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中飘来浓浓书香 走进“书香成都”十大阅读主题街区

四川工人日报 2019-09-20 11:06 大字

资料图片

玉林三巷共享图书室

玉林三巷诗意浪漫的文化书室,犀浦街道形式新颖的“青青小屋”,灵岩山下湖光水色的百米书廊……一条条星罗棋布的街道,一个个自成风格的阅读空间,生动鲜活的它们汇集起来,共同构成了书香成都多彩多姿的城市风貌。今年7月,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了2019“书香成都——十大阅读主题街区”评选活动。活动申报通道一经开启,立即引发参与热潮,截至本月初,54个入选街区的网络投票已经结束。初步入选十大阅读主题街区的街道都有哪些?它们又有什么过人之处?近日,记者走访了网络投票数遥遥领先的几个街区,探寻这些拥有浓郁书香气息街区背后的故事。

丹景山老站书吧:当地“网红”地标

“快看快看,小火车要来了!”随着一声欢呼,彭州市丹景山镇老站书吧人头攒动,大家纷纷望向窗外的铁轨。作为丹景山镇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老站书吧不仅为大家提供了阅读的空间,在这里,人们还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现代化的服务。这个由原彭白铁路关口老火车站售票大厅改建而成的创意阅读空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发展成为了当地的“网红”地标。

在本次十大阅读主题街区评选活动的网络投票排行榜上,彭州市丹景山镇老站书吧以178454的点赞数位列榜首。400平米的内部空间,原木建材的老式书架,绿色环保、回归自然的整体设计,让老站书吧与周围的铁道景观融为一体。

据了解,“老站书吧”于2018年3月25日正式亮相丹景山镇,是当地政府出资打造的集农家书屋和现代都市休闲为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作为丹景山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文化站的新生组成部分,老站书吧提供图书900余册,涵盖文学、少儿、社科、生活类书籍,面向村民提供免费阅读服务。并通过开展文化沙龙、读书日、节日主题活动等,使书吧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和交友沟通的开放空间。

古礼燕是丹景山镇土生土长的“90后”。钟爱阅读的她,在老站书吧正式对外开放后,便时常会到书吧借阅图书。“这里离我家比较近,到城里去太远,光是开车都要1个多小时。” 《心里的颜色》《法医秦明》《红楼梦》……说起在老站书吧借过的图书,古礼燕侃侃而谈、如数家珍。除了借书,古礼燕还自发加入到了书吧定期组织的活动当中。据介绍,每次镇文化站在老站书吧开展活动,古礼燕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人,她还经常同书吧工作人员一起整理图书。

和丽路街区:爱心书屋“润物无声”

记者从成都市成华区获悉,此次阅读主题街区评选,成华区共上报4个街区,经过13天的网上投票,成华区和丽路街区、怡福路街区、下涧槽街区入选成都市十大阅读主题街区前十。其中保和街道和丽路街区以149744点赞数位列第二,桃蹊街道怡福路街区和二仙桥街道下涧槽街区分别位列点赞数第四位和第十位。

位于迎晖公交站及万科六期商业体东侧的成华区和丽路,靠近万科路主干道,路旁矗立三大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而和美社区的“李丹书屋”就位于和丽路文化活动中心内。以和美社区党员义工志愿者李丹为核心,由原成都绘本TAXI儿童图画书借阅馆延伸而来,“李丹书屋”2011年建立,至今已有7年多时间。

家住富丽东方的李丹,从老家湖北来到成都已整整10年。2008年汶川地震后,李丹报名做了一名志愿者,那也是她第一次接触社会公益服务。此后,当志愿者做公益在李丹心里扎下了根。3年后,来到富丽东方居住的她,看到小区里有一间闲置的房子,便索性租了下来,取名“李丹爱心书屋”,这里也成为了李丹做公益的“根据地”。保和街道党委得知此事后,将“李丹爱心书屋”的影响从小区扩大到了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也不断扩大。如今,“李丹爱心书屋”已正式更名为“小步读书汇”,每周三在和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儿童公益阅读活动。

