印象很好,“我觉得,这两个地方,虽然不算多么诗意,但却是普通老百姓喜欢去的地方,充满了生动活泼的市井气息,也是很动人的。IFS的熊猫爬墙,我也觉得很可爱。”
作为一名诗人、作家,李海洲还特别提到成都的红星路二段,“这真的是一个文化地标。尤其是红星路二段85号的四川省作协所在地,从这里走进走出过很多有成就的作家,沙汀、艾芜、周克芹、流沙河、阿来等等。很多文学青年,对这个地方都不陌生,来到这里投稿,走上写作的道路。在作协大院对面的红星路二段70号,诞生了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
从凌晨6点至晚上10点之间,每天往返成渝的动车、高铁的车次达到80列左右。乘坐最快的一趟高铁全程只需1小时18分。随着成渝一体化,展现在成都人和重庆人面前的是更便捷的交通。李海洲也深有感受:“在上下班高峰期,从沙坪坝到解放碑,路上也得两个小时,但花这个时间,我也能到成都了。很多时候,成都的诗人们邀约喝酒,中午一个电话,下午就见到了。”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李清泉在全神贯注地拉坯。修坯。受访者供图磁峰白瓷产品。手工烧制。陶艺体验活动。受访者供图编者按为挖掘农村能工...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