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牡丹的蜀性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4-08 06:27 大字

□ 蒋蓝

花开时节动蓉城,四月彭州看牡丹。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色泽艳丽,雍容华贵,为中国名花之最。在成都彭州的丹景山和彭州园,每年清明节前后,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品种繁多的彭州牡丹花会。彭州牡丹花会始于1985年,今年是第35届牡丹花会(牡丹文化旅游节)。

彭州种牡丹始于唐代,迄今有上千年历史。彭州牡丹别具特色,尤以花大瓣多,面可盈尺,郁郁清香,繁丽动人,深受人们喜爱。南宋诗人陆游曾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牡丹以野趣之美和花大盈尺的富贵之姿取胜,与洛阳、常熟、菏泽并称为中国四大牡丹观赏基地。

丹景山的牡丹花海(轩视界 陈先敏)

丹景山的红牡丹(轩视界 陈先敏)

陈子庄《吾蜀牡丹图》(蒋蓝供图)

花开时节动蓉城。图为丹景山的黄杜鹃园(轩视界 陈先敏)

天彭牡丹:

生在丹山北,垂垂野意浓

在黄河文化区域,牡丹毫无疑问是花王。不但在于它硕大繁复的花态,以及君临天下的咄咄逼人之势,还在于它的文化隐喻,华丽、富贵几乎成为了牡丹在民间落地生根的最大原因。富贵文化就像飞蓬一般席卷而下,蜀地自然无法幸免。

川西地区原本有牡丹,到唐末便渐次绝迹。王建建立前蜀,又从北方引种牡丹到蜀宫御苑。宋《茅亭客话》一书记载牡丹花:“西蜀,至李唐之后未有此花……至伪蜀王氏,自京、洛及梁、洋间移植。”京即唐朝京城长安(今西安),洛即洛阳,梁指梁洲(治今陕西汉中),洋指洋州(治今陕南洋县)。成都民间,坚信花蕊夫人最爱牡丹和红桅子,孟昶命官民广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还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牡丹繁盛之下,孟昶除与花蕊夫人盘桓花下之外,人与花相互彰显,构成了蜀国一段绮丽史。孟昶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

天彭丹景山具有独特的季候,一直就是蜀王朝的后花园。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686年)三月,杜甫应彭州刺史高适之邀游丹景山写下了《花底》,是历史上咏天彭牡丹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最早的牡丹诗之一!加上陆游的《天彭牡丹花品序》,天彭牡丹由此成为与洛阳牡丹相颉颃的灵姝。

天彭牡丹里,有原产的单瓣野生牡丹,俗称“川花”,足以证明彭州是蜀地牡丹的故乡,加上北方以及“藩地”品种杂交而形成的天彭牡丹,花大、瓣多(最多达 880 余瓣)、瓣基部多有紫斑的特色。而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丹景山牡丹最初由僧人看护管理,花在与时光的对望里获得了最大的慵懒,它们旁逸斜出,渐渐在岩石缝隙里顽强繁衍,一些花被遮荫后花色变异,形成了岩石、丽花、藤萝、野草酝酿而起的一种蜀地韵致,宛如一幅皴法淋漓的水墨,这与洛阳庭院中的牡丹大异其趣。

与淮橘为枳反向而行,牡丹在西蜀上山下乡,其形而上的属性必须接受再教育,它降尊纡贵,开始在蜀地方言中裙裾摇曳,辨声猎色。物性在变异中重塑,变一切不可能为可能,宛如花朵的延宕与内翻,翻出血肉之艳与骨髓之玉。在我看来,天彭牡丹的根性,并非天鹅之舞,而是一种峭拔于 岩的凌波微步。

陈子庄:

移入庭园里,胭脂血泪红

以牡丹自喻,历来是女才子的特权,比如“卖残牡丹”的鱼玄机,比如《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而处于蛰伏、独处时期的男性,梅花、 竹、荷花、青松、菊花,往往成为了他们的精神镜像。但在丹景山,至少有两位天纵奇才者,却偏偏对这岩石缝隙里的牡丹,寄托了无限沧桑与心事。

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硕儒王 运。查《湘绮楼日记》,光绪七年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王 运游历了彭县丹景山看牡丹和游灌县都江堰。这是王 运应丁宝桢之请入主尊经书院一年多后,第一次正式出游,他平时多去武侯祠、杜甫草堂散散心。他去彭县,从城西出城到洞子口,一路过从义桥,龙桥“川水甚壮,水桐花盛开。”路过新繁还去看了看东湖:“东湖亭廊甚卑,结构胜于杜祠。”在新繁歇了一晚后,第二天从新繁出发,过清白江。王 运在丹景山待了3天,十九号才下山,从桂花场,丰乐场进入灌县。路上所见“唯彭县种罂粟者多,余多种麦豆者。”

金华寺位于成都彭州市丹景山之巅,建于唐玄宗时期,其开山祖师为金头陀。这位头陀就是大名鼎鼎的新罗国(今韩国)三王子、神僧无相禅师,而且他同时又是大慈寺、净众寺、宁国寺的开山祖师。金华寺堪称巴蜀最为宏大的牡丹道场,牡丹奇异,从石穴岩缝中摇曳而出,因此有“仙牡丹”之说。王 运记录了光玺和尚对他说的话:此地牡丹“有二本是唐时旧窠,从石缝出。”“此寺花为金头陀所植,未详唐何代也。”他在唐风韵致感染下,欣然为金华寺撰写了著名楹联:“山中昼永看花久,树外天空任鸟飞。”后来还写了一批诗文记录这次壮游,其中《天彭牡丹》一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的清高心态,诗乃以花喻人,咏物而恃志,这是恃才傲物者的最佳自我描述。

