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乐避暑到发展高端康养 成都西控区域康养产业提档升级路径调查

成都日报 2019-07-25 02:08 大字

成都西部一家避暑养老的“农家乐”

大邑县斜源镇把建设共享小镇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结合,发展文创、度假、民宿、康养等新兴业态

吹拉弹唱,十多个退休老人搞起了乐队,操持的乐器有手风琴、口琴,有二胡、小提琴,还有黑管、小号。入伏后,家住武侯区的郑老先生,就和“老伙伴”们把家搬到了大邑西岭镇,“都喜欢耍哈乐器,出来避暑就每天开‘音乐会’了”。

像郑先生这样选择夏天“搬家”,在成都的中老年人中很普遍。随着中老年群体的增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康养产业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康养产业的现状如何?目前的康养模式是否能满足各类人士的需求,是否有足够多的康养产品留住过夜游客和多元需求的养老度假人士?康养产业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在政策破题、生态提升、产业提档升级上还有哪些路要走?

与此同时,按照成都西控战略布局,拥有一流生态资源的西控区域面临着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完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如何推进生态价值转换,并以消费场景来留住客人?

近期,本报记者深入成都市西控区域,对康养产业进行了深度调查。

实地调查

农家乐面临新机遇

康养产业尚需丰富品种

周末刚过,位于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的“老院子”农家乐又清静了下来。业主吴凯马上拿出一份联系名单,给老客户打起了电话。

农家乐普遍面临着新的机遇,那就是需要推出适合新时期的康养产品。记者发现,附近的星级酒店,就比农家乐生意还要好一些。在宝山温泉酒店,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每到周末这里总是要提前才能订到房,平时也有不少会议和旅游团队需求,淡旺季不太明显。

家住成都高新区的刘先生是宝山温泉酒店的常客,这个周末,他又带着一家老小到这里来度假。“跟普通农家乐相比,酒店的体验要丰富得多!”不过,刘先生也坦言,目前酒店还是以传统的业务为主,专门针对康养的产品和活动还比较少,客户黏性不高。

在青城前山山脚下,青城人家片区汇集了各式农家乐。从成华区前来避暑的刘应秀和老伴选择了老易养活动中心。他的儿子周末也前来陪他们。

活动中心里有打牌的、有打麻将的、有打乒乓球的,各得其乐。记者问起了消费情况。原来,这里是会员制服务,包吃包住,提供每天60元、80元、100元三种选择。

老两口的儿子杨先生认为,目前的农家乐康养有两个需改进的地方,一是等同于“避暑养老”,老年人爱来,但中年人和年轻人来了不好找耍的;二是过夜游客少,康养产业的附加值不高。

这里的游客虽然都感叹“负氧离子”多得都要醉氧了,但因体验性的不足,他们不能像养老群体那样留得住。

同样,大邑西岭镇康养资源富集。“一个月包吃住不到2000元,对于老年人来说很经济实惠,而且成都周边的山区,森林覆盖率很高,生态环境非常好,夏天避暑度假很巴适。”

据西岭镇副镇长白继杨介绍,目前西岭有农家乐及民宿共135家,今年入夏后约有10000人前来避暑,其中常住的老年人约2000人。

“西岭镇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已是共识。”但记者走访发现,区域内康养产业规模和产业的提档升级,已经成为当地一项需要重点抓的工作。

出路探索

发展新兴业态

文创、度假、民宿、康养相结合

釉面斑驳的瓷碗陶罐,老座椅板凳,这些老百姓家拿出来的旧物件,让大邑县斜源镇成了旅游网红。踱步在清新淡雅的小镇上,由群众自发捐赠的老物件组合而成的文创项目节点随处可见,还有艺术民宿、共享院子,把一个个美景连成画。

斜源是通往西岭雪山方向的“进山第一镇”,漫山遍野种有万亩药材,犹如一座天然“药库”。

发展产业需要抓住自己的特色,药材和康养产业结合,成为斜源发展的亮点。该镇负责人称,目前斜源正在引入生态旅游公司打造斜源场镇及沟谷部分区域,拟建设“林溪山居+秘境药谷”“天空花园”“隐逸幽谷”三大组团,填补西花旅游度假区田园、野趣、康养、亲子产品的空白,最终将项目打造成“全龄段、全天时、全业态、全球化”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记者了解到,今年斜源镇把建设共享小镇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和“引爆点”,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结合,发展文创、度假、民宿、康养等新兴业态。

