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纪委:派驻纪检监察专员 精准监督重大民生项目

华西都市报 2019-12-06 02:48 大字

彭州纪委: 派驻柳河沿线综合整治项目纪检监察专员蒋敏,走访群众。

派驻龙兴片区改造项目纪检监察专员刘永会,在项目现场了解相关情况。

今年,成都市彭州市共有8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含社会资金)815.35亿元。其中,有32个重大攻坚项目,总投资(含社会资金)383.04亿元。

如此多的项目、如此重大的资金投入,怎样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怎样保证资金安全?又怎样保证不出现“一个项目立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

为此,彭州市纪委监委探索创新,向重大民生项目派驻纪检监察专员,对项目进行精准监督、贴身监督,全程参与招标、进度、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把监督延伸一公里,保证每匹砖、每个墙面的质量。目前,选取的4个试点重大民生项目,推进都非常顺利,而且没有一封告状信、没有一个人投诉。

——是谁想出这样的创新点子?如何选拔派驻纪检监察专员?他们有哪些权限?他们如何精准监督又不添乱?带着一系列的好奇,11月下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彭州,实地调查。

长期固定人监督项目 容易被围猎

杨勇曾经在彭州市纪委党政室工作,后来任小渔洞镇纪委书记,现在是彭州市发改局机关党委书记。

杨勇介绍,彭州以前每年项目只有几个、十来个,“近年爆发式增长,今年重大项目一共有89个。这些项目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城乡品质提升、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等四大类,政府总投资(含社会资金)高达815.35亿元。”

关于对项目的监督,杨勇说,项目参与单位比如发改、交通、水务、住建等部门,原本都有专门的监督科室,“但人少事多,无法进行有效监督;有的只看报上来的材料,发现不了猫腻。因为现在的PS技术、光影技术很发达,造假很容易,不去现场,很难看出问题。”

“每个项目,从预算编制、立项、招标、验收等等,环节很多,有些环节存在部门职能交叉,都在管、又都不管,导致有的项目推动迟缓,或者推不动。”

杨勇透露了另一个问题:“由于专业性强,每个部门监督科室的人员轮岗少,长期是相对固定的人员在监督,很容易被围猎。”

纪委监督靠前 派专员到现场贴身监督

一名彭州市纪委监委领导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监督,是纪委监委的主责主业。彭州市的项目,之前发生过很多事,往往项目一完、甚至还在进行中,举报就来了。个别施工单位挖空心思向监督管理人员请客送礼,以逃避监管或减轻处罚。近5年,查处规建领域收受贿赂案件37人。彭州纪委对此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如何将监督嵌入项目进程中,从而达到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落实的目的。”

今年年初,成都市纪委全会文件中,提出了全年的一个重点工作:精准监督。彭州市纪委监委班子,在传达学习文件后,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围绕这个点位,他们一直在思考、讨论:彭州纪委该怎么做好精准监督。

“项目集中的这些部门,都有纪检组,可纪检组的力量不够,而且监督太泛化;关注度不够、聚焦度也不够。能不能让纪检组到一线去,看项目究竟是怎么做的?”“有些上马的项目,推进得很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涉及部门多、而牵头的部门都是平行的、平级的,无法制约、没有号召力。很多项目都关系民生,政府部门要不找任何理由地去推进。”“彭州市委最关注‘三重’,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纪委的工作,必须围绕市委的重点工作来开展。”

思考了一两个月后,到3月,思路基本清晰了:纪委要派人到项目一线去进行现场监督、贴身监督。

可问题又来了:怎么派人、派什么人去监督?形成的共识是:不能派“外行”去”。最后决定:在全市纪检监察组组长里面,选纪检监察业务好、又懂民生项目业务的同志,作为市纪委的派驻人员,并给予一部分权力,让他们好协调项目的所有参与部门。

彭州市纪委将此思路形成文件,报给了彭州市委市政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4月25日,彭州市纪委监委机关印发文件《关于向政府重大项目派驻纪检监察专员实施精准监督的工作办法(试行)》,规定:派驻纪检监察专员,对“全部或部分使用政府性资金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重大政府性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贴身监督;监督重点,包括项目规划选址、土地预审、可研报告、环评手续、立项审批、征地拆迁、代理机构比选、勘察设计、初设方案、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招标、开工建设、变更内容、增加投资、竣工验收等过程中是否严格落实政策规定要求;项目资金拨付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财务管理相关规定、重大资金使用是否经过集体决策,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侵吞财政资金等行为;项目涉及的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是否存在攻坚意识不强、办事拖沓、懒散拖躲、执行不力等,导致项目推进不力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等。

《办法(试行)》规定:纪检监察专员,紧盯招标、进度、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督促有关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廉洁高效履职,全力确保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同时,实施一项目一授权,分两批向35个重点项目派驻专员,项目完成,授权就收回来;面对参与项目的各个单位,有协调权,等等。

彭州市为此建立了“项目监督人才库”,库里的人员,包括工程业务专家、专业人才、纪委精兵强将。最终,彭州市纪委监委选定了4个项目进行试点,并派驻4名纪检监察专员:徐琦,彭州市天府中药城项目;严利平,彭州市三环路建设项目;蒋敏,彭州市柳河沿线综合整治项目;刘永会,彭州市龙兴片区改造项目。

让群众更放心 专员牌子挂在最醒目处

女将刘永会,2017年开始担任彭州市纪委派驻市住建局(机构改革前叫“规建局”)纪检组长,作为“项目监督人才库”中的一员,这次被派驻到龙兴片区改造项目。原因很简单:刘永会之前做过乡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也分管过乡镇建设。

