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 我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0余万人次

成都日报 2020-05-07 03:24 大字

在宽窄巷子,游客欣赏小型摄影展

游客在竹艺村拍照留念

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是12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也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迎来的首个旅游长假,成都市以防控优先、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控制景区流量、严防人群聚集为工作重点,以确保市民游客平安游、健康游、舒心游为最终目标,大力加强景区开放管理和市场监管督查,同时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圆满完成“五一”假期各项工作任务,文旅市场逐步回暖、景区景点秩序井然,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据统计,“五一”期间,成都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6.56万人次。

成都市文广旅局落实防控措施,所有景区景点、文旅场所均严格按照市防控指挥部相关要求,开展体温监测、扫描天府健康码、保持一米间距、关闭室内场所、暂停线下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开展旅行社跨省游业务等,统一实施“预约前往、实名登记、健康扫码、间隔游览”。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有序的前提下,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以都市休闲游、周边游、自驾游、家庭游、乡村旅游等为主的短途旅游线路大受市民和游客青睐,文旅消费呈加快恢复态势。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今年成都市“五一”文旅市场,有序可控,呈现逐步复苏的态势,也让市民游客度过了一个平安、健康、舒心的劳动节。

乡村旅游受青睐

今年“五一”,林盘景区、天府绿道、家庭农场、精品民宿、房车营地、湿地公园、文创小镇等各类“形态优美、文态彰显、业态新颖”的乡村旅游景点备受青睐,以踏青赏花、体验农事活动、品尝乡村美食、感受乡村风土人情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成为热点,满足了市民游客多样化需求。都江堰茶溪谷、七里诗乡、拾光山丘等乡村旅游景点推出非遗扎染体验、浪漫花海摄影、茶山瑜伽、道家茶艺茶道培训等特色项目及课程,吸引上万游客前往体验参与;彭州推出“玩转彭州·暖心生活节”“FUN野田园·绿道轻走”;蒲江明月国际陶艺村赏美陶、饮好茶,吸引游客亲身体验土与火的艺术;崇州川西林盘“网红打卡地”道明镇竹艺村,广大游客品尝特色美食,参与竹编制作,逛非遗集市,体验乡村乐事。

文旅活动促市场

节前,市文广旅局启动开展了“天府古镇旅游节”“天府绿道休闲旅游节”两大主题活动,在“五一”期间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积极参与,有力促进了假日文旅经济复苏回暖。与此同时,各区(市)县也策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成华区的“都市看熊猫·安逸耍成华”活动,大邑县的“第八届穿上旗袍去安仁华丽回归节”,金堂的大型实景水幕光影秀《传说五凤溪》,彭州的牡丹文化旅游节,邛崃天台山的“高山萤舞节”,新津的“寻芳”“寻味”“寻趣”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活跃了假日市场,对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推动假日文旅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

文博展览扬传统

“五一”期间,成都博物馆、成都画院等成都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纷纷推出各类专题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参观。新都区文博图书馆举办传承升庵文化·展示天府魅力、升庵国学讲堂、蜀绣精品展等主题展活动,邛崃市文博图书馆开展《为梦想拼搏 为时代铸魂》微信展等系列“五一”特辑线上展览与阅读活动,武侯区图书馆举办“最美劳动者”风采展、“五一”趣味答题活动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大批以家庭为单位的市民和游客观赏。

文明旅游成风尚

假日期间,市文广旅局联合相关协会组织志愿者在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太古里、大慈寺重点景区及周边开展以 “文明卫生游成都·友善优雅伴我行”为主题的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向市民和游客宣导疫情防护,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得到了市民和游客广泛好评。

科技手段保安全

“五一”期间对各级文旅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出了新考验、新挑战。成都市各级文旅部门和各大景区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小程序、APP、在线OTA平台等各个途径扎实做好控流量、防聚集、重防护各项工作,确保市民和游客健康安全。青城山—都江堰、新津花舞人间等景区依托“5G+红外线”体温监测新技术、新手段,无人监测全方位避免接触,让游客快速通行;相关区(市)县利用大数据平台、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引导游客出行规划。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李冬

新闻推荐

让中高考学生安心备考 多项措施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谈教育部门关爱中高考生、应届高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

4月1日,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有序复课本报记者朱大勇摄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教育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初三、高三年...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