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对大数据 虚报费用就被揪出来了 成都市纪委监委搭建“大数据平台”,为正风反腐插上科技“翅膀”

成都商报 2018-08-03 02:26 大字

成都市纪委监委的技术保障室里,有三台看似平常无奇的电脑,但使用它们却需要严格的审批流程。按指定终端、指定账户进入系统后,可便捷查询公民养老待遇、城乡医疗保险、企业登记等信息。这就是成都市纪委监委依托监察体制改革契机,在四川省率先搭建“公共基础信息查询平台”,重点围绕大数据查询、大数据监督、电子数据调查开展建设,助力监督执纪监察。

“多亏了‘大数据平台\’,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查询到涉案人员相关信息,再也不用到相关部门来回跑了。”成都市纪委监委第十四纪检监察室在查办某信托公司李某涉嫌贪污案件时,通过“公共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及时掌握了关键证人的社保、车辆、户口等信息,对该案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了解,该平台对接成都市公民信息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动态采集,简化信息查询流程,并对部分敏感性数据,建立起数据查询绿色通道,随时满足审查调查工作需求。目前,该平台已汇聚24个部门100余类80余亿条数据,初步搭建起跨部门协作、跨层级共享的纪检监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科技反腐:

大数据比对揪出虚报费用

“彭州市某职能部门向某汽车修理厂支付异常金额修理费的问题线索,就是运用大数据发现问题线索的一个典型案例。”技术保障室主任达娃娜姆说,这家汽修厂注册资本只有5万,在保人数7个,五年来缴纳地税总额才4880元,但彭州市某职能部门却给它支付了高昂的汽车修理费。这么小的一家修理厂,怎么做这笔大业务呢?成都市纪委监委、市审计局在联合监督中发现该问题后,立即指派彭州市纪委监委开展调查核实。

经调查,彭州市某职能部门违反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擅自确定作业车辆定点维修企业,并通过虚增维修项目的方式报销其他费用。因违反廉洁纪律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彭州市相关负责人受到处理。

“平台拓宽了线索源,发现异常情况可以起到事前预警的作用。”达娃娜姆举例说,金堂运用大数据平台,重点采集比对扶贫、低保、高龄津贴等民生领域信息,从45.2万余条数据中发现7个重点领域2608个疑似“微腐败”问题线索,查实违规违纪问题869个,追回各类公共资金26.355万元,责令腾退、收回违规居住的廉(公)租房32套。大数据平台高效精准发现并处置低保、扶贫等领域的“微腐败”问题,维护了为民惠民政策严肃性、实效性和群众切身利益,有力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丰富监督渠道:

22个区(市)县“一地一亮点”

紧扣监督首要职责,成都市纪委监委还采用“一地一亮点”方式,在22个区(市)县纪委监委试点探索开发系列应用系统,丰富监督渠道,拓宽监督视野。郫都区开发建设“廉洁体检”数据库,该系统精确匹配2013年以来全区党员、监察对象党纪政务处分、谈话函询、诫勉谈话、信访举报、违法行为等情况,为干部选拔任用、人员身份资格审查、干部监督管理提供“廉洁体检”。郫都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谈道,平台试运行以来,已为151人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温江区充分运用公车GPS监控系统的“区域电子围栏”“360度街景展示”“手机APP终端跟踪”等全新功能,实现对辖区内334台公务车辆位置、方向、速度、状态、实时轨迹、里程等全方位、立体化、数据化动态监管。

“要紧抓多维监督不放松,持之以恒深化正风肃纪,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陈洪介绍,成都不仅借助大数据反腐,在日常反腐工作中也常抓不懈。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网址,拓宽群众举报渠道,充分发动群众对身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行监督举报;组织媒体深入暗访,挖掘不易发现的、隐身变异的“四风”问题;发挥廉情观察员和特邀监察员熟悉社情民情和行业规则的优势,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问题线索。

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市纪委监委统筹协调宣传、财政、商务、机关事务管理等10家职能部门在节日期间,通过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在节前集中通报典型案例,节日期间组织明察暗访,坚决刹住公款请客送礼、违规使用公车等不正之风,织牢预防“节日病”的监督网,并持续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成都市纪检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28人 留置取代“双规”变了啥?

在老百姓眼里,官员落马的案件往往以“双规”为前奏。但今年以来,“双规”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词——“留置”。...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