每周三的公益阅读活动,都由李丹主讲。8年时间里,已开展200余场公益阅读,累计服务读者4万余人。

下涧槽社区:机车主题阅读空间

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位于从前的成都机车车辆厂,社区里的居民大多都是曾经成都机车车辆厂里的工人和家属,他们对机车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情结。2018年,成都市成华区结合下涧槽辖区特色机车文化,以车站月台为造型设计,打造出了以机车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公共阅读活动空间——“邻里月台”,当中有藏书6000余册,图书捐赠和漂流300余册。

目前“邻里月台”已引入成华区图书系统与咖啡馆,建设成华区图书馆“邻里月台”分馆,打造咖啡文化图书阅读空间;并引入下涧槽社区儿童之家,建立青少年儿童阅读空间与图书漂流空间,每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周参与人次高达500人次。不仅每周有主题阅读活动,还有每月历史文化、地名文化、“二仙印象社区故事馆讲座”等特色文化活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社区居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们还通过收集居民关于成都机车车辆厂的老旧照片,制作了一本《机车印记》图文书籍。”下涧槽社区主任程进表示,打开这本书,成都机车车辆厂几十年的流金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以前我们这里想坐着看会书,都找不到安静的地方,现在‘邻里月台’里随便找一个角落看看书、写写字,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成都机车车辆厂的退休职工刁大爷告诉记者,“邻里月台”现在已经是社区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而且各式各类的读书活动很多,给像他这样的退休人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阅读休闲场地。

玉林三巷:闹市中的精神乐土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玉林,总能找到一处角落,醉卧书香。喧闹又诗意,市井又文艺,玉林氤氲的人间烟火气早已成为“成都生活”的一张名片。这里既有悠哉的市井生活,更有浪漫的精神追求。

玉林三巷位于武侯区玉林片区,这里有原始的玉林建筑风貌,有热爱生活的成都人。玉林三巷为南北走向,近300米。北起玉林东路,南接玉林东街,巷子的中间两侧是一个小公园以及玉林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围全是居民小区院落。

被居民小区包围着的玉林三巷,除了生活气息浓厚外,其文化特色同样鲜明。巷内不仅有绘满玉林人身边优秀故事的玉东记忆文化墙,还有建立书香流动模式的共享图书室;不仅有通过种子培育来进行自然科普教育的睦林创育园,还有发动社区居民一起学习绿色生态环境创造的环保创意墙……多个文化场景共同构成了玉林三巷集多元服务体验互动为一体的阅读空间。

青年阅读交流会、时政新闻天天看、健康知识分享会、英语公益课……玉林三巷街区的阅读活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我教周围的老年人学习英语,目的只有一个:防止老年痴呆!” 63岁的社区居民志愿者吕庆徽,早年有在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如今的他也常常在不同平台当志愿者做翻译。每周一和周三晚6时至8时,是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学习时间,已经持续一年之久。

谈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身边的变化,吕庆徽说自己感触最深的就是“文化自信”。“身边许多老人现在都喜欢去逛博物馆,参加文化馆组织的各种活动。国家强大了,传统文化在不断发扬光大,大家也开始意识到,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聚集地。”

由成都市新闻出版局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开展的阅读指数调查显示: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为119.479。相比上年度提高一个百分点;成都市民综合阅读率达87%;年人均纸质阅读量7.306本,数字阅读量7.920本,高于全国水平。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强化公共阅读服务保障,扩大公共阅读场所,投放公益性阅读设施,已3年入选“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书香成都”已然成为了成都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新闻推荐

天府中药城:联动发展瞄准“千亿级”

9月17日,记者从天府中药城管委会获悉,目前,天府中药城集聚了中医药企业近50家,基本形成了以现代中药为特色的功能主体。今年...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