龙兴片区,是彭州市以前的核心区域。“这个项目,属于旧城改造。基础设施不到位、不通天然气,房屋年久失修,尤其是雨季,居民叫苦不跌。”刘永会对这个片区情况很了解,“龙兴片区是老百姓的痛点、是政府的难点。”

这个项目,涉及政府投资50个亿,包括1000多户居民和7家中小企业的搬迁、片区规划和城市设计、后期基础设施及特色商业街建设,“搬迁量大,时间很紧,老百姓期望值高。”

上任伊始,刘永会就以专员身份,召集拆迁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负责人见面,“招呼打在前头”;定期召开例会;重大工作中涉及重大风险的特殊疑难问题,一起商量,确定处理方法。

刘永会特意在项目施工现场的最醒目处,挂上公示牌,上面写明了她的新身份:彭州市纪委监委龙兴片区改造项目纪检监察专员,并有她的手机号码。“群众看到这块牌子,更放心了。除了市纪委监委的监督,还有专门的项目监督专员,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而对于项目上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干部,更多了一分震慑。”刘永会笑着说,就是想打歪主意,也不敢了,“懒政的、有畏难情绪的、工作推进不力的,晓得有专员在,也不敢懒政、畏难、不加紧推进了。”

除了强调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刘永会还到住户家中上门走访,收集意见、建议,了解居民诉求。

陈大爷住在项目范围内的炬星皮革厂家属区,主动找刘永会说自己的顾虑:“我很早就签订了搬迁协议,但我担心项目工作人员在面对‘钉子户’漫天要价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尽快搬迁,会采取不同的补偿标准。”

刘永会觉得陈大爷的顾虑带有普遍性,除了给陈大爷耐心解释搬迁相关政策外,还针对同类问题开展专项排查,督促责任部门健全完善《搬迁涉及附属物核实及补偿标准和工作流程》等制度,杜绝工作人员在项目搬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以少补多”情况。

11月20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龙兴片区现场看到,区域内的搬迁工作已基本完成,“群众非常支持配合,项目进展顺利。”

刘永会依然还是住建局的纪检监察组组长,“工资或者待遇有提高吗?”刘永会闻言笑了:“没有,‘加量不加价’。”她总结为:担责任、讲奉献。

保证资金安全 监督项目人员履职情况

蒋敏是彭州市纪委监委派驻到柳河沿线综合整治项目的纪检监察专员。选他的理由,也与他的经历有关:2005年转业到彭州市纪委工作,后来到乡镇任职,担任过副镇长、武装部长,也分管过乡镇建设;今年3月,调任彭州市纪委监委派驻彭州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柳河项目涉及面广、战线拉得长,包括立面改造、风貌改造、沿线景观打造、河道整治。前期有207户私房搬迁,还有公房搬迁,以及安置。”蒋敏说,这个项目,建设内容多、群众面大,完成后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因此群众的直观感最强,“项目压力很大。”

这个项目政府投资9亿多元,后期也会引进社会资金,“我作为纪检监察专员,组织派我去的初衷,就是要我监管好这9个多亿,我就要保证这笔资金不出问题,保证这个项目上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不出问题。”

对于资金的监管,蒋敏采取的方法是:查资料、抽看拆迁协议、走访群众,“看他们做事公不公平、公不公正,有没有优亲厚友,看群众满不满意。”“目前207户私房已完成拆迁,还没发现任何问题,群众都很满意。”

对于项目人员,蒋敏说,主要监督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履职情况,“了解工作态度好不好、工作程序对不对,有关政策公示了没、公示了多久。”

蒋敏接受采访时,多次使用了“震慑”“双保险”:“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也许,派驻纪检监察专员这个举动,就给公职人员一个心理暗示:除了市纪委监委的日常监督之外,还有人在专门监督这个项目,他就不敢优亲厚友;另一方面,也让老百姓更放心:你几个想暗箱操作、想吃钱,你敢!这样一来,老百姓的工作更好做了。”

自兼任“项目纪检监察专员”后,蒋敏感受最深的还有一点:突然多了很多事,必须参加的会也多了,周末、晚上也在忙,“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去老百姓家里;老百姓白天一般不在,你就只有晚上去、周末去。”

项目推进很顺利,蒋敏觉得自己忙点、累点,也值。

纪检监察专员 让项目推进得非常顺利

“试点几个月了,情况怎么样?”

彭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顾文辉回答:“我们一直在跟踪关注这4个专员。目前来看,达到了试点的目的,项目推进非常顺利!”“而且试点的4个项目,没有一封告状信、没有一个人来投诉。”

据悉,试点一年之后,纪检监察专员的派驻,在彭州将成为常态:政府投资的民生项目,都将派驻。项目最容易出事,资金多、漏洞多,不能一个项目立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民生项目,要对老百姓有个交待,对财政有个交待,还要对项目干部的家庭也要有个交待。”

据了解,彭州市纪委监委近些年,做的都是落地、接地气的基础工作,2016年治理基层微权力、2017年治理微腐败、2018年“阳光三务”,“这些都不高大上,但都非常有成效,基层变化大、信访举报连年下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笑 实习生 刘柯辰

新闻推荐

彭州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质量诊断”服务

今年以来,彭州市市场监管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围绕彭州市“一城三区”产业发展,积极尝试“质量诊断”服务模式,不断推动企业高...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