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项目攻坚 加速建设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 将丽春镇和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打造成产城和谐相融、产业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宜业的特色镇建设典范

成都日报 2018-08-02 02:35 大字

5月31日,成都启光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新建高等级激光镜面无痕清洗系统项目顺利签约;

6月12日,成都泽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航空发动机配件及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成功落户;

6月20日,西南交大暨成都交大天佑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与园区签约,将总投资1.2亿元建设先进激光技术科研、生产一体化项目;

6月25日,成都朗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确定投资1亿元新建发动机零部件及无人机零部件研发与制造项目……

七月流火。位于彭州市丽春镇的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气氛也如七月的天气般火热。短短两个月,总投资8.2亿元的4个大项目纷至沓来,这是彭州市、丽春镇和园区贯彻“全面落实年”狠抓项目攻坚的直接体现。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都对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工信部等五部委确定加速推进的国家级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四川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成都市重点发展的66个产业园区之一,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正在按照“产城一体,军民融合”的思路,围绕航空动力和增材制造这两个高端新兴产业链,逐步构建“六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圈,将丽春镇和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打造成产城和谐相融、产业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宜业的特色镇建设典范。

招大引强 狠抓促建

两大高端新兴产业加快聚集

近段时间,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招商引资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园区共签约落地总投资132.87亿元的19个产业项目,其中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10亿以上项目2个,5亿以上6个,涉及发动机维修企业2家,发动机部件研发制造企业5家,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企业2家,发动机先进材料研发与制造企业3家,发动机关键技术研发企业2家,增材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5家。2018年,新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17.75亿元。同时园区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及研究机构达成合作投资意愿。

在这份长长的签约名单中,两个特点清晰可见: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上亿元的大项目,估算总投资达200亿元以上;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行业内的高精尖,涉及发动机研发、维修、制造,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先进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发,增材技术研发与应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而随着项目的相继签约落地,产业链将向微笑曲线两端进一步拓展,园区产业将进一步集聚,产业引领和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边是着力招大引强,一边狠抓项目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也纷纷投建投产。目前园区内的仁新科技项目一期全面建成投产,2017年产值2.38亿元;航利产业园扩建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生产线项目及扩建航空发动机再制造生产线项目2个子项目已在今年竣工投产,其动力维修项目也已于近期动工建设;涡轮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与修复项目、增材科技项目、华尔森项目已进入主体建设,年内将竣工投产;同时,阿尔法项目、铁城航空零配件制造项目、先临三维、惠锋项目等多个产业项目也已全面动工建设。海空动力项目、鼎壹项目、北航创新研究院及北航科技园项目、航空航天博览科技孵化园及军民融合培训中心、通用航空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也在加快办理建设前期手续,力争今年全面开建。

产城一体 军民融合

构建“六位一体”产业生态圈

近日,从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再次传来好消息:北航创新研究院及北航科技园项目将于近期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已确定北航刘大响院士、宫声凯(2016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家获得者)、罗瑞盈三位教授专家携其实验室入驻,预计到2020年,研究院将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20项以上,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5项以上!

坚持军民深度融合、产城一体发展,着力构建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多元互动、协作协同、绿色循环、安居乐业“六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圈,这是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正在着力的终极目标。目前,园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航空动力、增材制造两大高端新兴产业链正在形成。位于园区的一家军工企业,具备引进新型航空发动机整机及所有控制装置、全部工序修理能力,曾被称赞为“一流的战鹰心脏手术师”。依托该厂的技术优势,园区已聚集了乌克兰巴顿、杭州先临三维、成都增材科技、蓝色动力科技等行业优质企业及项目。

依托雄厚的产业技术基础,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科技合作正在全力推进。园区与北航合作建设的北航创新研究院,打造以航空发动机仿真技术、复合材料、先进涂层技术、关键部件为核心内容的“蓝色动力硅谷”,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先进激光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3D打印产业集群,同时与四川大学、大连理工等一批院校开展“校地企”合作,园区“产、学、研”全产业链结构已初步形成。

在产业孵化方面,以孵化器为基础的“筑巢引凤”加速进行。园区拥有四川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省内唯一可取得CCAR(中国民航)认证航空类实操培训中心和型号全面、数量最多的航空发动机试车平台,同时启动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产业配套住房建设并与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合作共建增材制造产业孵化基地,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全省领先的增材制造产业中心。

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人才积淀日益深厚。园区内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人才引进和工作平台,并已与军工企业共建军民融合航空培训中心开展航空维修实操人才培养。除了依托企业强大的军工技术团队以外,还拥有刘大响院士、向巧院士、宫声凯教授、罗瑞盈教授、陈继民教授、张海鸥教授等行业顶级专家提供智力支持。

完善配套 优化服务

夯实园区产业发展之基

标准化厂房正在加紧建设,宽阔平坦的大道阡陌纵横……走进位于丽春镇的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已基本完善,随处可见的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

对照着手里的“服务清单”,园区工作人员又如约上门了——今天的主题是帮助阿尔法项目进行备案工作,而在项目从引进到建设中,这样的上门服务已经不下10次。“咱们园区推行了‘项目秘书\’、‘企业保姆\’等做法,我们希望秉持‘三到精神\’,为企业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和‘服务周到\’,真正做到精准服务,让企业安心发展。”据介绍,园区对正式签约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实施保姆式服务,同时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做到随时受理企业的帮扶需求,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共协调解决了军工企业、华尔森、阿尔法等企业30余项问题,其中问题涉及环保、备案、招投标、立项等各个方面,助推阿尔法项目、铁城航空零配件制造项目、先临三维等多个产业项目已全面动工建设。

而在倾情服务的同时,园区的“硬”环境也在不断夯实。目前已完成编制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环境评估,提出建设“中国蓝色动力硅谷”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航空动力与增材制造”的主攻方向,确立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延伸带动,生态圈建设为支撑的战略布局,同时结合园区扩区及产业新增情况,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制订规划修编、控规及城市设计编制、通用航空产业规划、通航机场规划等编制,系统完善“四级规划体系”,全面实现“多规合一”。

在此基础上,园区依照规划全面构建“三横三纵”的内部交通路网体系,已建成总投资约3亿元,总长度6000米的园区一期道路,并已全面启动建设总投资约4亿元,长度12000米的园区二、三期道路。同时,园区注重形象及品牌打造,建设生态绿地约35000平方米,绿化节点7个,园区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园区形象明显提升,科学规划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新闻推荐

初见君时承恩情 茫茫人海一分别 再见君时已耄耋 71年后,又见恩人赵小姐! 著名导演张华勋携5万字手书寻母故事回川

著名导演张华勋与恩人赵小姐赵延福相见了82岁的张华勋,7月16日凌晨4点半就起床了,他要一个人赶往首都机场,奔赴四川完成...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