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暾还想把它送到每个人手中

四川法制报 2019-06-19 01:01 大字

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向记者介绍地震预警系统在此次地震中如何运作

打开“地震预警”APP,高新减灾研究所副所长欧垫竹展示他接收到的所有历史预警信息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实习生 周靖 文/图

研究显示,地震预警提前3秒,就可以减少14%的伤亡率,提前20秒,伤亡率可以减少63%。

在17日22时55分宜宾市长宁县发生的里氏6.0级地震中,省内各地都有居民以广播、电视、手机报警等不同方式提前收到了预警信息,其中,成都提前61秒预警,乐山提前43秒预警,即使在震中所处的宜宾市,也做到了提前10秒预警。

其实,这并非是我国首次实现破坏性地震成功预警。早在2013年2月19日发生的云南巧家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就已成功预警。而此次地震预警,更是让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大陆地震预警网“火了”。

准确的预警信息对防震减灾至关重要。而对于研究所所长王暾而言,他乐于看到大众对地震预警技术的热情,希望能够普及预警知识,让群众都能准确地获取并运用地震预警信息,来实现在地震灾害中的防灾减灾。而就应用方面的情况,王暾则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希望能够通过政策引导和立法规制,来解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难题。

揭秘

地震预警如何运作?数据自动化传输无需人为干预

地震发生前10秒,正在宜宾出差的研究所副所长欧垫竹听到了自己手机传来的倒计时声音。这个在实验室里听过无数次的声音,终于变成了现实。“我的酒店房间在9楼,10秒钟的时间只能允许我就地紧急避险。”欧垫竹告诉记者,听到警报后,他立即在房间里采取了避险行动,倒计时归零的同时,警报大作,整个房间开始剧烈摇晃,而欧垫竹因为避险准备充分,并未受到任何损伤。

此时,位于地震影响区域内的居民都收到了预警信息。除此之外,212所学校、101个社区以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彭州石化、四川省委等多个重大工程及政府应急部门均收到预警信息。

欧垫竹告诉记者,地震预警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地震预警实际上是在地震发生后用电波传输的信息与地震波‘赛跑’,而准确的地震‘预报’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尚属于世界难题,还未能实现。”

欧垫竹进一步介绍,当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监测仪监测到地震波后传给预警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即刻计算出预警震级、烈度、震中位置等地震三要素,然后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通过电视和广播等方式发出警报,而这一过程均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为干预。“目前在大陆地震预警网全国已部署有5600多个检测设备,覆盖了我国90%的地震区域和7亿多人口。自2013年以来,监测范围内52次地震全部实现成功预警,无一漏报错报。”研究所所长王暾说道。

提示

预警信息如何解读?听好“滴滴”声采取避险措施

17日晚,成都高新区居民通过“大喇叭”接收到预警信息,其他区域部分居民则通过手机、电视获得提醒。“目前我们的预警信息可以通过手机APP、广播、电视、微博和专用接收终端同步接收。”欧垫竹表示,对于个人用户而言,“手机APP是最方便的渠道。”

欧垫竹拿出手机,点开“地震预警”APP,播放了17日的预警信息记录,向记者解释:“当你听到‘叮咚’声音时,代表地震已经发生并会对用户所在的区域产生影响,且已超过用户事前自行设置的烈度阈值(欧垫竹建议设置为3度)。接着,手机会开始播放倒计时,倒计时结束时地震波就会到达当前位置。”“不同的地震烈度,发出的预警信息不尽相同,倒计时语音提示也有所不同。”欧垫竹告诉记者,如果只有倒数的声音,如“20,18,16……”那么地震波在当前位置将产生的烈度小于4度。如果烈度大于4度小于6度,发出的倒计时是“20,嘀,18,嘀,16,嘀……”如果大于6度的话,就是“20,嘀嘀,18,嘀嘀,16,嘀嘀……”

欧垫竹建议,如果收到预警时倒数时间较长,位于低楼层的用户就可以尽快外出避险,高楼层则在屋内就近避险。如果倒数计时较短,则应立刻就近避险。

呼吁

打通信息接收“最后一公里”立法需尊重预警技术规律

此次地震中,大陆地震预警网为防灾减灾取得了实效。但在王暾看来,这一系统在应用方面仍有不足。“我国有7亿人口居住在地震带上,而其中能够确保有效收到我们预警信息的仅有3%。”王暾说。“地震预警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对党委政府来说,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责任工程。”王暾向记者表示,地震预警谁来发布和怎么发布这两个问题需要通过政策予以引导,通过立法予以明确。“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我们无权单独发布灾害预警信息,需要与行政部门合作发布。而通过电视、手机或者网络等渠道发布,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不存在技术问题,只是在缺乏行政推力的情况下,这些手段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保证群众都能了解并合理运用。”而在立法层面,王暾则向记者坦言,地震预警有其相应的技术规律。“地震预警的响应时间只有几秒钟,它只能依靠技术系统支撑来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在相应立法时,应确保发布流程畅通高效。”王暾希望,能够出台这样一部尊重和符合地震预警这一技术规律的管理办法,以法律手段明确地震预警相关实施细则,从而促进我国地震预警事业良好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地震安全。

在操作层面,王暾王呼吁应尽快开通全省和全国电视、手机地震预警,全面解决四川和全国地震预警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王暾表示,只需要当地政府部门依法授权,即可为本行政区域内群众提供免费的电视、手机地震预警服务。“另外,地震预警信息源还需要接入所有位于地震区的中小学、危化企业,为地震脆弱对象打通地震预警应用‘最后一公里’,减少人员伤亡,减少次生灾害。”王暾说。

新闻推荐

交行彭州支行参与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贯彻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开展2019年禁毒集中宣传月活动的工作要求,近日,在当地银行牵头组织下,交行彭州支行参与了禁毒宣...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