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金:不让糖画成为回忆
李福金和他制作的糖画。□本报记者卢凌嘉
小儿手指将指针轻轻一拨,指针越过马、龙……缓缓停在一格,糖画师傅舀起一勺糖汁,泼泼洒洒、缠缠绕绕,绘就一幅栩栩如生的糖画……这是存在于许多资阳人脑海里关于糖画的甜蜜记忆。
糖画集美术与美食于一体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来作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独特传统手工技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后来,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手法融于一体,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汁绘出皮影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进入了街头巷尾。
雁江区老君镇人李福金是一位“半路出家”的糖画艺人,今年57岁的他仍然坚持出摊磨练技艺,并不断创新糖画图案,只为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熟知。
刻苦练就娴熟技艺
2014年,李福金在雁江区政府东路附近租用一块地做夜宵生意,并免费为一名糖画师傅提供摊位。当他看到这糖画师傅用糖汁在板上“作画”时,就被这种精巧的民间艺术深深吸引,从小便爱绘画的他就此萌生了学习制作糖画的念头。
有此想法后,李福金立刻行动,在网上买来熬糖机和原料,开始熬制糖汁。“我原本以为很简单,哪知道在第一步上就栽了跟头。火候总掌握不好,熬出的糖汁不是时间不够‘翻沙’,就是熬得太过‘发黑’。”李福金回忆道。
为此,李福金找到一位在乐至陈毅广场摆摊的冯姓糖画师傅求学。在师傅指点下,李福金渐渐琢磨出了方法,熬出的“糖稀”色泽如琥珀般明黄透亮,待冷却后一口咬下去香甜脆爽。熬糖解决了,下一步就是“画糖画”。
“糖画讲究一气呵成。”李福金边说边摆好工具给记者示范,只见他舀起一勺刚融化的“糖稀”,勺子向前伸,身子微倾,手臂快速地移动,粘稠的还冒着热气的“糖稀”便如一条细细的金线,悠悠地落到大理石板上。随着勺子时疾时徐的抖动,寥寥几笔,短短几十秒的时间,一只栩栩如生的鸟儿就跃然于板上。待案板上的“糖画”渐凉渐干,再粘上一支竹签,就完成了一幅作品,观之如画,食之味美。“这些图案我曾经成百上千次地练习过,‘画’一天下来往往腰都直不起来。”李福金感叹道。
“我刚学会糖画不久就独自到广场摆摊,当时围观的人多,手法又不熟,我拿着勺子的手直发抖。”李福金笑着说,待冷静了之后,他便专心致志顺利创作了很多作品,小孩围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几乎要将摊子挤歪。以后的日子,李福金都能很自然地在大家的注目下制作糖画……几年下来,抿、抡、刮片、甩丝等作画技巧李福金用得越来越娴熟,同时还创作出几十种飞禽走兽的画法。李福金的糖画也渐渐在朋友圈里有了名气,连教他入门的师傅,都来向他请教。
糖画面临传承之困
“我不愿让糖画成为回忆,一直想把这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几年来,李福金辗转在龙泉、彭州、崇州、宜宾等地参加桃花节、樱桃节、栀子花节等节庆,一逮到机会他就向游客展示糖画技艺。
“如今在城市里已难寻糖画艺人的‘立足之地’。”李福金告诉记者,做糖画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城市里高昂的场地租金,少数糖画艺人租了铺面,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街上摆摊又总会被催离,许多制作糖画的老师傅不得不放弃手艺外出打工,着实让人觉得可惜可叹。
在李福金看来,现在到了该大声呼吁保护糖画这一门技艺的时候了,“据我所知,雁江区还在坚持画糖画的艺人只剩下三个,年轻人里更是没人愿意学,制作糖画成了逐渐消失的老手艺,我不想让糖画只活在人们的记忆里。”谈起自己的理想,李福金告诉记者,他特别希望有关部门能给糖画等技艺一个发展的空间,也渴望有更多的同伴加入,一起交流学习,提升技艺,并将糖画技艺不断传承和传播下去。
新闻推荐
对标上海光明集团 成都益民集团正式组建 “从田间到餐桌” 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
19日,成都益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益民集团”)正式宣布,该集团目前已经完成了组建工作。作为对标北京首农集团、...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