比王 运走得更远的是国画大师陈子庄。陈子庄弟子、著名美术家陈滞冬曾对我说,需要纠正一个以讹传讹的误会:陈子庄先生1950年直到1976年逝世,就没有再到丹景山。他数次前来观花,均在民国时期。他绘制了上百幅天彭牡丹:红牡丹、白牡丹、墨牡丹、状元红、绿牡丹……画幅或大或小,大多绘制于阴晴突变、人生困厄的时期。落款时间、地点故意错写,他不愿意让人从中发现自己的牡丹踪迹。

确凿的事实是,他在金华寺前流连忘返,对唐时牡丹“状元红”反复摹写。人与花的无尽对望:人穷志长,花红缠绵,那是怎样一种心迹?

他至少在十几幅牡丹图上有详细题款。比如,他的四尺中画《红牡丹》题款:“多宝寺在彭州丹景山之巅,悬岩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天矫寻丈,倒叶垂花,绚烂山谷,有丰碑书‘唐时旧窠’四字,则知其事久矣。予曾到其地,故为图以记之。”

他的四尺中堂《白牡丹》题款:“吾蜀丹景山产牡丹,不在洛京下。余三十年前与‘盲禅师’到此。今写白玉盘,能得其天趣。”他提到的“盲禅师”并不盲,乃是民国蜀中一位江湖异人,有武功,“盲禅师”为其名号。

仔细观摩陈子庄的天彭牡丹画,他是一反古人布局的(尤其是北方画家的布局)。他多将花朵分成两部分处理:花蕊间的花瓣较小,反而用色重,笔触较短,多次点染;上面周围大花瓣反向下垂,花瓣较大,笔痕也较淡而松。

历来绘制牡丹的好手多为御用艺人,衣食无忧,闲庭信步。穷得连好纸佳墨也买不起的陈子庄,大画牡丹,自有超凡的寄托。

他用方言自况:“我画牡丹,有时先将叶子一阵网起,然后画朵花就完了,不一定硬要画根杆杆来斗起。”他喜欢纯粹的颜色,画牡丹不用白粉,这样就使花色更抽象;有时,他用纯墨画花朵,浓墨点化,似乎要让花喊叫出声,把来自地底的苦涩尽情吐出;一般画家淡色处理的花茎,子庄先生反而使用色彩画枝杆。这就像梵高燃烧的向日葵,天彭牡丹在陈子庄笔下第一次得到了奇异的赋形和纸上命名,诡异而瑰丽,颇为惊心。那其实是他的梦与野地里的牡丹,撞了一个满怀……

花到极致必成妖,牡丹也被称为花妖。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不足讶也’。”我想,面对被孔雀的金风吹拂的牡丹,陈子庄只能跨上一头斑斓的金钱豹,用豹须之笔绘出那一种刻骨的相遇。

他的眼睛其实早就看穿了历史中牡丹的阴面与阳面,他在《谈艺录》里说:“古人书读得多,但论到画画,到底还是观察少了,以致眼高手低。此外,所观察与描写的对象都限于庭园之梅,山林野梅的气氛没有体会过。古人画的牡丹,也仅从庭园中看到的牡丹而来。我不喜欢画庭园中的花卉,以其遭人工扼杀,违背自然规律,生命力薄弱。”

天彭阙:

蜀地精魂,红霞飞云

与其说天彭牡丹给予了陈子庄一种罕见而淋漓的野趣,不如说陈子庄赋予了天彭牡丹与世无争、傲岸沉雄的气质,那种渴望与天地一起老去的愿望,天彭牡丹,承受了它们未必能够承受的生命之重,那未尝不是陈子庄关于自己艺术永在的一个生命设喻——

生在丹山北,

垂垂野意浓。

移入庭园里,

胭脂血泪红。

近年来,丹景山和彭州市内各公园作为牡丹园地,向民间搜集遗存旧种并引进洛阳品种已达200 余品,约近百万株。其中尤以丹景山范围最大,已形成红霞飞云、粲然陇蜀的人文景观。

《蜀王本纪》中还有如下记载:“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历史学家任乃强先生指出:“瞿上,今彭县北,海窝子‘关口’是也。……相对望,如阙,《元和志》谓之天彭门(一称天彭阙),自阙下瞰成都平原,有如鹰隼翔视。故古称海窝子为‘瞿上’。”由此可见,距离丹景山牡丹生息地甚近的天彭阙,乃是蜀之神山——岷山的大门,牡丹或幻或化,总是蜀地的精魂。

去年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穿过陆游祠和高敞的桢楠林,来到金华寺之前,怅望着那些与岩石、青苔、野草喃喃对话的野地牡丹,我发现在连绵的沟壑里,见到的更多的还是野草和岩石。但牡丹还是牡丹,花朵并不硕大,但静静开放;一些凋谢的花朵渐渐倒伏在石头上,似乎睡过去了……这就像水,回到了水中那样,天彭牡丹,劲骨刚心,这让我感到了一种宿命:我必向天彭阙如甘露,我必如野地牡丹那样开放。

新闻推荐

我市乡村振兴重大项目迎来“开门红” 成都市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暨全市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今日举行

“我的田园”一景本报讯(记者陈泳李萌)成都市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将迎来“开门红”!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成都市乡村振兴重大...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