推动生态康养

依靠森林温泉开展疗养、养老服务

到2022年,全省生态康养年服务2.5亿人次,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近日,四川省首次提出,要加快建成全国生态康养目的地和生态康养产业强省。

成都西控区域,生态资源一流,如何推动资源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生态康养,是指依靠森林等生态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设施,开展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服务。初步估计,仅四川本省的产业蛋糕每年就可达100亿元。”为抓住这块大蛋糕,成都各区(市)县做足了准备。

在2019年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康养”成为了彭州市将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之一。据悉,着力于“打造两山理念样板区、成德同城先行区,加快建设展现立体山水画卷的公园城市”的定位,彭州市将康养产业作为天府中药城和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两大功能区的“金字塔尖”,将通过进一步推进生态价值转换,营造生活消费新场景,占领康养产业制高点。

天府花溪谷是大邑新兴的旅游热点,这里集合了休闲旅游的众多元素,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天府花溪谷地处山谷,植被茂密,生态环境极佳,赏花、休闲娱乐等项目的开展,取得了较高人气,下一步计划将旅游与康养深度融合,开发温泉康养。

据了解,为了将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大邑县针对自身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参与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成都市旅游局举办的“成都市森林人家”评定。经过省级评审,大邑道源圣城和天府花溪谷被评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剑指高端康养

康养、运动、娱乐、休闲、商务为一体

记者发现,随着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获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康养旅游产业在都江堰市越来越火热,相继有不少康养旅游项目落户或开工。“怎么用好这些国家级金字招牌?这是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都江堰市有关人士称。

记者走进青城山下刚刚亮相的孙思邈康养文化小镇。小镇正好位于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核心生态区域。“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数量高,而且相对软硬件设施很好,更关键的是,这里还能看中医,对我们康养群体很重要!”专门从汶川前来康养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据悉,小镇以道医道养道药为主题,办特色文化小镇,打造活力健康养身平台。小镇内设了六大板块:紫薇三医堂、紫薇国学堂、凯兴文养、道林武养、德兴食养、道逸居养。致力于打造集康养、运动、娱乐、休闲、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型康养文化小镇。

“康养与旅游相结合,等绿地国际康养特色小镇、青城·溪村、成都融创文旅城等重大文旅项目投产后,康养度假产业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对于高端康养的前景,都江堰市卫健局有关人士持乐观态度。根据《都江堰市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规划》,未来10-15年,是都江堰市健康服务产业规划落实和目标实现阶段,将加快推动道家养生、医疗养生、中医养生等集聚区建设,建设世界旅游康体养生目的地。

延长产业链条

以医药为基础 构建大健康全产业链

今年4月,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彭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5年内在天府中药城产业功能区投资60亿元,构建集中药种植、科研、生产、销售、康养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中,康养既是终端,也是整个产业链中最有“看头”的一环。“治‘未病’是中医药的最高境界,我们今后要把整个彭州市建成一个基于中医药产业基础的康养基地,如在龙门山一带建立健康养生基地、开展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研发、打造一个世界针灸公园等。”

据介绍,目前一大批康养项目正在彭州全力推进。依托这些重大康养项目,彭州市将形成康养产业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系统格局。

专家声音

成都大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吴建瓴:

精准定位 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康养项目

康养产业发展需要针对自身独特资源精准定位,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康养项目。

虽然农家乐、民宿属于康养产业的初级阶段,但老百姓喜闻乐见,物美价廉,同样是需要支持发展的,在对康养人群的需求有清晰认识后,有针对性地对目前的康养配套产业进行养生食谱、服务知识相关培训,开发不同需求的康养产品。

同时,高端的康养产品也不可少,康养产业提档升级也势在必行。

根据成都市西控战略布局,在西控区域发展康养产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市康养产业的打造中,应将运动健身、休闲旅游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本报记者 杨华春 陈泳 洪继东 文/图

新闻推荐

曹斌督导调研桂花镇、唐家乡“大排查”工作

(全媒体记者魏琴)7月14日,区委书记曹斌先后走访桂花镇、唐家乡,督导调研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及农村人...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